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正文 第十五章 挪威与芬兰

正文 第十五章 挪威与芬兰

书名: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无财者无能言财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1940年8月15日,波兰瓜分结束后仅仅15天,苏军在于芬兰交涉卡累利阿地峡领土交换事宜失败后,悍然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动作之迅捷,让世界各国措手不及瞠目结舌。

    战争的起因是苏联以希望增加彼得堡方向上的战略纵深为由,要求用苏芬边境北部北极圈内的荒漠领土换取卡累利阿地峡的膏腴之地(相对而言),可是卡累利阿地区作为芬兰最富庶的省份之一,芬兰人又如何肯束手就擒呢?

    在此之前,全世界的舆论一致认为战争的进一步扩大会由德国人挑起——事实上在波兰战役收官阶段和战后的下一阶段行动准备过程中,德国人虽然没有什么地面进攻的动作,但是也一直没有放松和英法之间的海上对抗。

    在这段短短半个多月的海上破袭对抗战斗中,先是一艘德国海军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斯佩伯爵号”在击沉英国人数艘轻重巡洋舰后终于被英国人的剿杀舰队击沉,而后又有英国人的“皇家橡树号”老式战列舰和“勇敢号”航空母舰在回航本土的途中遭到德国狼群的鱼雷饱和打击而沉没,双方的海上对抗已经趋于白热化。

    可惜的是,事实终究证明,继续打响战争第二枪的是斯大林。斯大林比希特勒更加的心急,在等希特勒打响了开战的第一枪之后,苏联的战争机器就迫不及待地全面运转起来了。

    8月15日,苏联人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入侵了芬兰的领空——他们在图-2轰炸机飞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上空后才向芬兰人提交了宣战声明,然后在递交后5分钟开始投弹,万分勉强地把偷袭作战的恶名给修补好了(注:以上就不加工了,包括破袭战进程和苏芬开战,都是完全的史实缩写而已,不过下文可能有艺术加工。),不过这些把戏骗不过任何人,后来在国际社会各国斡旋未果的情况下,英法美诸国通过决议把苏联开除出国联。

    两天后,苏联人展开了正式的地面进攻,一开始进军非常顺利苏联人在一周之内沿着苏芬边境突破了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夺取了大片的芬兰土地,可是在进入芬兰人多年经营的卡累利阿地峡后,被芬兰人的曼纳海姆防线挡住了。

    曼纳海姆防线是以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上将的名字命名的,拥有无数的炮台和筑垒交叉火力点,且地势崎岖、沼泽纵横,对于装甲大兵团的展开和纵深补给非常不利。

    而后世苏联人引以为傲的t-34坦克此时还没有出场,靠着薄皮快捷的bt-7和t-26显然是不能指望突破这种经营多年的防线的。而kg-1型重型坦克和t-35多炮塔坦克威力倒是够了,可是苏联人经过大清洗后拙劣的坦克战战术让这种本来可以欺负一下小国的武器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苏军指挥官脑子中根本还没有学到步坦协同作战这根弦,重型坦克在多次硬冲地势复杂的沼泽防线后纷纷后毁于芬兰人的反击炮火。

    直到9月份后,随着初秋雨水的到来,卡累利阿地区的地势变得更加泥泞,苏联人不得不放弃了使用装甲部队速胜的企图——事后被斯大林处决的苏芬战争第一阶段指挥官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德国人刚刚使用坦克突击的战术取得了一场大胜,可是自己就那么倒霉呢?自己明明是依葫芦画瓢的啊!

    放弃装甲快速突击的想法后,苏联人调来了他们1933年时候就开始研发的重型火炮部队——使用重/轻巡洋舰口径规格的b-4系列203mm榴弹炮和ml-201937型152mm加农炮。与之前一线部队普遍使用的a-19122mm相比,这些重火力好歹可以通吃芬兰人在曼纳海姆防线上的一切坚固工事和炮台了。

    b-4是一种强劲的重炮,一般来说,使用b-4重炮的苏联炮兵即使使用充分的防护耳塞,也会在两三年内失聪或者内脏出血而死以b-4的强力火力,任何芬兰人的重火力点只要挨上一炮,都是没有可能幸免的,最大的难题只是在于b-4为了增加口径和弹药威力管径比较小,不得不放置在距离敌人较近的一线阵地上作为直瞄直击火力使用,生存性较差。

    不过有利必有弊,重炮部队的调度非常不易,尤其在波罗的海东北岸地区进入秋雨时节后,这些缺乏动力的重炮就更是深陷泥泞了。b-4和ml-20系列的全重分别有20吨和15吨以上,但是在此刻的实战中,得益于b-4系列有先见之明的履带式牵引设计,让它的非战斗损失率降低了不少,苏联人特别部署的16个b-4连队最终都得以成功部署到了进攻曼纳海姆防线的正面,而ml-20有许多就在牵引的过程中陷入了卡累利阿地峡的沼泽地形之中,成为了芬兰人游击部队的战利品,很快就被用于屠杀它们原来的主人。

    苏联人在一步一步坚定有力地啃下曼纳海姆防线,只是,这个过程不持续上几个月是不可能的。一旦被芬兰人成功拖进冬季的话,很有可能这场本来在西方诸国一开始看来毫无悬念的战争又会多持续三到五个月。

    …………

    在苏联人在8月打响了这场战争的第二枪后,德军也没有闲着,本来作为帝国策划行动之一的“威悉河演习”随着苏联人的逐步进展也被提上了日程。元首几乎是每天都要催问战斗的准备进度。

    “威悉河演习”方案是德军原先对于“未来可能因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局势的发展而爆发的对应性军事行动方案”,说白了,就是一旦英国人或者苏联人有可能威胁到德国对其重要的潜在盟国和铁矿石主要供应国瑞典的控制和影响,或者是威胁到了德国赖以维持进出口的北方航线,又或者发生威胁到瑞典国体的情况是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来说,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挪威人的,而丹麦作为德国进入北欧的一个拦路石,如果他们不配合的话也一样需要顺便搬掉。至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后最年轻的那个国家——芬兰,德国人一直把他们当作可以争取的对象,在苏联人对他们开战之后,这种情势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此时此刻,德军将帅们和元首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在英国人的干涉下尽快实现对挪威的军事控制,把帝国的势力触角深入北极圈,控制北海航运的生命线,并且在未来有可能的情况下威胁英苏两国的互通有无。

    德国人对挪威的敌意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心血来潮,鉴于一战时候的经验就可以得知,北欧两国的分裂,本身就是一场亲英和亲德的斗争。1906年的时候,当曾经的瑞典帝国分裂为挪威、瑞典两个国家的时候,导致这个本来没有种族分歧的国家最终走入分裂的主要原因,就是沿海的买办外贸派和内陆的工业实业派之间在经济利益和各种利益领域上的分歧导致的。作为沿海外贸买办派代表的挪威自然是亲英无比的,他们急于通过廉价出卖自己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捞快钱,而立足于自主建设工业自主强国的瑞典本土则不然,他们向往的是德国式那样通过发展科技,振兴工业真正实现强国的梦想。毕竟瑞典出过诺贝尔,也出过许多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他们的血液不甘于做一个英国人的二道贩子。

    于是,分裂产生了,作为亲德代表的王室被沿海的亲英买办资本家抛弃了,他们从丹麦另找了一个国王来继承他们的国家。这场分裂,发生在第一次大战之前不到十年。但是这两国的外交倾向烙印,在另一个时空中则会持续百年。瑞典将会一贯秉持他亲善欧洲大陆实业派的倾向,而挪威则会一贯秉持它亲善英美岛民的买办派倾向,直到21世纪——后世的挪威,早在北约成立的最早一批时间内就选择了加入北约,却直到21世纪都不肯加入欧盟;而与之相反的瑞典,在第三帝国消亡后就秉持了永久的中立,在北约最为嚣张的时刻也不愿意加入英美为首的北约,却在欧盟成立的第一时刻就加入了欧盟。

    也许,这可以作为一场一个国家的实业派和买办派矛盾的究极形态而被载入史册。

    有鉴于历史的种种教训,德军内部围绕挪威海军基地的争论显得愈发重要。在海军中颇具影响力且雄辩的德国战略家们都认为,如果德国舰队能从狭窄的北海之外的基地采取行动,一战海战的结果将会大不同。挪威西海岸的基地,尤其是特隆赫姆,将是袭击皇家海军和入侵大西洋的理想据点。此外,曾在德国海军服役的资深的海军军官们始终无法忘记挪威在一战中没有坚守中立,而是在封锁德国海军的行动中起了巨大的胁从作用。

    自从在一战后失去在洛林的铁矿后,德国极其依赖在瑞典北部地区的铁矿。在不结冰期瑞典通过波的尼亚湾的港口吕勒奥向德国船运矿石,当北海结冰时(1月到4月)通过经由挪威纳维克港的铁路运输。瑞典的运往德国的铁矿石大约一半要经由纳维克,而皇家海军不需要占领挪威即可封锁这条路线。皇家海军可以在沿挪威西海岸的水道布雷,迫使德国运输船驶向危险的开阔海域。

    “根据之前波兰战役时候英国人与我们的舰队决战情形来看,挪威人在立场上明显属于拉偏架了——我们的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过挪威领海(当然,因为当时德国舰队在南面,英国舰队在北面,德国人当然不可能入侵挪威的领海,但是德国舰队不可避免地侵入过瑞典和丹麦的领海,大家其实是半斤八两),而挪威人却放任英军舰队在他们的领海上向我们发动攻击——至少在英国航母编队发出攻击机群攻击我们的战列舰编队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舰队位于斯卡格拉客海峡内,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在挪威领海一侧。如果我们足够强硬——嗯,确切的说,是足够强词夺理的话,完全是有可能借用这个名头解决挪威问题的。”

    发言的是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与其他将帅相比,他每天负责思忖的事情只是如何寻找开战的借口。

    斯卡格拉客海峡是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南边是丹麦,北边是挪威,两国的领海宽度足以覆盖整个海峡,所以只要是战争时期有舰队出入这个海峡,那么不是从挪威的地界上走就是从丹麦的地界上走。

    只不过么,在这个时代本来基本上是拳头硬的就是硬道理,英国人本来盘算着以“皇家海军的赫赫武功煌煌威名”,德军舰队自然是应该和二十年前的日德兰海战一样被打趴下,没有机会出头抗议了,所以英国人出兵的时候首尾没有收拾干净。结果没想到事与愿违,不仅皇家海军惨遭损失,连后续战事发展的借口都留下了一大堆。

    “这个理由还不足够充分啊,需要好好深化一下。”希特勒沉吟着听完里宾特洛普的意见,用铅笔在自己的文稿上签注了一下,续道,“英国人和我们的海战是20多天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没有发作,现在借着波兰战役彻底结束了才旧事重提,很难让国际社会信服,如果把米国人惹到了,给他们找到了‘行侠仗义’的借口的话,就不好了,所以那个事情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借口,具体的事情,你们还要多和挪威人接触,争取找到新的把柄。对于丹麦问题,也是如此处理。好了,战争借口的问题就谈到这里,勃劳希契,雷德尔,你们分别谈一谈帝**队的整备工作吧——如果不是我们再波兰战役结束后需要等待军队重整和重新调度的话,说不定我们早就可以开始对挪威的行动了,又何须等到借口都凉了。”

    勃劳希契和雷德尔闻言自然是有些羞赧,但是也有一点委屈,毕竟大军展开、完成一场战争之后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重新完成集结、整备和部署的。要把波兰战场上展开的一半帝国陆军主力和舰队重新整备部署、并且进一步加强德法边境防御部队的力量,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是非常神速了。

    “陆军方面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我们再波兰战役中投入的部队只占了帝国陆军40%左右的规模,而且其中南线的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地作战部队和空降兵部队在克拉科夫攻陷后就进入了调整状态,目前已经养精蓄锐随时可以投入新的激烈战斗中去了。根据之前的作战计划,这些部队将会负责空投或者偷渡到北线北极圈区域内的斯堪的纳维亚山区作战,控制山区的沿海港口纳尔维克、特隆姆瑟和博德港等半岛北部的狭长领土。

    其他南线的主力作战,包括秒杀丹麦和进攻奥斯陆、卑尔根等地的战斗将由共计21个师作战部队和预备队的主力完成,这些部队包括3个装甲师和18个步兵师、摩托化师。前提是海军能够保证充分的运力和护航。”

    勃劳希契如数家珍地报完了他们的准备工作,毕竟仅从陆上部分的情况来看,解决挪威这些久不经战的部队还是比较小菜一碟的——除了最北面的山地部队和空降部队在遭遇极地气候的山地战时会遇到一些不适应的挑战以外。

    这场战役最大的问题和考验在于三军的协同,也就是海空力量对登陆作战的配合。

    “那么,我们海军也没有问题了,目前帝国海军已经部署了超过80条各型号的u艇在挪威峡湾以西的海域待命,而且帝国舰队的主力战舰除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两艘战列巡洋舰因为之前和英国人的大战受损严重需要半年以上的大修,其余‘俾斯麦号’和‘提尔皮兹号’的火力、火控、动力、结构都已经经过抢修恢复正常,只有部分装甲上的损伤因为工期的问题暂时无法处理,但是如果强行出击的话,至少仍然可以保持新舰85%以上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我们对挪威下手,我们可以拿出9~10条主力战舰的实力,而英国人虽然在这一个月里从外洋舰队调回了5条老式战列舰和2条航母,但是由于“乔治五世级”剩余几艘还没有完成,他们的实力比之上一次海战的时候是不升反降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时间差给挪威以痛击,完全可以再断英国一臂。如果他们不死心还要出击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一场同样大交换比的海战了。”

    “歼灭英国人的舰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保护好陆军登录部队的安全,不能让帝国的勇士在运兵途中受到无谓的损失。”

    “是,元首,海军一定完美完成护航和歼敌的使命。”

    “那么,大家都下去准备吧,里宾特洛普部长会很快给大家找到借口的,大家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不要松懈,散会。”

    随着希特勒的一声令下,挪威战役的基调就被定了下来,各方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起来。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