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昭华 > 正文 第十二章 碎首

正文 第十二章 碎首

书名:昭华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惊年渡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晚上约摸二更,中殿的灯火都摇摇欲坠的时候,终于等来了燕王。

    徐王妃给他解衣,马和帮着伺候着脱了鞋子,就悄然退下了。

    “出了什么事儿?”王妃问道。

    燕王倒也没有立时回答,只是看着手中茶杯里的月亮,点点滴滴的水光辉映,融成淡淡的清辉——他看了一会儿,道:“宋国公和定远侯,都赐死了。”

    徐王妃微微闭上了眼睛,旋即又睁开,道:“为什么?”她的声音又短又急促,心里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

    “一公一侯,”徐氏道:“是什么罪名,谋反还是骄纵不法?”

    “没有罪名,”朱棣道:“召到宫中,一杯毒酒赐死了。定远侯爵除,宋国公诸子皆不得嗣其位。”

    “倒要感谢皇爷,”徐氏道:“没有株连兴大狱。”

    看皇帝处死蓝玉,就如同处死胡惟庸一样,是要株连一个庞大的“蓝党”、“胡党”,必须罗织谋反的罪状不可。但是宋国公和定远侯并没有反迹,也没有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的事情,皇帝找不到罪名,干脆赐了毒酒。

    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两人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是百战功成的勋臣,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河北,北伐蒙元,南克云南,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功论赏,给予世券,世袭罔替。

    “他们二人并没有罪过,”朱棣道:“是因为两年前冯胜和王弼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的时候曾经私下说了几句话。”

    彼时蓝玉伏诛,在开国功臣里,傅友德、王弼和冯胜功勋就是最大了的,看到蓝玉的结局,谁人心里不恐惧。定远侯王弼就对傅友德说:“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

    皇帝年纪大了,早晚要弄死我们,我们要想好,是合纵还是连横。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王弼给出了两条路:要么弱者合起来对抗一个强者;要么干脆跟着一个强者去攻击其他弱者。然而还没有等他们做出选择,皇帝就先弄死了他们。

    “皇帝能这么快下决心,”徐氏道:“是被颍国公震到了罢!”

    冬至宴上,傅友德父子三人陈尸殿上,其中还有一个是皇帝的女婿,死前还一语道破了皇帝的心思——你就是想要我们的人头罢了,不用你取,我自己割下来给你罢!

    看着傅友德父子,皇帝勃然大怒,死来反抗他的人应该不多,就是古往今来也不多。皇帝可以主宰功臣的命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傅友德却不愿意像蓝玉那样受尽屈辱而死。

    大将没有死在沙场,而死在了狱中,这对他们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残忍的事。将军战死在沙场上是他们最好的死法,这样就不用被掌权者猜忌,不用被以各项罪名罢官除爵,不用身首异处,不用羁縻狱中,不用在悲愤郁瘠中长逝。

    “还记得吗,”朱棣道:“洪武十四年,咱们刚来北平的第二年,我随岳父出塞,讨乃儿不花,见到了这个闻名已久的将军。”

    “他不好接近,因为总是沉默寡言,”朱棣回忆道:“除了交待事情,其他的,几乎听不到再说什么话,我原以为是草原上风大,就算你使尽全力也喊不出和风涛声相抗衡的音量,所以只有沉默。”

    但是现在燕王却知道,因为沉默是他的铠甲,攻不破它,就伤不到他,若是攻破了,他就和铠甲一并死了。

    “我觉得痛快,”徐氏小小的声音道:“他这样的,我觉得痛快!”

    活着受辱,再被践踏地体无完肤地死去,还不如以自刎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我也觉得痛快,可是玉碎瓦全,”燕王叹息道:“连家人都不能保全地痛快,又算什么痛快呢?”

    傅家男儿自刎,女儿自尽,玉碎瓦不全,全家族的男女老幼都被发配云南,这就是皇帝给这一位追随他二三十年的功臣的结局。

    “冯家和王家人呢?”徐氏问道:“还留在京都吗?”

    “听说当晚就举家扶着灵柩,归从陕西长安了。”朱棣道:“是老家也不敢回了,回的娘舅家。”

    他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洪武十四年征讨大漠得胜归来时候,皇帝敕封王弼为定远侯的诏书——

    “昭信校尉王弼,自仗策渡江,身膺副帅,英武冠群伦,廓清湖湘闽浙;忠义本无性,削平幽豫燕秦。滇南奏捷,先开龙尾之关;汉江宣威,扫尽鱼儿之海。今天下已定,黎遮义安,论功行赏,大典懋昭。敕封尔定远侯,食禄三千石,世袭指挥之职,罪从三宥之条。谨尔侯度与国咸休,屏藩王室,永昭宝劵。明思带砺河山,恪守金汤之固,于戏世写忠贞饮承之命!”

    天下已定,论功行赏吗?

    罪从三宥吗?

    与国咸休吗?

    这才多少年啊。

    倒是最后一句“于戏世写忠贞”才是皇帝真意吧,社稷灾厄,自古有诸。扶危定难,赖以忠贞。只是这样的忠贞,换来的是大德不报、大功不赏,换来的是积毁销骨,鸟尽弓藏。

    大军征讨塞外,风霜日甚,从将军到小卒,似乎都喜欢在石头上刻字。

    所谓策功茂实,勒碑刻铭,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是往金属上刻字,但是大家能不能活着回去还不知道,就赶着在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傅友德在一块大石头上歪歪扭扭刻了字,转头对他说:“燕王殿下,咱们北伐的功勋,你瞧着,不会有多长时间,约摸就被遗忘了。”

    他说的没错,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着,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但是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咱们自己记着就行了。”这是这位沉默的大将少有的说了这么多话。

    那石头上写得什么,朱棣从来没有忘记。

    不惜剖心,宁辞碎首;一统可期,野无遗寇。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