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夫人当年初创的那个东坡肘子,显然并不是最终版本的成熟之作。
蒯飞当年操作这个菜品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困局:第一步煨煮时间过长,第二步笼蒸时间过长,整体肉质过于酥烂,虽然不至于变柴,却也失去了动物肌肉纤维原有的大多数弹性,变得来如同一滩烂泥。这样的口感不会太好。
后世解决这个的办法,既简单,也巧妙。可惜这来自于后世的解决办法,蒯飞在大宋根本就用不上。
后世对此难点采取的处置手段一是加大火力输出,大幅度缩减第一道煮制步骤的时长,在肘子瘦肉部分仅有三分熟的时候,提前就让贴近锅底一面的猪皮烧到微焦。
二是灵活套用“滚油锁汁”这个核心理念,用滚烫的白油,把三成熟的猪肘子完完整整地浇一个透,令其肉汁不得流失。
这第二步,其实已经不再是大种花家的原创,而是借鉴自西方蛮夷煎制牛扒的手法。西式牛扒,自然是以七成熟八成熟为美,仅仅只将表面煎老。然而,即便控制得当,仅仅只是表面局部变老,这个微焦的局部,也会严重干扰食客的食欲。西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脆!用外焦里嫩的套路、用表面脆生生的口感,来抵消局部微焦的瑕疵。
这并不是说西人在厨艺方面优于我们。西人学会用橄榄油煎牛扒的时间,晚于我大宋时代。
在这个北宋政和年间,没有植物油,没有平底煎锅。那就没办法用外焦里嫩的脆爽方案来调和微焦的bug。
苏东坡两口儿当年想到的解决方案是用蒸笼来蒸。
既然不得不选择了笼蒸法,那就注定脆不起来,那也就改变不了已经变焦的结果。
这又怎么办呢?这就只能巧用植物香料来加以调和!
这就要感谢宋徽宗时代本草学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了。
宋徽宗和他的御医们,在治疗方案上,也许没有做出什么震烁古今的巨大创新。也不曾像屠呦呦老师那样机智地提炼出青蒿素。但我们佶哥,是胸怀大志的。尤其是在医卜星相和文化艺术方面,他的理想抱负,无限接近于后来朱棣所搞的永乐大典,以及乾隆折腾的四库全书。
佶哥是个收集控,对天下一切美丽的事物都怀有巨大的收集愿望。
集齐天下所有绝色美女!集齐天下所有顶级书法!集齐天下所有精品国画!集齐十万道藏!集齐三藏佛典!集齐全部医方和草药图谱!面向整个世界,霸气彰显我大种花家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官方出力这么一弄,就让烹饪界捡到了一个大便宜。这北宋末期的徽宗治下,官方汇总天下各种中草药资料,汇总得最是齐全。从产地、季节,到性状和药效,以及酸甜苦辣的滋味,全都登记在册,汇总成国家药典。
北宋的厨子在随心所欲使用中草药入膳方面,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便利和优势。
可是!蒯飞的记忆库里没有这本大宋朝本草大全。
他猜不到苏东坡两口儿当年究竟选用了何种草本植物调味剂。
蒯飞当然知道后世会使用哪些植物香料,无非是八角、山萘、桂皮、花椒,草果、茴香,以及极富争议性的小鸦片。
然而,后世的大厨最终选定这几种常用大料,是建立在菜籽油高温爆炒技术大成的基础上。
在没有菜籽油爆炒技术支撑的传统蒸煮时代,这几种主要佐料,用上去并不怎么合适。
于是蒯飞不得不另出机杼!
恰好,蒯飞只有二十岁,很年轻。如此年轻的岁数,通常都有些倔脾气!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儿,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矮人精专的意志之力激发出来之后,他的脾气变得来加倍倔强。
因为是之前一度想到过,要尊重和致敬苏大爷、王姐姐、苏大郎这一家三口儿,要用正当的方式从苏家拿到东坡肘子的合法授权……心里头一旦认定了这个念头,就再也改不过来。
无论如何,武大郎今天必须有一个大大的创新。
绝不能简单照搬和剽窃苏轼模式。
所以,从第一个炖煮环节开始,武大郎就已经开始加大力度修改东坡肘子的传统做法。
烧朱院香积厨,是负责为国务院政事堂提供一品到五品“堂食”的半官方国家级厨房,这里的设施在当代堪称极品,综合性能仅次于大内御厨房。
武大郎得到了最好的煤炭,最好的老灶,气密性最好的大蒸笼,得到了比武家更大的火力,也得到了输出风力更加强劲的鼓风机。
于是他大幅度减少了炖煮环节的注水量,增强了火力输出。
这样一来,猪皮比传统做法,焦得更快。只可惜这北宋的圆钵陶瓷锅底,保温效果虽说是极佳,热能传导系数却是最低的。再怎么加大火力,再怎么减少注水,仍然是达不到后世铁板煎烤的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
正在焦香味初次散发出来,随时准备起锅上蒸笼的时候,梁红玉的惊艳一瞥,意外触发了武松和韩世忠究竟谁捉了方腊这样一个uc震惊事件!
uc震惊!历史上究竟是谁活捉了方腊?
uc震惊!梁红玉夹在武松和韩世忠之间究竟扮演了怎样的三角恋角色?这三个人之间究竟有过一些什么不得不说的秘密!
武大郎今天已经一连被人吓到了好几次。
这一次,所受的惊吓,更胜以往。
就连手中的筷子都吓掉在地上。
于是,锅里头正在快速烧焦的三分熟东坡肘子就倒了霉了!
梁红玉心思灵巧,眼见得武大郎神情忽然变得呆滞,锅里头眼看着就要焦糊,这武博士的手里却慌张得连双筷子都拿捏不稳……
赶紧用手指头戳了戳身边站着的武松。
“你哥的烧猪肉,马上就要糊掉了!你还不赶紧帮帮他?他到底是不是你亲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