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逍遥江山 > 正文 2175章: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文 2175章:路漫漫其修远兮

书名:逍遥江山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一景之月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嗯,这么说来郑公公的西洋之举算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可据我所闻,下西洋在民间的口碑并不高,时至今日还被人骂做祸国殃民的举动,这不就连为我大明海航立下不少功勋郑和还被人骂成卖国贼呢?害得他老人家在南京城几乎都不敢出门?“杨峥轻声道。

    彭万里道:“这事儿也怪不得百姓,朝廷的西洋之举,大人若仔细看看这前后六次的下西洋,你便会从中寻得答案了,大明海洋政策存在着一个十分突出的奇怪现象,一方面是国家花费巨资打造庞大的舰队,三十年间七下西洋,另一方面则是严厉的禁海措施,朝廷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事通海外诸国”。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

    明成祖继位后,一方面大张旗鼓屡下西洋,另一方面却是下令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总之,下西洋只是皇家的特权,它对于海洋拥有绝对的权力,百姓断不可染指。皇家之外的海上贸易,更不用说海洋探险,有严刑峻法等着呢,沿海居民徒唤奈何!这样西洋之行,与百姓可无半分的好处,所以百姓骂下西洋倒不是他们反对下西洋,而是因为朝廷对于海上的活动的国家垄断,百姓从中看不到任何啊的好处,反而因下西洋所带来的各种徭役,不骂你才怪呢?“

    这一系话竟让杨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一直固执的认为,下西洋的壮举是毁在大明的文人手中,他们把持的商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容不得大明西洋之行长久的走下去,那样的结果,让他们所支持的家族,商帮毫无好处可言,所以他们才对下西洋深恶痛绝,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来阻止这件这件事,甚至不惜对下西洋进行各种阻拦,渲染,丑化,口诛笔伐,如今仔细想来,下西洋固然有着文人不顾大局的抵抗,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西洋之行自绝生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大明的海洋政策的失败,主要并不是国家放弃了经营,而是对民众海上活动的禁锢。虽然他也指出了数千万无名英雄冒着违反国家法令的危险,凭着勇气和求生的**,赤手空拳,乘风破浪,到海外开拓新世界、新事业,但是,他没有注意到,正是皇权的无限和绝对,正是国家对海洋权益的垄断,才是导致中国失去海洋数百年的原因。

    事实一直都是,除了皇家许可,否则片板不能入海。这种政策与葡萄牙和西班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明朝,从事海外探索和海上活动是犯罪行为,民众一出海便成为罪犯,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出海的罪犯因为有所发现而成了民族英雄。不同的政策锁定了海洋活动的方向,在明朝,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满足,一旦他们听到了海晏河清的消息,便从国家层面到百姓层面,彻底地封闭了海洋,海航一旦失去了海洋,失去了贸易,就意味着海航的毁灭!“

    “话虽如此,可为何今日的局面与往日不通过呢,百姓非但不骂了,还夹道欢迎,便是你们这些商人也少了抵制,渴望下西洋的壮举再次来到?“杨大人继续追问,与这样智慧的老者交谈,所带来的好处,不是许多问题能进入更深层次的认知,而是一次对于问题的把握能有更深入的体会,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杨峥很享受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实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探讨,至于从中能否获取好处,那得看你的领悟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

    彭老爷子似也很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聊天,笑着道:“这个很好理解,郑和的下西洋是在永乐年,大明立国不久,各方面都尚未进入稳定,百姓也好商人也罢更多的关注是自身的安危,而这个时候下西洋非但不能带来好处,反而因下西洋带来做不完的徭役,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百姓商人的身上,对于下西洋自是没有什么好感这个骂上几句,那个呵斥几声,加上朝廷的那帮文人吹波助澜,恶意激化百姓与商人的仇恨情绪,一来二去西洋之行就成了百姓商人眼中的万恶之源了,如今可不一样了,从永乐二十二年算上今年整整八年了,八年大明变化太大了,朝廷也用不着修建北京城,也不用出兵蒙古,疏通大运河,编修书籍,甚至连下西洋这样的壮举都停了下来,这种休养生息的国策,使得大明从永乐年的一件一件的大事中走了出来,老朽虽没见过当今圣上,可从他登基六年,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得天下安定,在这样的局面下,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商人的机会也就来了,运河沿线由于往来商船不断,周边城市如济宁、淮安、扬州等都非常发达。东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繁荣,足以赶超宋代的东南了,而这个时候以各地籍贯区分的商人集团的“商帮”,徽州商帮、晋陕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苏州洞庭商帮、江西商帮等。这些商帮以“会馆”为联系场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他们开始在各地出卖丝绸、酒肉、蔬果、烟草、农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计其数,从中可没少赚取好处,非但如此,朝廷局面的安稳,也给商人带来了好时机,许多限制都被打破,商人经营的范围迅速扩大:北至真定、永平、顺平,“南北舟车,并集于天津,下直沽渔阳”;南达两粤云贵,“食不待贾,而贾恒集”;东则齐鲁闽越,“多贾治生不待危身取给,若岁时无丰,食饮被服不足自通”;西到巴蜀汉中关外,“往来贸易,莫不得其所欲”。可以说八年后的大明非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就是商人也彻彻底底迎来了最好的时机,一步一步走向壮大。

    但这种壮大的力量并不大迅速,甚至可以说是诸多的阻扰,先是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商人地位上与他们无法抗衡,要么与之同流合污,要么就仰仗对方过火,这种憋屈的局面,让更多的商人将目光看向了大海,哪里风险大,利润大,银子多,那些西洋人对大明的需求量也大,一旦放开了做,大量外销赚取西洋诸国的银子并不难,就是官家经营也得靠真本事,在一切平等的局势下,呼吁朝廷开放海禁,重新下西洋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商人们心里可清楚的很,唯有大明的宝船继续远航,大明海洋的大门就永远不会向他们关上。他们不可与朝廷争夺利益,但下西洋也不是一无所出,它带来的西洋诸国这对于商人来说,就是老天爷送给他们的财富,他们不欢呼才怪呢?“

    “这么说下西洋还是当年的那个西洋,但百姓与商人的看法已有了改变,与闭关锁国相比,他们更愿意看到大明的海航永无止境

    的走下去,他们好从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商业利益。“杨峥总结性的说道。

    彭老爷子颔了颔首道:“大致是这样的,其他的也不是没有,大明的海禁足足禁了八年,八年沿海一代的百姓虽少了徭役,可日子并不好过,没了海洋他们失去乃以生存的东西,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巨大海患让朝廷有志之士多有呼喊,让沿海一带的商贾也开始重视下西洋所带来的好处,对于当年的抵制慢慢变为呼吁,到如今百姓听闻西洋之行并非一味的劳民伤财,而是与海外诸国开展贸易往来,但凡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市舶司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在这种局面下,百姓怒气消去了,自然是大力支持了!”

    杨峥颔了颔首道:“的确如此啊,一旦下西洋重新确立,那么意味着朝廷的海禁必须重新开启,虽说朝廷有诸多的限制,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朝廷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被视为合法经营,相对于沿海的百姓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虽也能养活他们,但日子毕竟是紧巴巴,海上才是他们的天堂,唯有大海才能给他们想要的好日子,不支持才是怪事?“

    彭万里笑着道:“这都是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才有此局面,如今下西洋与西洋诸国贸易往来,带给朝天带给沿海百姓都是莫大的利益,这样的海航不怕大人笑话,就是老朽也希望他永远这么走下去,一直到世界的尽头才好?”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