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 正文 第349章 当阳易主

正文 第349章 当阳易主

书名: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好梦永远不醒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看了魏民生和李严随意施展的各种“神技”,徐晃已经算是想明白了,华夏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魏、蜀、吴三国多年的对峙,在华夏国横空出世的那一刻起,局势就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听吴质说过,当时蜀国的使者参加华夏国开国大典的时候,竟然只带了贴身护卫,连马匹都没有带。

    当时自己听说这事,还搞不清楚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觉得他们有点托大了。

    现在想来,那蜀国的使者并不是托大,而是肯定知道了一些华夏国的底细,相信在华夏国的地盘上,华夏国有保障他们安全的能力。

    如果连华夏国都保障不了他们的安全的话,带上几千精锐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徒增伤亡而已。

    可笑吴、魏两国,带着几千精锐就想在华夏国耀武扬威,结果却是碰得灰头土脸地离开。

    那些突然暴毙的战马,任何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先前他们用过的那样东西了。

    只有这种远超武将警觉距离而又快如闪电的打击,才能够让那么多久经沙场的精锐士卒措不及防,甚至无法感知到攻击来自于什么方向,就像先前当阳城墙上那些巡逻的士卒一样。

    徐晃清楚,如果自己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身处那城墙之上,表现绝对比那些士卒好不了多少。

    华夏国在立国之时说的那个华夏无疆,原来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他们的心里,可能其他的国家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其他国家争得不可开交的地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需不需要、用不用得着的问题。

    如果有需要想要的话,直接去拿就行。

    如果不是怕耽搁时间,就以先前那华夏国总统说的那种招工的方式,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平民百姓,有几个人不愿意跟着他们混。

    华夏国普通百姓的待遇比陛下亲兵的待遇还好,那些普通士卒还沉得住气吗?

    如果不是正式成员需要考核的话,就凭饭管饱这一条,就可以让万民来投,成就万世基业。

    其他的国家,没有了那些最下层的劳动百姓,田地荒掉是最直观的后果,可没有了税收来源才是动摇国之根本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那华夏国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那些荒地据为己有,而其他国家的掌权者却对此毫无办法。

    富贵之家找不到下人服侍的话还称得上富贵吗?

    世家大族内部分支的裂痕,早就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均而变得不可调和,如果不是乱世中需要一个强大的靠山,必须一致对外维护共同利益的话,这些世家、大族早就分崩离析了。

    可是,在这看得见的利益和无可匹敌的力量面前,那唯一能够维系的纽带悄然的烟消云散了。

    谁也不愿意生存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以前只有努力向上层爬这一条路,爬不上去就只有忍受。

    而现在却多了一条路,那就是离开,投入华夏国的怀抱。

    只要做事饭管饱的待遇,对这些随时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们来说,那里就是天堂。

    用利益搅动人心,分化对手的力量,让其自内部开始瓦解。

    就是大家都清楚的明谋,大家也知道这样做会有那样的效果,但他们不是不愿去做,而是没有那个能力去做。

    让天下人不挨饿,已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让天下人放开肚皮吃饱,这已经不是他们这样的生产力条件下能够想象的了。

    文治输得一踏糊涂,武功却输得更加彻底。

    面对华夏国这样的对手,那些所谓的猛将,连拼命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挥挥手就可以把你灭了。

    大势已去啊!

    徐晃也知道,魏民生让他去劝降当阳守将,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死伤,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在逼他表态。

    不去的话,当阳城必有一劫,面对死伤的百姓,是为不义。

    去的话,就意味着背叛魏王,是为不忠。

    忠义不能两全,只能权衡利弊来作出选择。

    华夏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吞掉三国只是时间先后上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根本不用怀疑,因为就凭先前他们展示出来的任何一种神技,都是凡人不可抗拒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忠”能够改变魏国消亡的结局吗?

    显然不能。

    所以,自己忠不忠已经没有了意义,还不如选择义,至少,这样做的话可以挽救许多无辜百姓的性命,避免那些守城士卒无谓的伤亡。

    给魏王保存一些实力,也算是另一种给魏王尽忠的方式吧。

    打定了主意的徐晃,到当阳城去当魏民生的说客去了。

    毫无疑问,有先前吊桥被莫名打坏的事实,再加上徐晃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些事情,没有人能够生起半点抵抗之心。

    一万多从洛阳过来的精锐之士,在城外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对方在拥有飞天“神器”的情况下,再高大坚实的城墙也无法挡住华夏国前进的脚步。

    那能够在五、六百步之外进行精准打击的武器,都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对抗的了。

    徐晃只是举了个例子,说如果那样的“神器”落在自己手上,想要攻打当阳城的话,一人足以。

    徐晃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他们舍得花时间,一人下一城都不是什么难事。

    只需要放出话来,城墙上的人格杀无论。

    在死掉几个不信邪的人之后,绝对再也找不到愿意守城的人。

    因为那不是守城,那是送命。

    在这种随时都有可能突然死亡的环境下,要不了几天,守城将士们就会崩溃,城池也会不攻自破。”

    魏民生给出的优厚条件李严没有说,只是告诉他们可以带着愿意离开的人马辎重自由离开,华夏国的人暂时不会干预。

    但愿意留下来的却不能阻止,魏民生已经明确了下来的底线不能突破,这是和平解决此事的基础。

    那些忠于魏王的将士,能走多少就走多少吧,自己也算尽力了。

    而城内的百姓,就不要去折腾了,也许加入华夏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随着守城将士有序地离开,以及华夏国相关人员的进驻,当阳城在和平的气氛中悄然完成了权力的移交。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