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申时一刻,王君临率领主力到达大罗城外,围住东南西三门扎营。
逃走的高句丽骑兵亡命奔逃,在途中被张天冈带领特战队又斩杀部分,还有部分马力不足的,便脱离官道往两侧丘陵区逃走,还有一些被张天冈和尉迟敬德带领的人马追得太近,来不及进城便往安南郡城方向逃走了,逃进城中的高句丽骑兵只有不到一千人,再加上在后面本来准备援助,后面得到消息又前逃回城的中的步兵,总数只有五千来人,每面城墙只能分一千余人。
王君临在张天冈和尉迟敬德的簇拥下,绕南墙走了一圈,察看城池。发现大罗城城池竟然十分高大,远远不是南阳寨那样的小城寨能比,城墙高度与大隋北地的大城一样,周围五里二百十六步,高三丈五尺,深一丈七尺,阔六丈五尺,在高句丽安南郡都属于大城,其规模远远超过南阳寨城。
王君临心中暗自庆幸那高句丽大将金一北自大,如果他龟缩不出,一时半会还难以打下这大罗城。
此外,大罗城在高句丽安南郡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此处便可以辐射整个安南郡南部一半土地,而且如果此地被控制在高句丽手中,那么南阳寨的作用会大大减小,王君临不可能通过陆路破袭安南郡城,那样的话王君临的高句丽攻略就只能上岸打游击。海运上岸没有码头,则不可能投送大批骑兵,步兵机动又大大不足,不能深入陆地行动。
总之,大罗城是王君临的对高句丽的作战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夺取大罗城,王君临甚至能够长期控制安南郡近半土地,这样一来,高句丽就需要在更广大的范围设防。这样势必会牵制不少高句丽军队,对杨广在西边的主力战场起到了围魏救赵的巨大作用。
但大罗城离大海一百多里,如果王君临折腾得太欢,渊太祚和高句丽国主高建武一发狠,调动十万大军而来的话,他即使再次采用挖壕沟围困,后果也难料。
所以王君临仍在犹豫,如果投入兵力太少,死守没有意义,此地的作用是提供依托,其中的兵力才是控扼周边的核心。如果只是缩在乌龟壳里面,那就起不到堡垒的作用。高句丽军队总会有道路绕过城池袭扰后方。而且如果大罗城驻扎兵力太多则撤退不易,一旦被高句丽大军围困就将陷整个王君临于被动。
针对这种情况,王君临在占领南阳寨的时候,就将罗士信和李玄霸两个小家伙派了出去,这两个少年各自统领陆寒和管小童麾下一千骑兵,独立成军,藏在安南郡某处深山峡谷之中,那里有王君临让沈果儿在前些天悄悄囤积的大量粮草。
但即使这样,王君临依然有些担忧,当然主要担忧的是杨广那边的百万大军。
尉迟敬德看着王君临脸色,有些不解,低声说道:“大人莫非担心我们打不过高句丽人。在卑职看来,高句丽主力在西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往我们这边调动太多人,能抽调的人马最多三五万人,咱们完全能对付。”
王君临摇头道:“其实我一直没有给你们明说,皇帝陛下统领百万大军在西边的战役,因为一些原因,我一直不是很看好,隐隐感觉可能会惨败,到时候我们可能要承受高句丽人主力大军的压力。”
尉迟敬德和张天冈吃了一惊,前者失声道:“皇帝老儿带着百万大军,高句丽这个国家举全国之力有三十万人已经是极限,我们这边再牵制五万人,皇帝老儿面临的人马不过二十五万人左右,若是还败于高句丽人之手,还不如跳进粪坑里面淹死算了。”
王君临对于尉迟敬德对杨广的无礼毫不意外,也毫不介意,本来尉迟敬德就是被官府苛捐杂税逼上山的山贼头子,而杨广这个皇帝对普通百姓来说,实在是失望透顶,尉迟敬德能够对其有丝毫敬意,那才是奇了怪了。
王君临自然不会接尉迟敬德的话题,张天冈本来想顺着尉迟敬德的话骂两句,见王君临神色沉重,便没有开口,而是说道:“南阳寨距离这大罗城一百二十里,期间再无所依托。”
“这个无妨,只要攻下大罗城,除了在大罗城驻守一支兵马之外,张天冈你带着特战队到时候负责守稳官道,此外再在南阳寨和大罗城之间建一城堡,将尉迟的三千骑兵驻守其中,负责往来援救,可破敌袭扰,若敌人超过十万大军前来,咱们便放弃大罗城,退守城堡,若是再不敌,直接退守海边的南阳寨,到时候我们有水师战船援助,不管高句丽人来多少,我都有信心守住这最后一座城池,让高句丽人寝食难安。”
尉迟敬德沉吟道:“如此驻军,从南阳寨往大罗城运粮便颇为吃力,不知道这大罗城中有多少粮草,待我们破城时,高句丽人会不会一把火烧了。”
“果儿如今已经带领一队高手潜入这大罗城,高句丽人想在最后破城的关头烧粮草也难。”王君临冷笑一声,抬头继续说道:“暂时便是这个计划,但中间的城堡不必修建太高厚,只作为骑兵驻地,能防御对方骑兵突袭便可。”
顿了一下,王君临说道:“攻下大罗城之后,我会根据你们各军的战功,赋予你们军队名号,你们可以让我赐名,也可以自己起名。此外,在隋朝官面上的官品,也会给你们谋得。”
王君临一心想要匡扶天下,又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每个人都有想法,他自己知道大隋迟早会灭亡,可下面人不知道,所以隋朝在下面人眼中还是正统,他自然也要给下面人找到提升的机会,给他们功名利禄。
以往他只是太守,名下没有编制军队,只能偷偷摸摸的养军,名下几个大将都是见不得光的,时间一长,王君临担心这些人心中难免会生出一些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