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是第二次来这里,上次是去西州高橡胶和细线途径这里留宿一夜,当时天色已晚,没能欣赏到这里的风光,这次不同,虽然有斗笠帽檐上的纱巾遮挡,但并不影响袁方的视线。
断弓山,就像折断的短弓一般,山头是一处凹地,两边的山丘挡住山风,凹地里不受任何影响,就是下雨的时候水大了点而已。罗四平的山寨就建在那里,一路走来,袁方也没看到什么好看的让人沉醉的风景,山上光秃秃的全都是残花败柳,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
带路的喽啰讨好的介绍说:“我们这到了夏天其实还是很漂亮的,那边一大片全是野花,每年都开的很旺,那边有个山泉,泉水清澈甘甜......”袁方静静的听着喽啰近乎吹嘘般的自夸,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正在想着别的事。
来到山寨门口,一个和罗四平年纪差不多的头目远远迎了上来,可能是因为还不太适应如今的身份,走到袁方面前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场面有些尴尬。
袁方主动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语气温和说:“你应该就是夏风二当家吧?”
袁方有些好奇,这个世界夏姓并不常见,夏凉就不说了,夏忆那小妮子也不是本名,而这个夏风,是袁方见过的第三个姓夏的,袁方心里暗暗猜测他会不会和夏凉有什么关系。
夏风微微颔首:“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袁方犹豫了一下说:“我是夏方。”夏风闻言一愣,随即收起脸上的惊讶笑着说:“里面请。”说着侧身在前带路。
简单的一番客套,袁方直奔主题:“调查辛家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这段时间,袁方不止是忙业务,还暗中和断弓山取得联络,并下达调查辛家和南宫文进的命令,断弓山的人确定袁方是‘自己人’之后立刻展开调查,只不过他们的业务还有些生疏,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依旧没有回音,于是袁方才亲自跑来询问。
夏风的表情有些尴尬:“根据阁下提供的消息,我们查到了一点辛家的事情,他们是个非常隐秘的家族,很少露面,家族的产业一般都是他们在幕后操作,查起来有些困难,而且阁下交代我们尽量不去使用一些极端手段,所以进展很慢,至于南宫文进,和辛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的还没查到。”
袁方有些失望的点点头:“这样,你们继续查,但最好别被对方发现,毕竟,咱们现在和合作关系,要是被他们发现咱们在调查他们,会影响日后的合作。对了,四哥那边怎么样了?”
夏风笑着说:“四哥就是四哥,有了阁下提供的那些资料,帝都那边的进展很快,不过四哥暂时还没有动手,据说是打算先灭掉对方的同行。”
袁方惊讶说:“找到那些家伙了?”
夏风点头:“只发现对方的外围,核心所在还不清楚,四哥正在查。”
袁方点头说:“太好了,一会你派人送封信给四哥,让他稳扎稳打,千万不要心急,对了,也要注意安全,再告诉他,我已经离开百花县了,有事让他派人和差办联系。”差办,是阎熊的代号,这是罗四平他们弄出来的联络方式,以免被人听到暴露行踪。
又交代了一些事情,让夏风和辛家保持联络,袁方要了一匹马下了山,沿着官路赶往七马郡。因为是一个人赶路,袁方尽可能的避免露宿荒野,整整花了十天的时间才感到七马郡西北部的丹霞县。
丹霞县盛产橡胶,之前袁方和莫志远他们来过一次,从那以后,橡胶的销量越来越好,胶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尤其是当初袁方购买橡胶的那户胶农,隐隐成为志远镖局或者说志远商会的主要供应商,提供各种医疗和工业橡胶。
胶农是个老实人,种植收获的橡胶卖的多了,家里的人手不够用便雇了不少人帮忙,但却没有因为这些而影响质量,每一批胶板都严格把关,残次品绝不出售,他们家出产的橡胶依旧是品质最好的那个。
袁方来到林家的橡胶林,虽然这个季节不产橡胶,但林子里的人却不少,正忙着给橡胶树做一些保护手段,让它们明年能够产出更多的橡胶。
袁方的到来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原因很简单,自从橡胶热卖之后,前来采购的商人不计其数,尤其是最出名的林家橡胶园更是商人的首选,先来订购的商人络绎不绝,工人们也就见惯不惊了。
袁方来这倒是没有什么事,橡胶的采购由军工厂负责,他只是故地重游缅怀一下过去而已,没想到居然遇到了一个老熟人,就是橡胶园的主人林老头。
林老头并没有因为生意好了转了钱就像其他商人一样待在家里享受安逸,还是先不下了,每天都会来橡胶林看看。
和上一次差不多,林老和袁方这个神秘的陌生人聊了很久,主要的话题都是橡胶,当然,林老头总是时不时的提起袁方,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嗯,可以这么形容吧,袁方甚至怀疑这老头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自己的身份。
临分别的时候,袁方向林老头打听了一下最近周边几个县有没有什么变化,他来这里是想看看军工厂的情况,可是他却并不知道军工厂建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去哪找阎熊,所以想从林老头口中打听一些消息。
林老头也算是附近几个县的名人了,接触的人多了,活的消息的去多也就多了,不过让袁方失望的是林老头并没有提到军工厂的消息,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袁方想从军工厂在这里的订单寻找一些线索,但被林老头拒绝了,一来为客户保守秘密是作为商人的本分,二来呢,他也真是不太清楚那个神秘的商会到底是干什么的,再有,林老头也不知道袁方到底想要知道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