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南明鼎革 > 正文 第28章 五色旗

正文 第28章 五色旗

书名:南明鼎革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蜀州奇侠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在完成部队组建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明旗帜,确定各个部队的标识。

    与现代军队不同,当代多在同一军旗之下上述部队番号以确定军队旗帜,通过不同旗帜确定军队编制,以利于战场识别。

    戚继光《练兵纪实》在选编部队之后,最初明确的就是旗号,以戚家军为例,按照营(相当于现代一个旅)、部(相当于团)、司不同,分别用黄红青黑白五种不同颜色来代替,只不过对应的参照物则分别为旗心、旗边、旗带来代替,再在上面上书所部番号。

    如中军中部中司为黄心、黄边、黄带,那黄心就代表该营(编制相当于旅,但只有三千人,比旅少)为黄色,黄边代表该部(编制相当于团,但只有千人,比团少)黄色,黄带代表该司(编制相当于现代营,约五百人,与营相当)为黄色。

    在同部不同司,代表营(旅)的黄心、代表部(团)的黄边相同,再通过不同飘带代表不同司的颜色,如此类推中军中部前司,其旗帜颜色当为黄心黄边不同颜色的绶带以区分司的不同。

    除了用颜色不同来区分部队编制之外,更用不同大小高度旗帜区分将领,在《练兵纪实》规定营将(旅)旗帜长六尺,放在一根长约一丈五尺的旗杆上。

    千总旗帜长四尺,放在一根长约一丈二尺的旗杆上。

    把总旗帜长约三尺,放在一根长约一丈一尺的旗帜上。

    这是营(旅)部(团)司(营)的旗帜区分,对司(营)以下,则完全不同。

    百总(连)有旗一面,身方二尺,挂在九尺高的旗杆上,其旗心旗边旗带分别对应所在部队的营(旅)部(团)司(营),而通过上面字体区分不同局(百总),如振勇、振武、威勇、武勇代表不同局(相当于现代连)。

    在局(连)以下,旗总(排长)背一面二尺五寸长旗帜,插在三寸的旗杆上,上面书写所在哨旗

    而队总(班长)则通过头盔上盔旗进行区分,上面也书写所在哨旗。

    这是古代军队区分方法,现在里兵由过去一局(连)扩编为一司(营),兵马增多,很多人不熟悉,为了加强军队需要明确旗帜,以进行区分。

    在大明以红色为尊,再加上前世个人对旗帜感情,杨麟将红色定为自己主将旗帜,在上面绣上红色的镰刀铁锤以代表里兵最主要依靠力量为农民与工匠,再绣上红色飘带,通过黄旗黄色镰刀铁锤与黄带代表所在司。

    各局(大队,相当于连)则不同书写字体颜色代替,如杨麟亲率的神枪大队则上书红色的神枪大队,杨威的强弓大队则上书黄色的强弓大队,龙之帧的劲弩大队则上书蓝色劲弩大队,以区分不同局(大队)。

    局以下中队长与过去旗总一样,需要背一面小旗作战,小旗上面旗心颜色、旗边颜色、字体颜色与大队相同,与其他中队最大不同就是旗帜颜色,如第一中队为红色,第二中队黄色,第三中队蓝色。

    小队长与过去小旗一样,通过盔旗识别,如第一中队第一小队,则为红底红边红带,第一中队第二小队则为红底黄边黄带,第一中队第三小队则为红底蓝边蓝带。

    除此以外,还对兵丁进行识别,所有兵丁都在号衣左胸上绣所在部队番号,如第一神枪局,第二强弓局,第三劲弩局。

    兵丁头盔通过绣带识别,绣带颜色与小队长(小旗)颜色一致,如小队长盔旗为红底蓝边蓝带,那么头盔上绣带就以红为主,杂着少量蓝色飘带。

    毫无疑问经过改进之后部队旗帜继承了前世旗帜传统,更加简化便于将士识别,特别便于战场上兵丁识别(号衣上,或手臂上有部队番号识别其归属,头盔上飘带识别其所在大队所属小队)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工程,前前后后用了十天时间才完成,而与此同时,杨麟更强化对部队训练。

    重中之重,杨麟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神枪局,在前世曾经多次使用鸟铳打猎,拿着鸟铳杨麟信心百倍,当场演示,对着百步开外的圆形靶子瞄准射击,连放三铳正中目标。(戚继光《练兵纪实》优秀鸟铳手标准是姿势正确,百步开外准确命中目标。

    大家过去多认为杨麟不过白面书生,今天见有如此好的功夫一个个佩服不已,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就像前世在基层做事必须让下面的对你心服口服如此才好进一步开展工作。

    见达到目的,杨麟开始训练,开始传授射击原理,开始进行动作分解。

    大家多是大老粗,若开口闭口理论不要说自己口干舌燥的,可能连下面的兵丁也听得糊里糊涂的。

    好奇心害死猫,利用大家好奇心,杨麟一边进行试验,一边讲解射击原理。

    铅子点燃射击的时候大家看不见摸不着,非常不好理解,但鞭炮大家可放过。

    先让大家放鞭炮,买了两个大型鞭炮,剥开看了看结构后,让最为腼腆的申三娃点燃,大家捂住耳朵,看到鞭炮爆炸,外面的纸张被炸飞。

    众人一看七嘴八舌的,大家虽然是乡下人,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那个过年没有放过鞭炮?

    杨麟笑而不语,让人找来一个较大军锅,将火药、铅子放在锅底,点燃火药,铅子在锅中碰撞数声,然后射出来,约莫五步左右。

    大家可感到新奇了,很多人抓耳捞腮的,为什么在平地上铅子只是射出两步开外,而在铁锅中居然能够达到五步开外。

    接着拿来一根大的竹筒,在后面开了一个口以点燃里面火药,放三钱药物如法炮制,铅子被射出三十余步。

    最后是细细的毛竹,足足射出五十余步。

    如此接连试练五六次,大家越看越神奇,很多人纷纷站出来细问缘由。

    杨麟让各小队讨论,然后推出代表发言,如同前世mba课程那样。

    发言虽然不那么精确,但大家充满好奇心,按照自己想法去理解。

    那就是放铳,主要是粗火药燃烧再狭小空间发生爆炸,驱动前面的铅子运动,假设同等火药爆炸产生空气推力是一致,由于铅子在枪管中不断撞击枪管,可以确定铅子重量,铅子与枪管气密性,枪管长度影响铅子射程。

    爆炸威力一定,铅子太重,铅子速度变小,射程变短。

    气密性不好,不但损失爆炸产生的空气推力,而且铅子在枪管中来回多次碰撞,射程变小。

    枪管长度较短,铅子射击角度在枪管中未能得到纠正,不但影响射程,而且影响瞄准射击。

    ……

    杨麟最后总结,对不理解的再次做试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大家都感觉非常稀奇,如此用了一天功夫讲明白射击原理。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