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映雪不觉得自己能够蝴蝶道战场上去,可能自己来早了?
尚映雪只想到这个理由,她干脆地坐下来,等待葛子墨“自投罗网”。
暗处,杀掉了敌人却一点儿伤也没有受的葛子墨嗤笑一声,转身离开。
尚映雪在原地等了许久,等到太阳都落山了,也没有等到葛子墨。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难道记错了时间?
第二天,尚映雪又上山等待,没有等到人;第三天再上山,还是没有等到人;第四天、第五天……直到半个月后,依然没有等到人。尚映雪又气又惧,事情和前世不一样了。自己即便拥有前世的记忆,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了吧?那自己要如何报复葛子墨和葛家?
尚映雪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好些天,就在家人担心得要不顾她反对撞开房门冲进房间将她拉出来时,她想通了。即便有所改变又如何?自己一个穿越加重生者会怕了他们吗?更何况自己也是有金手指的,有现代的知识又有三样秘药,只要暗中对葛家和葛子墨下手,还会搞不死他们?
重拾信心的尚映雪重新制定了计划。她想起前世葛家之所以能够那么风光是因为他们拥有从龙之功,拥护二皇子登上了皇位。她当初打听到,二皇子与三皇子其实势均力敌,若非三皇子棋差一招,最后登上皇位的是谁还是个未知数。尚映雪决定这一世接近三皇子,帮助三皇子登上皇位。到那时,做为新帝对手的手下,葛家的结局可想而知。
“映雪,你没事儿吧?”尚映雪的二姐关心地询问她。他们家现在能有如此好的生活全靠了尚映雪,全家人对尚映雪重视极了,生怕她有一丝损伤。
“我没事儿。”尚映雪笑着安慰二姐尚映香,尚映香是这个家中对她最好的人。
尚家是从本家分出来的,尚映雪的父母生了三个孩子,全是女孩儿,没有儿子,因此被尚家其他人看不起。尚父的父母要尚父休掉尚母另娶能生儿子的女人,但尚父与尚母感情十分好,不愿意另娶,为尚家祖父母不喜,从而也不喜欢他们生下的三个女儿。尚映雪哈没有穿来的时候,原主受了不少欺负,全靠尚映香护着,才能好好长大。
“没事儿就来吃饭吧,我做了你最喜欢吃的鱼头豆腐汤。”尚映香高兴妹妹恢复了正常,将她拉倒饭桌旁。尚父和尚母已经坐在了饭桌两旁,看到小女儿终于出屋子吃饭了,跟尚映香一样高兴。
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吃着饭,在饭桌上说起了尚映香的亲事。尚父尚母没有儿子,他们打算让二女儿招个上门女婿,以后给他们养老送终。至于小女儿,两夫妻认为小女儿不是寻常人,自然也不该嫁给寻常人。而且小女儿主意大,她的婚姻或许她自己有主意,两人若是插手,只怕小女儿不会满意。
尚映香脸颊上已经敷上了一层胭脂色,但虽然害羞,依然认真地听着父母亲和妹妹的讨论,这可是关系到她自己终生的大事儿。
“要人品好的,免得以后他趁我们离开了欺负映香。”尚母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等尚父点头,尚映雪也提出要求:“最好是家中没有其他亲人了的。没有双亲,才会将爹娘当成他自己的爹娘教训;没有兄弟姐妹,也可避免以后有人嚼舌根,在姐夫耳朵边挑唆。”
尚母闻言大为赞成:“明天我就去找花媒婆,让她按照这个条件找人。”
妻子和小女儿都拍板了,尚父还能说什么?只能赞成了。
“爹娘、二姐,明日我要去县城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功夫。”尚映雪给三个家人报备一声。
“行,你去吧。”尚父应道。平民之家对女子的束缚本就不严,更何况尚家父母知晓小女儿的能耐,对她很是放心。而且之前一段时间,尚映雪将自己管制啊屋子里面的举动吓到了尚家三人,他们以为这次去县城与尚映雪之前的举动有关,自更不敢拦着尚映雪。
尚映雪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只第二天带上尚映香给她烙的鸡蛋饼,坐上前往小镇的牛车先前往小镇,再转乘坐前往县城的马车。
尚映雪与县城的商家有合作,每个月都会往来县城一次,前去收账,因此早已经与赶马车的人熟悉了。非常安全地到达县城,尚映雪并没有如以往一样去合作的商家那里住宿,去了县衙后面。
她记得,前世除了葛子墨受重伤外,还有一个将军施承业也曾经受伤。不过施承业的运气不好,落入了仇人的手中。这个县的县老爷也是京城人士,高门出身。其家里与施承业不对付,其兄长乃是一个纨绔,因为调戏良家妇女与施承业对上,与施承业争执时从马背上摔下来,十分不幸地死掉了。这家人因此将施承业恨上了。
县老爷与自己兄长的关系非常好,一心想给兄长报仇。施承业受伤被发现送道县衙后,县老爷觉得机会来了,暗中下手害死了施承业,再禀报上面说施承业重伤不治而死。上面的人也没有怀疑,使得施承业死得冤枉极了。
到后来,县太爷投效了二皇子,成为葛子墨的同僚,方说出这件事情。二皇子非但没有降罪县太爷,反而狠狠表扬了县太爷,盖因施承业早就投靠了三皇子,是三皇子掌握军队的关键人物。而施承业死了,三皇子对军中的掌控就弱了许多,这也是三皇子白给二皇子的决定因素之一。
尚映雪盯着县衙的后门,想着如何混入县衙之中。卖身是不可能的,假装仆役肯定会被揪出来,只有真的成为仆役才行,但又不能卖身,要怎么混进去呢?
正想着,两个仆役说着话从后门走了出来。
“朱大厨这一生病,老爷连饭都是不好了。总是去酒楼买饭也麻烦,要是能找到个手艺不逊色朱大厨的厨子就好了。”
尚映雪双眼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