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鬼棺 > 正文 第五十六章 仓颉造字

正文 第五十六章 仓颉造字

书名:鬼棺  类别:玄幻魔法  作者:傅雷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传闻中国文字皆由仓颉所造,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史书中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了千年的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远古时候,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颉一个人在家编筐。突然,有一位同年好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将本村的一只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的气愤,约了同伴去除害。

    临行前,在自家西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归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的跳了井,晕了过去。傍晚,仓颉打猎归来,见娘脸色蜡黄,气息奄奄,忙问有何伤心之事,娘说明了原委,由于过度惊吓,不久便去世了。仓颉后悔难过。从此。便骑着毛驴,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土语,立志要造出字来。

    那个时候还没有纸,仓颉便把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树皮和苇叶上。驴骡驮的过重,行到今岐山县境内仓颉庙村时累死了。这也便是仓颉庙村的由来。仓颉不能继续前行,便寻了座茅屋住下,从早到晚写写画画,忙着造字不停。

    当时他正琢磨“出”和“重”两个字,山上加山该为“重”字,远行千里本该为出门在外的“出”字,但由于青蛙的聒噪扰乱了他的思绪,把这两个字给弄颠倒了。他一气之下,饱蘸浓墨,狠劲向旁边的池塘中甩去。墨点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这才不叫了,至今这里的青蛙嘴里全都是黑的。有诗云“仓颉造字思绪浓,小青蛙咯咯叫不停,神笔轻点墨封嘴,从此闭口永无声”。据说,仓颉在这儿造的字非常的多,民间有诗为证“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

    仓颉观万物而创文字,推进了人类的文明,改革法度,使人民变的更为强大。文字成时,鬼入龙藏,万兽皆哭。

    谢非听了小雅的解释也越发的觉得这是开门的“开”字,左右两面对称的部分正是门的两面门板,中间夹杂的那个,就是即将推门而入的人。

    “既然这是一个“开”字,那这铜板为什么还不开呢,不会是这地下千年已经给锈死了吧”老吴说完,照着铜棺,抬腿一脚。

    老吴踢完就听铜棺中又是一阵“咔咔”的声音,谢非暗道不好。不是又触动了什么机关吧,真是让老吴给害死了,三人离铜棺都没两步远,如若真有什么伏弓暗弩的话,想不死都难。谢非正找地方躲避呢,却听铜棺上的盖板竟然“喀”的一声,裂了开来。

    三人都忍不住的上前一步,想一窥究竟。可是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得浑身扎凉。

    铜棺内竟然是一个颜面无损的年轻女子

    身着九套大殓之服,殓服火红似火,上绣大团的牡丹图案,领口和袖口还有金丝拉边艳丽无比,华贵之极再朝上看,三人顿时一惊,就见女子脸色煞白,双眼紧闭,眼角竟然还流出两行血泪来,看到三人的目光,眼皮竟然好似微微反动了一下,露出里面早已溃散的瞳孔配上洞内时明时暗的光亮,整个场面顿时妖异之极

    三人吓得皆是后退一步自古以来棺材,的种类就及其复杂按材质分来,可大体分为石棺、木棺和器棺。器棺又分为黄金棺、水晶棺、铜棺、以及银棺等。铜有镇尸的作用,以铜棺下葬的人,尸体在下葬前,一般都以多多少少的毛变。想到这,三人越觉脑后飒然,浑身上下都开始冰凉凉的直打寒蝉。

    又过了许久,并未再有异常的事情发生。

    “这有什么,富贵险中求。我跟二叔下了这么些墓什么情况没见过,怕死就别干咱们这一行。咱们这一行,自古以来就有“望闻问切”四法,而“切”中又有分支,讲的就是如何在棺中取金,从脚底到发梢,一丝不挂的。不对,是一丝不漏的把宝物取走。”说着老吴已经到了馆前,“谢非,看我给你露一手。不过,先说好了,有什么别和我抢。”说完老吴已经探出一只手,伸到了铜棺里。

    谢非睁着双眼,一动不动的盯着老吴,连呼吸仿佛也被卡住了一般。

    过了不久,却见老吴两眼一翻。

    谢非正想问“怎么了”,就听老吴轻疑一声“咦?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头,怎么下面什么都没有。”

    怎么会这样?自己明明看到里面躺着一个活色生香的女人,怎么会没有呢?

    老吴忍不住的抬起头朝铜棺内扫了一眼,只见自己的手正放在女尸的香鞋上,可是触手却是空无一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