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鬼棺 >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天火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天火

书名:鬼棺  类别:玄幻魔法  作者:傅雷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荆州区)望山1号墓出土了一件极为精美的佩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

    越国前后共有十四位国君,出土之时,却是谁也不知道,这柄佩剑到底是谁的。最后还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根据先秦时期的鸟篆,一步步的推解出这柄佩剑就是大名鼎鼎的勾践所用。

    郭沫若 (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史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

    郭沫若先生一代文豪,但是在考古方面也是颇有名望,被誉为‘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等。

    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出个高低轻重。

    勾践的这柄剑被誉为“王者之剑”,现虽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中,这柄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出土之时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越王勾践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而在千年之前,工艺并不发达的中国,这层铬盐是如何培练出來的呢,就连现代的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从來也未采用过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

    毫无疑问这柄“王者之剑”也定然是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谢非看着地上的龙泉,却是越发的觉得,这柄“王者之剑”千年不腐的秘密,正是因为这口龙泉。

    崔元乐呵呵的把‘泰阿’收拾到包里,蜂子却是看的眼热,围着整个剑炉严严实实的找了一圈,却是什么也沒发现,最后很是不甘的一抬头,却是笑了出來,自己还真是傻了,这熔炉之上不正有件宝贝吗。

    众人都知道蜂子打的什么注意,可是既然來了这铜灯的秘密再不解开,谁心里也不甘。

    几人还在找上去的通道呢,蜂子却是已经不见了,谢非抬头一看,好吗,蜂子已经沿着,城墙上扎起的木架火急火燎的朝上爬了。

    五人学这蜂子的样子,沿着木架开始朝上攀。

    依照这柄‘泰阿’的推断,这地下的建筑少说也有几千年了,虽然‘泰阿’泡在龙泉之中,依旧是亮丽如新,可是这城墙上的木架却是不同。看似大腿粗细的圆木,里里外外却全是蛀虫啃噬留下的空洞,密密麻麻的就和蜂窝一样。一个人上去都觉得危险,众人一起朝上爬早就已经摇晃起來。

    整个熔炉内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是用圆木搭建,却是越朝上越小,最后在第三层时,化为一个五米左右的圆圈。四人才爬上第二层呢,蜂子却是已经到了第三层上。

    “等一等”崔元在下面高喊着。

    “等一等”蜂子朝着四人微微一笑,这大好的宝贝就在眼前,鬼才等一等呢,心里想着,蜂子已经一手抓在了龙颈之上。

    四人跟在身后,还沒看清到底怎么了呢,蜂子却是‘嗷’的一声嚎叫,整个人躺倒在地,在楼层之上剧烈翻滚着。

    崔元心里‘咯噔’一下,自己总是感觉有什么不对,让你等一等你还不听,意外最终还是來了。

    四人迎着楼上掉落的木屑快速的朝上爬,木屑如雨般洒落,时不时的就会进到人眼里,想睁都睁不开。谢非伸手,结果一些木屑,仔细一看,这木屑之中却是还有一些圆形的小颗粒,像是一些虫子孵化遗留下來的虫卵。

    众人爬到楼上,老吴和谢非一左一右的按住蜂子,蜂子疼的眼泪都已经出來了,脸上全是豆大的汗珠,崔元朝着地上的蜂子一看。

    蜂子的整个胳膊,衣服都已经烧沒了,整个胳膊如同火烤水煮一般,波浪起伏,全都是些大燎泡。一层淡淡的蓝光还在表面不断的烧着,就和火龙嘴里吐出的火光一模一样。

    “你们按住他,别让他的手到你们身上。”崔元说着已经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想都沒想的就盖在了蜂子的胳膊上。

    衣服“腾”的一下就着了起來,火苗冲天,烧的三人的头发都卷曲了一大半。

    “您这是干嘛?”谢非抬头看着崔元,问道。自己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这么救火的,这那是救火啊,根本就是在浇油。

    崔元抬起头,并未回答谢非的问題,依旧是脱下自己的衣服朝着蜂子胳膊上扑。火势越來越大,谢非看的着急,这样下去,蜂子的整个胳膊非得烤糊了不可。

    蜂子疼的‘嗷嗷’直叫,手还在半空中不停的挥舞。却是只有手掌到胳膊的地方燃着蓝光,火势并沒有沿着胳膊朝上爬。

    “您要干嘛?”谢非腾出一只手却是拦住了,还要再脱保暖内衣的崔元。

    “我当然是救他。”崔元朝着谢非吼了一声,也不再去管谢非,重新将保暖内衣脱下,盖在了蜂子的胳膊上。

    不过说來也怪,这一次保暖内衣却是并未再次着起,只是不停的冒着黑烟。蜂子整个人都已经昏死过去,崔元看势,严严实实的将自己身上的保暖盖在蜂子的肩头,又过了许久,这才小心翼翼的拿开。

    不过出乎谢非所料的是,蜂子的肩头并沒有自己想想的那样给烧焦了,而是和四人最先看到的那样,整条胳膊上上下下全是大燎泡,就像是有些人脸上长的脓疱一样,整条胳膊严严实实的全都是这样,根本就沒有一个好地方,看的都吓人。

    崔元长舒一口气,整个人,一屁股做到了原木上。

    “好了,你们两个也歇歇吧。”

    谢非看着晕死在地的蜂子,心里纳闷至极,都伤成这样了就不用包扎吗?

    不过看崔元却是根本沒有上前包扎的意思,已经掏出一包黄鹤楼來,自顾自的点上了一支。

    小雅蹲下身來,想要给蜂子包扎一下呢

    正吐着烟圈的崔元却是一声高喊,“不用动”。

    谢非越听越是纳闷,这到底是怎么了,正想问呢,崔元却是开口了。

    “怎么了,你们都觉得奇怪是不?”

    这简直就是废话,不过三人依旧是点了点头。

    崔元微微一笑,再次吐了一口烟卷,“因为这根本不是凡间的火,是扑不灭的。”

    “不是凡间的火?”三人却是更加纳闷起來,都说人间烟火,人间烟火,难道还有不是人间的烟火吗?

    “这是天火,是扑不灭的。”崔元掐灭自己手里的烟头,起身,走上前來,微微的抬了抬蜂子的胳膊,疼的蜂子却又是一阵咬牙,三人目光一直就在崔元身上,这会才发现,蜂子身下的圆木竟然都已经烧的一片漆黑。

    所谓天火就是电闪雷鸣之夜,霹雳劈中树干而产生的火苗,当然也不是所有这样的火苗都能称为‘天火’,天火的火苗,必须经过大雨的洗礼,淋而不灭,只停留在树干之上,一点地气的沾染也沒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天火’。

    古代的冶金一般是用凡火,偶尔有些能碰到火山,用些地火,至于这天火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相传干将、莫邪铸剑金铁之精久熔不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两人当时所用的还是地火,被逼无奈之际,莫邪趁着干将熟睡之时,以身试炉,这才融化了铁英。古代的炼金动辄就要几千度的高温,试问一下这凡间,又有什么能达到这个温度。

    这剑阁应当是,勾践回国之后,派遣范蠡寻來欧冶子秘密建造的,至于为什么建在这地底深处,那当然是为了瞒住吴王夫差,相传当时的勾践为了表示自己不会造反的诚意,自己境内的所有城门都一一销毁,为的就是麻痹夫差。

    但是暗地里勾践却是不甘忍受这份屈辱,奋发图强,重金找來欧冶子大师,为自己的复仇做好准备。

    三人听着崔元讲着呢,蜂子脸上却又是一阵痛苦的表情,四人心中起疑,将蜂子翻过來一看,蜂子背后竟然爬满了白色的虫子,大小就和米粒一般,白股股的就像是蛆虫一般,一个个的正不停的朝着蜂子身体里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