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携明 > 正文 第十五章 海上激战

正文 第十五章 海上激战

书名:携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圆明园主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大船在前,小船在后,成一字横队,准备迎敌!”

    “各船准备,迎敌侧所有钢炮准备一次齐射,然后自由炮击。目标,敌人拉在后面的船只。”

    “其余的,除了不准用燃烧弹,按照三号预案进行!”

    三艘大船上,每一侧装了外径60毫米的中型钢炮一门,船首是一门89毫米外径钢炮,每船还有三门27毫米的轻型钢炮。轻型钢炮轻便灵活,这时自然都转到了对敌的一侧。较大的小船,船首上也有一门轻型钢炮,这时也已对准了敌阵。

    这时,最靠前的敌船已经不足两百米,后队大多也都已进入三百多米的小钢炮射程。以来敌这十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两边船只短兵相接也就是一分钟左右后的事。

    “开炮!”

    一声令下,四艘船上的共十三门炮几乎同时发出了怒吼。

    片刻之后,远处敌船位置先后激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柱。

    毕竟训练还不多,又是第一次实战。所有炮火都没有击中敌船,最好的一发炮弹离边上的敌船也有好几米,顶多激起的水珠能打疼打湿船上海匪的脸颊。

    但这一轮炮击还是取得了重大战果,海匪后队的六艘小船除了两艘还犹豫着继续往前,剩下的已经吓得掉头逃跑了。

    这边李锦制听到炮响,心中懊恼万分。这样的火力程度和射程,肯定不是张四正部下能拥有的。是哪里来的精锐水师呢?别是郑芝龙的队伍吧?

    不管谁的队伍,现在自己距离对方不到四十米,对方的炮也没了用武之地。短兵相接,勇者胜,拿下一只敌船,还能得到火炮,不亏!

    李锦制冲着左右大喊,“靠上左边的大船,冲过去,就是胜利!”

    说话间,只见离得最近的对方商船扔过来几个冒着黑烟的铁疙瘩,紧接着响起了一阵枪声,李锦制左边靠近船沿的一个小喽罗身子一歪,就掉向了海里。

    李锦制右边上的船,前头掉下了一个铁疙瘩,滋滋响了两三息,就见一团火光连着烟雾爆开,船头木屑四溅。五弟符仕捂着被弹片击中的腹部,痛苦地倒了下来。身边的一个手下,右胳膊受伤,虽然左手捂住了伤口,但鲜血还是汩汩而出。

    两边的船又近了二十多米,最近的只剩下不到十五米了。哒哒哒,一连串的机括声音传来,黄复华的商船上又射来一蓬箭雨。

    一个扛着跳板的壮实大胡子海匪不甘地望着胸口的箭杆,想发出吼叫,可惜没发出声音,就随着跳板重重地砸在船面。还有五六个海匪被挂了彩,惨叫声不断。

    其他的海匪只能躲避着低下身,不让自己成为靶子。

    第二批铁疙瘩又投过来了。这次的卫队成员们的准头好了很多,最近的匪船上落下了三个手榴弹。其中一个离船面不到一米时就炸开了。这下子,这艘船上几乎被清了场,没有一个还是站立的。

    李锦制急红了眼,从身后的人手里抢过一把弓和一支箭,对准最近的一个目标一箭射去。那个战士正好转身退后,右后背靠肩的地方中箭,登时痛晕摔倒,好在方向已转过大半,被箭的冲力一带,是向着船内倒下的。

    这时,战船冲向李锦制的船,而另一艘武装商船则冲向另两艘快船。其它三艘小船也从后头赶上前来,向远处的两船围去。

    短矛,枪弹一起射了过来,要不是跳板变做挡板,护住了两侧,李锦制的船上估计也剩不下几个了。

    下一秒,乌艚战船猛地撞击在李锦制所在船只的中部,剧烈摇晃间,挡板再也不能遮住海匪所有人的身体。

    然后,乌艚战船用另一侧对上了敌人。子弹,连弩发射出的弩箭再次光临敌船,撕破了海匪的防御,也奠定了胜势。

    这时,在左右的护卫下,黄复华退入了船舱,这样还能解放出几个保卫他的人员投入战斗,乘胜追击就不用他在一线晃悠了。

    这场海上战斗逐渐落下了帷幕,三艘追击的小船只围住了一艘敌船,其余的都逃窜得不见了踪迹。两艘快船一艘逃脱,另一艘则在人员被消灭近半时投降了。

    至于海匪头子李锦制,就成了悲剧人物。因为看着是个头目,于是得到了子弹和弩箭的特别青睐,中了四弹还有两箭。在他船上的其他人,也都不好过。最后时刻,估计护卫队员们都打上了瘾,练起了枪法,船上十六个人,一个活口也没能剩下。

    一战过后,这边只付出了一个受伤的代价,就缴获两艘大船,两艘小船,击毙匪首李锦制及以下共三十一人,俘虏了十二个海匪,其中三个受了重伤,估计是活不了几天了。

    在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连弩,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战船制式武器——诸葛弩。在明代巨著《天工开物》和《武备志》中,对于连弩箭盒的形状,发射原理都有详细的描述。

    乌艚战船上原有两具受损而无法使用的诸葛弩,有了实物作为参考,加上参照网上的诸多资料,修复并仿制诸葛弩,就不是难题。

    这回黄家船队的每条大船上都有四具诸葛弩,分别固定在两侧。每艘小船上也有一具稍小的单人便携诸葛弩。

    诸葛弩一次能连续发射十箭,耗时不过12秒左右,固定在船上的大弩最大射程达到80多米,三十米内的精度很高,杀伤力大。便携小弩的杀伤半径也有近三十米。

    黄复华花费近千元,在现代定制了两种型号的木头箭杆3000支,以及一些诸葛弩的配件,然后在崇明岛把箭杆配上了箭头,组装好诸葛弩。

    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弩最早发明于春秋晚期的楚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弩,是在战国的初期。弩源自弓箭,但又不同于弓箭。弩最大的特点,是在弩臂的后端安装了一个简单的发射控制装置——弩机。

    民间传说是诸葛亮发明了中国的第一把十箭连发弩,所以连弩多数又多叫做诸葛弩。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一弩二十矢连发的秘密武器。它外形独特,设计巧妙,堪称中国第一神弩,是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动武器

    1986年湖北荆州博物馆的陈跃钧作为考古队队长,负责对江陵县秦家嘴古墓群47号楚墓的考古挖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盒子,里面放着一件长28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已经炭化的木制品。在它旁边放着一支箭簇,箭簇很短。这块黑色的木头里还装着数量可观的箭簇,盒里有十九支箭,盒外一支,一共二十支箭。陈老认为这是个双矢并射连弩。

    沧州吴师傅出自木雕世家,研究连弩多年。根据这个文物的测绘草图,经吴师傅的细心研究,再经过了上百次的修整调试,在地下沉睡了2300多年的楚国双矢并射连发弩,终于复活了。

    这把战国连弩,用活动木臂取代了扳机,两个铜件,就是牙和悬刀,它们被装到了活动木臂上,在一推一拉间就能完成勾弦、拉弦、发射、再勾弦的全过程,极为省时。看似简单的两个铜片之间却有着超乎想象的精密配合。

    配上一张小巧玲珑的竹弓,古朴的连弩更显露出了一股杀气。吴师傅专门为连弩设计了铜质三棱竹竿箭,发射时将20只箭依次从箭匣上的圆孔中装入箭匣,拉动活动木臂,勾弦,拉弦,射击一气而成。当箭道中的两只箭同时发射出去后,箭匣里的箭就会自动落槽,周而复之,实现了连续射击。

    别看这只连弩通长不过30厘米,但是它的杀伤半径竟然可以达到十几米,不愧为一件高效小型的速射武器。

    这次的俘获当然都收入了黄复华的囊中,至于匪首李锦制等死亡人员,自然得发挥最大作用。黄复华事后把死首都送给了张四正千户,还自己掏出五十余两作为战利品上缴。

    “下官崇明水军千户张四正诚秉:吾自上任以来,兢兢业业,刻苦练兵,惟恐有负圣恩。日前,麾下百户吴二林,率本部巡视海疆途中,于枸杞岛附近,遭遇海匪数百人。众官兵奋勇拼命,虽以寡击众,而无畏也。

    黄泽之,崇明本岛从七品散官。自普陀岛上香,与家丁护院十余人返家。会其时,与官兵共击贼。

    历半日之苦斗,毙匪首以下共计近百人,缴获白银二十余两,另刀枪无计。据查,匪首李锦制原为金山卫闹饷之逃户……”

    黄复华船队抵达目的地,开始了军港建设。先期安上了两门89毫米外径的大钢炮,还有中型钢炮两门。以后,又补上了三千斤的大铁炮四门。

    大铁炮按照清朝出土文物的尺寸建造,为前装填式滑膛火炮,炮长156cm,分三节铸成。炮身的中部有两个完整炮耳,长16cm,直径为10cm,炮口直径11cm,炮口外周长为70cm,炮尾周长为130cm,炮重达到1600kg,炮身尾部上端有一个导火口,炮尾用铁环代替常见的尾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