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还阐述了如果登州沦陷,将来辽贼带着战船和火炮技术等,北上投靠后金鞑子,大明失去战略优势,最终断送中华汉族正统的可怕结果。
张可大看到这里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根据他的了解,越想越觉得这信中的描述,很有可能成为事实。然而,大明朝重文轻武,加上孙元化又是代天巡抚,自己并非登州最大的军务主持之人,该怎么守住登州,保住大明呢?
“当,当,当!”官署中整点报时的自鸣钟声清晰传来,打断了张可大的思绪。张可大下意识地转过身,向着钟声传来的官署大堂走了进去。
已近傍晚,屋内有些昏暗,张可大走到桌前坐下,动了一下在桌子上一个盆景中的人物的拐杖,柔和明亮的灯光就透了开来。
张可大望着眼前的神奇发光之物,再看看边上的自鸣钟,心里突然对那未曾谋面的黄泽之产生了几丝期待。这个能制造出如此新奇之物,又料事如神的人,又会出什么招破解这个难局困局呢?
这个取意小桥流水人家,利用“伏打电池组”为能源的台灯正是黄复华派人送来的新奇物件之一。“湿池”台灯和计时的自鸣钟,这两种产品正开始流行,逐渐成为江南富裕之家结婚办事必备的两大件物品。
这种台灯,用饱和食盐水作为池中的流水,一个棉条巧妙地沿着小桥通向里面包含着“伏打电池组”的精致小屋,屋边的一人拄着根拐杖,正好成为开关。只要不断补充食盐到池子里,好长时间内,这个物件就能发出光芒。
只有发光的灯泡是现代手电用的小灯泡,其它都已经实现了大明朝的自主化生产。就是灯泡也已经可以在崇明岛生产出来,关键的难点——灯丝也已经能生产出来。只是要象现代的小灯泡这样,体积小,且在较低的电压下还能明亮持久,还有一定的差距。
1879年10月21日,原本是在这一天,美国举世闻名的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一生拥有2000多项发明,并于1892年创立了屹立至今的通用电气公司的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制造出了第一盏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的电灯。
早在1821年时,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电弧灯。这种电灯是用炭棒作灯丝,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太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他从1877年开始,立志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能用得上。
于是,爱迪生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只亮了一会就被烧断了,就是用上昂贵的白金丝作为灯丝,效果也不理想。英国一些著名专家因此嘲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是“在做一件蠢事”。还有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就这样,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如此一般,昼夜不息地试验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炽灯试验仍然没有大的进展。
这一天,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他让麦肯基剪下一堆胡子,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等麦肯基告辞时,爱迪生起身为他送行。当爱迪生下意识地帮老朋友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想到了用棉线作为灯丝的材料。爱迪生把棉线放在U形的密闭坩埚里,再把坩埚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经过这样炭化处理的棉线,再用镊子小心地夹好并装到灯泡内。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再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子,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通亮了整个实验室。1个小时,2小时,……,足足亮了45个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后来,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椰子鬃、麻绳等,直到在夏天扇竹扇时想到用竹丝炭化才最终取得了成功。结果表明,用竹丝做的灯丝很耐用,灯泡可以亮到1200个小时。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效果最好。
黄复华让手下的江大经,董堂,贾冲,靳智,宋铎,这五个研究员先全力试验白炽灯,根据黄复华的指点,参考历史上的成果,立刻从竹丝炭化和抽真空或者加硫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转成氮气入手,历时三个多月,到了1631年的6月28日这一天,首个能亮到600小时的灯泡,终于在大明朝的崇明岛上面世了。
黑夜,从此不再是束缚人类的重大阻碍,因为电灯将成为一个个小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
黄复华推出这台灯,也是势在必行。因为,中国人的模仿能力真是太强了。虽然别人并不清楚单摆等时原理,但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摆钟已经有其他商家在生产销售了。平时很喜欢用“山寨”产品的黄复华,在大明朝第一次感觉到了发明者和开拓者那种目睹自己的新产品被轻易仿造的痛苦,感受到了实施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第二天一大早,搂着小妾陈氏睡觉,还没起床的张可大就被手下给叫醒了。如今在这多事之际,虽然被扰了清梦,张可大也知道轻重缓急,马上披衣而起。
刚出房门,就见亲兵拿着一叠纸对他说:“大人,出大事了。一夜之间,登州城里到处被贴上或撒了这份写了字的纸张。就是我大营附近,也有不少。请大人过目”
张可大接过一份传单,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份批判和痛骂巡抚孙元化的材料:
“孙元化者,今据登莱巡抚高位,糜费无数民脂民膏,重金打造辽部官兵,**以辽人守辽土。然而,孙某乃一腐儒竖子,只知以戚继光之法练其兵,却不知以之规束其军。辽部多为兵痞海盗,素无忠义之心。年内先有东江闹饷之变,总兵黄龙竟遭割鼻;后有孔贼吴桥反叛,济南六县惨遭杀戮。孙元化误国害民至斯,然其人仍不自省。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等,已经参奏孙元化放任孔有德荼毒内地,不日必有上意罢黜孙元化。然而,今贼寇已近登州,孙元化自负对贼有恩义,仍想招安孔贼,以免自己识人用人之谬误。此等行径,欲置惨死的鲁地百姓于何地?窃闻,孔贼欲阴合城内之辽部旧识,夺取登州,奉孙元化为主,在我鲁地开辟辽军之国。若诡计得逞,则尽杀我等登州之军民,占据一应军器粮饷,进可抗拒我大明,退则渡海以投鞑虏。如果如此,我大明国祚将失。异日,建州兵以此等辽将为前驱,则谙水战,习地利,恐报所向而立下矣。登州父老乡亲,并我大明忠勇军士,此实是我等生死存亡之际,登州是我等的家园,不容有失!我辈当立刻驱逐孙元化,组建义勇,同心协力,共守登州!”
张可大看到这份檄文,心知必是黄泽之令人暗中所为。如此胆略和出人意料的手段,实在令人折服。
张可大问:“巡抚衙门那边,有什么动静?”
这个亲兵马上回道:“我们一发现这些东西,就先拿回来了。已经有巡抚衙门的人也拿着这些东西回报上头了。”
果然,不久就有人前来传令,请张总兵等将领到巡抚衙门议事。
单独守在水城的张可大领着手下护卫,穿过已被群情汹涌的商绅乡民包围的街道,进入了巡抚大院的议事大堂。看见其他各级将官都已到齐。孙元化木着一张脸,端坐在主位之上。有亲随低声提醒孙巡抚,人已到齐。孙元化才仿佛从天际回到现实,颤抖着摘下头上的官帽,嘶哑着低诉起来:
“我不知道父老百姓已对我误解如此至深。实在愧对圣上天恩,也没有颜面再领有此位。今天召集大家前来,就说三件事:一,从此刻起,我卸下巡抚之职,只负责军需所用,等击溃贼军后,我自会进京面圣,听候发落。二,如今孔贼围城在即,还请张总兵居首指挥,保我登州。三,立刻张榜公告前两事,以安军心民心。”
说完,孙元化自己捧着官帽,走下了主位,站到了一旁。一众官员互相看看,也知道在今天这种局面下,这么处理是最佳方案了。除去孙元化,还真是没有人的官职可以和张可大相比,更何况是这战事吃紧之时,倒也没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