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携明 > 正文 第七十章 松江归顺

正文 第七十章 松江归顺

书名:携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圆明园主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自从农历十月初一,黄复华宣告造反以来,临近府县的各种消息已经在前些天,通过许多渠道,陆陆续续地传到了松江府。大家听说苏州府及辖下的各州县,松江府辖下的三县,当官的都是在接到吴王黄复华的告示之后,迅速在各个衙门召集本地的士绅富商,讨论出路。基本上,大家伙都是主张投降,以换取全城的太平。也有一些士绅和举人坚决不肯投降的,据说别人也是不加阻拦,任凭这些人带着家属出城逃走。当然,无论在什么时候,生意经是不能丢掉的。自然,有些人会乘机压价,吃下了这些逃走的人的产业,房屋和土地。

    还听说苏州府的士绅们在讨论是否投降时,有那些博古通今的读书人举出了本朝的一些前事,都是说的一件事情:在面临反贼大量人马围城,并宣告主动投降的就免除刀兵之时,当时表示投降,献出一些钱粮财物,保全城池百姓。做了这样的权宜之事以后,朝廷并没有深责。

    大家更听说,各处向吴王投降之后,吴王只是派了少量人马入城,维持治安。而且吴王的部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各处都是秩序井然,纷纷回复了往日的安宁和繁荣。读书人们还得到了一个消息,很是安心:针对明年是大比之年,许多举人还想着去京城参加考试,吴王殿下专门对此下了旨意,允许举子们行动自由。

    因此,松江府城中的官绅平民们都愿意投降,到处纷纷议论,刘能凯对此也十分清楚。甚至,他还知道,有些人其实一直暗中和城外保持着联系。比如,郭守备的二儿子一家,以经商为业,早在去年就在崇明常住了,可能早就成了吴王治下的良民。

    自古以来,中华的大户人家就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就是设法左右逢源,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三兄弟就分别投奔魏、吴、蜀三国。谁得了天下,都不会妨碍诸葛家族的顺利传承。

    刘能凯召集左右亲信商量,大家也都拿不出什么主意,只是告诉他说,城中的民心,军心都有些不稳。也有人委婉地劝说他立刻出城投降,这样至少吴王不会要他的性命。

    刘能凯只好让亲信们退出去,他一个人留在屋子里,思来想去,除了满腹惆怅,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昨晚的那轮炮击,已经完全打消了他的雄心。为什么自己不在第一时间就投靠吴王,再慢慢想办法捞钱呢?刘能凯不禁顿足长叹,自怨自艾地说道:“唉,没料到我刘能凯竟落到这么一个下场!”

    刚过正午的时候,松江城里的官绅父老们来到衙门求见刘知府。刘知府让手下将大家迎进议事厅中,他自己准备穿戴整齐后,再出来相见,以免丢了威风。

    官绅父老们在等待的时候,不禁又三三两两地交谈起来。吕良和王威两人是松江府里的两个不大不小的商人,其中王威开了两家生产袜子的工场。这次来,两人纯粹就是凑个数,所以坐在最后面并不起眼的地方。等待间隙,吕良就掏出了一个玩意,一个人把玩起来。

    “吕大官人,你在忙啥呢?”王威好奇地问道。

    “哈哈,这东西可有意思了。来,王兄,让你玩玩这个万花筒。”

    王威接过吕良手中这个做工精致,颜色亮丽的纸圆筒,学着吕大官人刚才的模样,好奇地把这个圆筒举到自己的右眼前面。

    “呵,真是漂亮!”一个十分美丽的“花”样出现在了王老板的面前。

    “你再稍稍转动一下再看!”

    王老板依言转动了一下手中的圆筒,再凑近一看,另外一个美丽的图案展现在他的眼前。

    “妙哉,妙哉!果然不负‘万花筒’的美名。这是哪里出产的奇物?”

    吕良凑近王老板,压低了声音说道:“这是刚举旗造反的吴王,手下的工坊新出的一种玩具。怎么样,奇妙吧?”

    “嗯,确实很不错!”

    万花筒玩具,是将有鲜艳颜色的实物放于圆筒的一端,圆筒中间放置三棱镜,另一端用开孔的玻璃密封,由孔中看去就可以观看到对称的美丽图像。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布尔斯答于1816年发明的万花筒,已经被黄复华,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玻璃制品,在不久前推向了市场。黄复华虽然把玻璃制造技术在中华推广开了,但他还是不断地通过推陈出新从玻璃制品上赚取大量的利润。

    看着王威玩得不亦乐乎,吕良这时候忽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王兄,据说你女儿年方二八,长得十分动人?”

    正玩在兴头上的王威忽然听到这么突兀的问题,不禁有些生气,放下举在面前的万花筒,盯着吕良,责问道:“侬啥个意思嘛!”

    看到这抬高的声音引来了附近其他人的注意,吕良连忙向投来关注目光的众人示意,这边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凑近王威轻声地解释:

    “王兄,别动怒,我没有恶意,你别误会。我只是听说,这吴王殿下还不到而立之年,据说尚未婚配。吴王也是我辈商贾出身,令爱若是能与吴王殿下结为秦晋之好,不光是你王家从此飞黄腾达,就是我们也将沾光不少啊!”

    王威听到这里,倒是十分开心,他也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不知不觉的,他就在心中暗暗地憧憬起自己成为新朝国丈的美事。王威不知道的是,在苏州城里,那位创造“一诗千金”的王伦,已经在组织一场“清倌儿”的选秀比赛,打算从苏州府众多从小就悉心培养,才艺出众,相貌可人的佳丽们中挑选最为动人的前两名,献给吴王殿下作为侍妾。王伦把这场“花魁大赛”冠名为“百里挑一”。

    这个时候,刘能凯穿戴整齐,来到了这个会客厅里。今天这厅里的情景与往日大不相同。半年多前,刘能凯初到松江府,也是这些官绅父老们前来求见。那时候,这些人都是毕恭毕敬地等在这里,这个会客厅里鸦雀无声。就在不久前,刘能凯在这里召集官绅,商量征收秋粮等事宜。大家对他也是尊敬有加,称他为“父台大人”。曾几何时,这局势就变化了,今天这大厅中就象集市一般,叽叽喳喳的声音到处都是,没有人再真心地把他放在心上,视为“父母官”了。

    大家互相见礼以后,彼此就坐,一个为首的士绅就抢先说道:“现在我等代表这一城的百姓来见大人,不为别的,就是想请刘大人你设法保全这一城军民的性命。”

    刘能凯心里很明白这些人的来意,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他的谎言:“本府正在想法设法,守好这座城池,这正是为了保全满城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绅这时说道:“如今这围城的兵士数量多,士气盛,而且大炮火枪一应俱有。苏州府都已经归顺了。我等若是决意死战,断然不能取胜,守城也没有把握。如果不能在最后期限前归顺对方,而是一意困守,不但不能保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反而将造成无辜百姓的伤亡。府台大人可曾想过?”

    刘能凯已经决意一条道走到黑了,这时候就说:“我什么都想过。但我既然身为臣子,享受朝廷俸禄,断无投降之理。我所想的只是尽忠职守,如何坚守松江府城,其他的一概不问。”

    有一位士绅年纪已过六旬,原是本府万历年间的一位进士,也在外做过知府,如今告老还乡住在城中,听了刘知府的话,颇不以为然,当下说道:“刘府台只想着自己尽忠,可曾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乎?大人来到本地,一向官声不错,我等也很是敬佩。今日之事,还请刘大人三思。如今人心思降,我等孤城无援,断无不破之理。我也曾是朝廷命官,大人对朝廷具有忠心,难道我就没有忠心么?我也是进士出身,这忠君爱国的道理自幼就牢记心中。然而,现在满城百姓的安危都系于刘大人的一言。如果刘大人能从百姓着眼,暂时投降,也算是做了一件造福黎民的好事。刘大人,先贤也说过,君为轻,民为重!”

    大家齐声附和,纷纷出言,劝说刘知府早早投降。刘能凯无言以答,看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孤立,知道这次是“不能凯旋”了,他沉默了一会后,只好长叹一声,说:“罢了,罢了,我刘某决不连累一城的父老百姓!随你们吧。”说完,刘知府再不发一言,撇下众人,独自一人向后衙走去。

    这边众多官绅们喜出望外,大家也顾不得刘知府的动向了,立刻安排人,火速出城,前去接洽归降事宜。

    1633年的11月9日下午三时,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松江府城也和平地归入了吴王黄复华的统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