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人典 > 第013章 技武有道(上)

第013章 技武有道(上)

书名:人典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江水白流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唔、唔——"

    青月阁的园子里传来不断的剑鸣声,李从荣正在勤奋不倦地舞弄着泊流剑法的基础招式。

    他额头汗珠滚滚,长衫也是湿湿腻腻,他要逼迫自己去做一件事,即使没有希望,他也想暂时忘却胸前那催命鬼般的血线。

    从午后将千般不愿、难舍难别的庆儿、吴娘和几位下人送到六皇兄的西苑,他便一直在园中练剑。

    已经过去两个时辰了,天sè也慢慢暗下来,整个青月阁都很安静,只有前院的两位小太监偶然漏头一看。

    对于从未修过武事的李从荣来说,练剑是艰难而枯燥的,每一式剑招,每一个剑姿,都是陌生的新天地,没有内功基础,没有自己的内息循环,枯练剑法,对他来说更是事倍功半。

    剑谱上说练剑要重心境,要以明静之心,在连贯熟练的招式感悟中触发身体的引线,从而引动身体窍穴的共鸣。

    练剑更重刻苦和经验,只有在不断地磨练和经验积累中,才能开辟自身的经脉窍穴,从而达到内外共融。

    "嘭——"

    一个颇有难度的剑姿,让李从荣摔倒在地,汗泪同流,他撑着剑,苦涩地爬起,忍不住自问:"难道我真没有练武的天份?只能弹琴唱曲?"

    "阿弥陀佛,施主可曾听过技武有道的说法?"佛号声中,走出一名白眉老和尚,正是大悲禅师。

    李从荣欣喜地作礼请求道:"从荣愚鲁,还请大师指点!"

    "阿弥陀佛,不愚,不愚",大悲禅师手作佛式,又道,"人间三百六十道,万事万物皆为空。技有技创,武有武道,归本朔源,我们修行的不是技,也不是武,技武之道,更像修行的护法手段。"

    李从荣动容,是啊,习武习艺更像一种护法手段,说到底人为什么要修这些千门别类的东西呢?

    为了生存吗?非也,生存只是人的基本需求,众生也许都能生存,却还在不舍不弃、苦苦追求着生存之外的某些事物。

    为了爱吗?非也,大爱小爱之外,人类更像一群残忍无情的动物。

    为了长生吗?非也,长生之法,虚无缥缈,人却早已沉沦在茫茫红尘中,醉生梦死。

    那到底是修行什么呢?

    "阿弥陀佛,观施主顿悟,便知施主乃深具慧根之人",大悲禅师宝相庄严道,"禅宗以禅定顿悟修因果轮回,道家以清净无为修天地自然,儒家以仁义礼乐修红尘万丈,千门万道,芸芸众生,所修何为?自古以来,这便成为人生天地之大秘,无人得解?"

    李从荣满面遗憾,本以为大悲禅师能解答这些问题,到最后听到无人得解,顿时感觉心里痒痒,很不过瘾,甚是气愤,旋即想起大师正在指点自己,忙躬身道歉道:"大师见谅,从荣着相了!"

    大悲禅师口宣佛号道:"施主乃真xìng之人,何来着相?",旋即又道,"武,乃是人超越自我的最直接手段,以武入道,突破自然,寻求空之终极;除武之外,更是有千门万法之技,以修炼己身,最终与武殊途同归,得道成王,登神拜仙。佛门有禅坐而成佛,道门因丹心而飞仙,儒门也有著书立说而超脱凡尘,世间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是各有各法。江湖之中,更是有天纵奇才,纳百家之长,技武双修,终得正果。"

    李从荣心中骇然,大悲禅师解说出一番自己难以理解的修炼世界。是的,习武也许是众生最直接最有效果的超越自我之法,而世间千技万法,道路有无数条,就是要看每个人选择哪一条,甚或更有强人,纳千门别类,技武双修。

    李从荣谢道:"多谢大师!从荣自幼弹琴,荒废武事,不知这琴技可否列入千门万道中?那从荣还能否习武呢?"

    大悲禅师轻移两步,席地而坐,李从荣也赶紧走过去,有模有样地学着大悲禅师的禅坐姿态,欣喜地面对而坐,满怀期待。

    "阿弥陀佛",大悲禅师又道,"修技习武,当要明白何为修行?为何修行?又如何修行?"

    李从荣拱手作辑道:"请大师明示!"

    "人,除己身外,生来别无他物,所以修行终究要修己身;那为何修行呢?世人却有不同见解,有说是为了超脱,也有说是为了合道,又有说是为了红尘历练,更有甚者说为了沉沦yù海。正是因此,形成了人间繁华千般法,各家思想各家言。哎!问谁可解修行事,人世苦海多迷惘。阿弥陀佛!"

    李从荣听着大悲禅师沧桑浑厚的声音,被他深深感染。生如人世,真的很迷惘,寻寻觅觅,得得失失,却不知自己所为是何?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走这一遭吗?那为何有人可为王侯将相,却有人为布衣乞者?

    李从荣悲伤地问道:"那大师认为人为何修行呢?"

    大悲禅师一双慈祥明亮的双目黯然垂下,庄严的面容上流露出苦涩,苦笑道,"老衲仍在天地五行之内,仍未瞻破生命之真谛,只能谨记佛祖之教诲,以己身为筏,广试善缘,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祈求直达彼岸。"

    李从荣又是一阵失望,旋即又道:"大师,技武之道,那该如何修行呢?"

    大悲禅师正容道:"要修行,首先要认识己身,人身三宫九窍,三百六十五穴,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等等构造出人体的完美内世界,修行,便是要修炼人体内世界,超脱外世界。"

    李从荣似懂非懂,思索片刻,又问道:"可是从荣却感知不到自己的内世界。"

    大悲禅师看着焦急的李从荣,慈悲一笑道:"施主乃人间璞玉,非是无法感知,而是不知感知之法罢了!"

    李从荣心中大喜,赶忙爬起,跪伏地上,拜服道:"大师可否收从荣为徒,教从荣感知之法!"

    大悲禅师开怀一笑,却摇头道:"阿弥陀佛,施主请起,老衲刚说施主为人间之璞玉,不忍璞玉蒙尘,所以自当教你感知之法。但老衲不能收你为徒,以施主之材,未来必将走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技武之道,又何必在老衲的框框里磨灭天份呢?"

    李从荣抬起头,满面可惜,又不依道:"大师,可是--"

    大悲禅师打断李从荣的说话,笑道:"施主着相了,就当为老衲结一善缘,请起!"

    李从荣无奈,只得谢过大悲禅师,爬起继续盘坐在对面。

    大悲禅师继续道:"自古相传,武道有九境,每境又有三层天,功、法、灵、道、王、神、仙,人间只知其七重境界之名,后两境却连境名都无从得晓,而人世更只有前五境修炼之法,神仙之境更是虚无飘渺。佛门禅宗倒是有禅功六层天,道家有道门五阶,修炼到绝顶也都大抵相得于武道之王境。"

    (感谢书友的投票,真是眼泪哗哗流,我爱你们)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