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王之战记 >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种田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种田

书名:王之战记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夜听血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罗姆城中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到古拉格家族的生活,他们渐渐适应了农庄的悠闲生活,而且过得还挺有滋有味。

    李维在地球的时候,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华夏农村孩子们会的玩意儿他都会,抓个鸟,掏个蛋,钓钓鱼啥的不在话下,折片草叶吹出调调来也会,随手一片叶子,叠一叠,一只活灵活现的螳螂就出现了。

    他的这一手,不光几个孩子觉得有趣,连奥莉薇拉夫人都成天笑意盈盈的,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为了解决个人生活的需要,为了让古拉格家族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在这个保密xìng还不错的农庄里,李维一口气搞出了好几个作坊。

    首先是造纸作坊。罗姆人一般用羊皮纸和莎草纸记载重要文献,这两种纸一种太厚重宝贵,一张上好的小羊皮才能制作两张,一种来自遥远的两河流域,算是进口的高档货,平rì里一些不太重要的文献,还是用木板刻画记录在木板上,实在是太不方便。

    李维觉得最不习惯的是上厕所,上完以后居然没有纸擦!

    主人们还可以用沾有温水的布可以擦洗,自然有奴隶们清洗干净,下人和奴隶们,则是用石片或者木片刮。这实在是太恶心了!

    造纸又不算什么特别复杂的工艺,只要有植物纤维就能制造,在这样一个大规模未经开发的环境中,符合要求的原料多得很。李维的要求也不高,能够生产出从前农村中使用的草纸也就足够了,如果能制造出可供书写的纸张,自然是一条赚钱的门路。

    第二个是铁匠铺,铁匠铺可以提供大量的工具,在李维的计划中,还有许多工具需要改良。在这样一个年代,还处在青铜器向铁器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冶炼的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如果不是铁的质量不过关,如果不是因为铜硬度不够,罗姆人的剑至少不会这么短,一尺半的剑就基本上是剑的极限长度。

    所以,李维留下了冶铁高炉的设计,以及炼钢的方法,主要是炒钢和所谓的百炼钢。他并没有手把手的教铁匠,而只是在搭建高炉的时候做了些指导,另外,还顺口提了一句炼焦。

    这一块,李维的期望很高,但并不抱太多期望,罗姆人的技术水平还差得太远,只不过有了方向,应该能缩短发展的进程。

    第三个是木匠铺,先找铁匠用原有的技艺制造出了一批后世常见的木匠工具,然后李维现身说法,指导农庄中的木匠如何使用。在冶金业还没有跟上的时候,很多工具、尤其是早期的机器,只能通过木匠来完成,比如鼓风机,比如水车。

    有了水车作为动力,木匠铺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顺带着李维很多产品的生产率也会提高。就比如说棋子,不管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的棋子,在有了水力带动的磨砂机的帮助下,生产效率都比木匠一个个的切削快得多。

    木匠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结合着铁匠铺,可以合作完成很多农具。在这个年代,不说是刀耕火种,至少说农具方面比起20世纪初的地球还是差了许多。

    李维不敢说一步把生产力水平带到工业时代,至少提高到工业时代之前还是能做到的。

    第四个是他一直恋恋不舍的硅酸盐工业,也就是制造以硅酸盐为主体的陶瓷、玻璃、搪瓷、水泥、耐火材料、砖瓦等各种制品和材料。在罗姆王国及周边的国度,陶器是早就普及了,玻璃偶尔能够制造出来,还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砖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剩下的瓷器、水泥、耐火材料还根本没有出现。

    火山灰制成的水泥不但产量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用完就没有了。

    如果能够生产出现代意义上的硅酸盐水泥,另外李维的冶金工业能够齐头并进的话,李维有信心在罗姆营建出无数的建筑奇迹。

    虽然冶金和硅酸盐工业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但只要有产出,就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在这样一个年代,掌握了这一商业机密,就相当于掌握了点金术,富可敌国也不过是数年间的事。

    虽然这几大计划中的产业都还没有产品出现,但他提供了全套的技术,分别交给几位管事。时局混乱,古拉格家族的生意停就停了,还能收回人手,专心准备。

    只不过家族的几乎全部流动资金都被抽调一空,连奥莉薇拉夫人才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差不多全花了出去。

    这次的风暴对整个罗姆的影响都很大,但古拉格家族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参与进去。不管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他们角力的主要战场还是在罗姆城内。没有男人在家族中的一帮妇孺,还是先照顾好自己,不要被风暴波及为好。

    李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开设自己的课程。

    他现在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两门,一门是算术与会计,另一门是罗姆语。除了开始的几名学生以外,农庄中凡是适龄的农家子弟和买来的50名少年奴隶,都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

    每天上午,开设的是一个小时的罗姆语课程,近百名六到十五岁左右的孩童分成三组,聚集在吊脚楼底层的空间内。这个空间的高度对于chéng rén来说有些压抑,但对于未成年的孩童,确实一个凉爽而又舒适的去处。

    李维并没有按照罗姆人的习惯讲授拼写和文法,而是按照他自己经过芯片处理后的方案进行传授。换而言之,他是把罗姆人的语言文字,进行语言学分析之后,把最核心的规律解析出来,然后进行讲解。

    语言学,即使是在地球上,也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才逐渐成型,对于刚刚立国百余年的罗姆人来说,还没有一位学者对罗姆人的语言文字进行这样的梳理。

    李维总结出来的语法一共只有不到一百条,结合着他jīng选出来的例子,哪怕是最笨拙的孩子,每天能够掌握5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能够掌握罗姆文。而且,这种掌握,不仅仅是能够阅读,还能够进行写作。

    奥莉薇拉夫人带着好奇听了一场课,然后就觉得当初她自己抱着一本《法典》给李维讲罗姆语的做法是多么的幼稚。

    李维的课上,最愚笨的孩子也会发现自己变聪明了。

    原来觉得困难的字母,原来就是一个个好玩的符号,只不过每个符号都有个故事,记住了这些故事,就学会了这些字母。而这些字母,这个跟那个结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故事,它们又有特殊的读音。

    一堂课下来,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没有人走神,也没有人头疼,一切是那么轻松,这位小先生就把这些看起来很难的东西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安古洛和艾薇莉也跟着一起学,这两个小家伙是班里年龄最小也最淘气的,也许是因为聪明,也许是因为对李维的好感,上课的时候他们也是最积极的,掌握的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孩子。

    说是一个小时,其实每个小班只讲了二十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就是各种有意思的游戏。李维编了些好玩的歌,大家一边唱一边玩,不知不觉间,比如加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还有罗姆周边国家分布,罗姆的行省和地形,罗姆的历史等李维来到这个世界后了解到的很多常识,都通过这些歌谣教给了孩子们。

    中午吃过午饭后,李维要求孩子们必须睡一觉。睡的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小时。

    下午的课,人数少了一些。八岁以上的孩子们必须跟着学习算数。小一点的孩子们就放出去玩,这片山林中并没有什么危险,而且每次都会安排几名猎人或者农夫跟随他们一起。

    几名管事和他们的子侄前几堂课并没有来,他们在忙着张罗作坊的事。虽然没有学几天,但他们发现,李维讲授的这些算术知识确实好用,尤其是一些心算的方法,对付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已经不在话下。

    李维还有很多想要开设的课程,不过时间太短,学徒们的基础还没打扎实,一切都需要一步步的完善。罗姆不是一天建成的,罗姆四通发达的公路网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李维的发家大计,还有李维的人才培养计划,自然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传来的消息证明了李维的预见xìng。元老院居然宣布罗姆城进入紧急状态。

    在这之前,罗姆的下城区遭到许多暴徒的肆掠。古拉格家族的房屋,被人踹开大门,翻得乱七八糟,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被人一把火烧了。罗姆城中,死伤人数超过百人,暴徒们不顾炎热,居然还想结伴冲击上半城。

    就在这个时候,紧急状态令颁布。在治安官和护民官的带领下,罗姆城中的男xìng公民,从14岁到60岁,集结起来,清理罗姆城的秩序。

    冲击上半城的暴徒们,正好遇到集结完毕的军队,一方无序、一方有序,一方手无寸铁,一方全副武装。相遇的结果显而易见,数百名暴徒被当场击毙,罗姆城中的街道,都被鲜血染红了。

    少数暴徒连滚带爬躲进沿途可见的任何神庙,终于逃得一命。不过如果没有人给他们送食物和水,他们最终也只有饿死一条路。

    随着紧急状态令传到下城区,紧闭的房门也逐一打开,穿着不合身铠甲的少年们,长时间没有锻炼、身体肌肤已经松弛的市民们,还有些见机溜回家中的暴民,都聚集到一起,聚集在罗姆的战旗之下。

    战神殿的大门并没有打开,罗姆人的战旗却已经开始飘扬。

    费边dú cái官整合了罗姆城的所有士兵,组成整整五个军团,包括800名骑兵,两万五千名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

    战旗所向,不是来自北方的蛮族,不是来自海外的异族,也不是刚刚平息的城内的sāo乱,只是因为从罗姆南方北上的那个男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