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桃花渡春曲 > 正文 78、“船板号”帆船(下)

正文 78、“船板号”帆船(下)

书名:桃花渡春曲  类别:侦探推理  作者:海川北仑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说到发明,他这船上还藏着他的一个更大的发明,即使是缘心这位经常在老人身边的人,她也不一定知道这个秘密。<ww。ienG。com>可以说,这是老人航海的秘密武器。其实,千百年来,舟山人民在认识大海、征服大海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很多方面都有创造和发明。在明代,舟山人就在抗倭斗争中应用了一种“车船”战船。这种船在船的首尾前后各置一个大水轮,用人力在船上踩动着水下的水轮,以水轮的连续滚动驱使船舶的前进。这种“车船”类似于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敦发明的轮船,而这“车船”的发明始于祖冲之的“千里舟”。在南宋时,出生在浙东的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专门记载说,宋代最大的“车船”长三十六丈,阔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轮浆无数。这种“车船”尽管与富尔敦以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有别,但基本的思路还是一致的,它比富尔敦发明的“轮船”,不知早了多少百年。还有宋时“神舟”船的建造,也集中了宁波特别是舟山一带的造船经验,荟萃了浙东沿海的各种发明创造。神舟是宋代出使海外的使臣所乘坐的官船,建造于宁波。从宋元丰元年开始,先后建造出使高丽的“万斛船(约五百吨)”4艘,分别命名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灵飞顺济神舟”、“鼎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四大“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晕赫皇华,震慑夷狄,超冠今古。”

    “绿眉毛”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海船”中“鸟船”的一种,是舟山海域最具特sè的最富有创造力的一种木帆船,在唐宋开始就名扬全国,一直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木帆船的代表船种。因这种“绿眉毛”,构造独特,航行时“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因此广受推崇。但是,封建王朝出于自身统治的需要,对海洋疆土和海洋活动采取的是一种“海禁”政策,对船舶的改造和创新采取一种压制的措施。

    舟山因为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历史上海盗的多次盘踞,特别是从元朝开始的、盛于明朝的倭寇之乱,给封建王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靖海”,官府不但严令禁止民船的一切创新改造,还采取“寸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迁海岛居民上岸,禁止海上捕捞,禁止海上运输,等等。尽管这种严酷的海禁政策并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贯彻,但官府对海上活动的钳制和打击,一直没有放松。当时,沿海的帆船,连一桅改成二桅都不允许。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民船改造提高后,船舶活动范围扩大,航速会提高,船舶机动xìng会增强,就会不利于官府的控制。因此,以舟山为代表的中国沿海,船舶越造反而越小了,越造反而越低劣了,就这样人为地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航海事业硬生生地压制在小舢板时代。而欧洲列强却从明朝开始,也就是十五世纪,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从而迅速的崛起。

    老人的小帆船尽管用上了他所能想到的最巧妙最实用的创造发明,但他的目的还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大名就叫“黄船板”。虽然是一个出sè的船老大,但他太能吃了。一天吃五顿,还喊饿。喝酒,不是用碗,而是直接用酒甑喝的。所以,他也是个最没出息的船老大。家里一贫如洗,接二连三生出来的闺女,就剩下一个大女儿,其余的刚断nǎi,就被他抱出去卖给人家做了童养媳。这些都不说,就说雇他撑船的船主,一rì五餐要供他吃,没几天,一个个也差不多倾家荡产了。

    但黄船板驾船的本事,在这周围一百里之内的海岛上,是找不出第二个人的。说到他的神奇,还真有点匪夷所思。连那些船员,一听说自己的船老大是黄船板这个“饭桶”,就放心得可以闭着眼睛撑船了。因为黄船板有这个能力,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随便船怎么走,他总能找到方向,把他们全部带回家。当时,海上撑船靠的是经验,有的船虽然也会有个罗盘可以指认南北方向,但船漂在海上,漂到哪里了,周围是不是有浅滩暗礁,是不是有巨浪急流,还是很难判断。跟着黄船板,这些就不用发愁了,因为黄船板根本就不看船漂到哪里了,他只管自己在船舱里睡得够没够。睡够了的话,他就会起来,叫边上的人先倒一碗淡水让他涮涮口,然后叫人再到船舷边舀一碗海水来,泯一小口,尝了一下海水的味道。接着,他就走到了船首,坐在船首,感觉了一下风向和cháo流的流向,开始向船尾的舵工发出了一连串的舵令。

    “左(右)满舵。”

    “正舵。”

    “回舵。”

    “把定。”

    “不要偏左(右)!”

    “左(右)侧一刻度。”

    他的船就是这么神奇。在他的指挥下,不管遇上怎样的风暴巨浪,不管经历怎么的迷雾黑暗,不管路途怎么的遥远艰辛,他的船总能找到航行的方向,安然地回到家里。这已经是一个海上的神话传奇了。海里的凶险,谁都知道。尤其是浪尖里滚来滚去,长年撑船为生的船夫个个都是谈虎sè变。所谓“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生死就在一线之间。黄船板带的船从来没有出过事,黄船板带的伙计从来没有丢过命,这不是一个神话传奇吗?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黄船板的神奇。黄船板是他们心中倾慕的“船神”。

    老人就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把这艘改装后的小帆船取名叫“船板号”,这样一个又俗气、又神奇的名字。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