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九霄凌云志 > 正文 第三十四章 梦吟升盏九亭台

正文 第三十四章 梦吟升盏九亭台

书名:九霄凌云志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乐均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金丹八法》

    凡人的历史也有了数千年的积淀,其文明自然发展到了相当鼎盛的地步。虽然自古愚民,但也挡不住一些大智慧人士惊才绝艳的表演。这本《金丹八法》就是如此。

    自古以来,人民就有信仰,他们描绘出了一幅满天神佛的画卷,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创造着灿烂的诗篇。而这金丹八法就是以人的想象为依托,记载了将内功练到登峰造极从而在体内结丹,并以这内丹为根本,筑基炼虚,归于自然虚无,从而得道成仙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不只是一个,而是某前朝的道教研究者摘录收集了前人的丹道心得编撰而出的一本奇书。所以是各个时代修道之人的智慧结晶,算得上相当有趣。

    书中有很多人自称自己结丹成功,将修炼多年的气功化为丹田内的一颗金丹,甚至还有人在模糊的记载中留下了“金丹中隐隐有一元婴”的记载。这种记载一直持续到了前朝,几乎每百年都有数个这样的记录。

    对于这些书中的理论,徒显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一来是书中的所谓“丹道”没有任何现实证据,只是一味地神乎其技地描述,却无法提供现实佐证。因此,这本《金丹八法》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因为徒显已经知道了,这世上修炼内功是毫无意义的,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灵气”。

    凡人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自然也不可能拿去修炼的“灵气”。

    二来是,整本书推行儒道的大道理,从做人成家立业,到修炼明心自省全都说了一通,好似万法自然,全都在一念之间。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崇敬,心悦诚服。

    但徒显是什么人?徒显是一个能看透的人。

    他知道,儒道就是全天下最大的传销。

    这世上本没有道,一个人怎么做,世间就会怎么回馈于他。这就是唯一的道。想让人家对你和善一点,你就对人家和善一点。这就是道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被那些酸儒搞得如此复杂,他们充分利用了人xìng的懦弱,利用了人心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得到安慰的弱点,创造出了软化众生,动摇意志的儒道。

    天下一统于天子,天子要奴役众生,他所开放的一切思想,他所推行的儒道,都是为了便利于他的统治。只有人民更愚蠢,才越方便统治。儒道这种看似平和利己的学派,真正存在的意义其实在于此处。

    所以才说,儒道是天下最大的传销。

    于是乎,这本真正目的在于弘扬儒教教义的《金丹八法》对于徒显几乎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本来对这本书已经失去了兴趣,正要弃读的徒显,却在这本书的末尾处发现了一些奇异的记载——

    “丹道为正途,却也有邪魔外道,启外灵之法,燃心火,锻体魄,实不敬天,多早死……”

    “然有古人高僧,心怀普渡,耗费一生,编纂软玄功功法要诀,以解邪魔天谴之苦,以灵替丹道,偏激入途。”

    徒显望着这几行字,轻喃道:“软玄功?”

    这几行字分明就是在记载开灵之法。真正的修炼道途却被这些愚昧的老道说成是邪魔外道,真是不得不感叹这些老道的愚蠢。

    但软玄功又是什么?难道是凝气期可以控制灵气的功法吗?

    恋逆芹的灵气就摆在眼前,徒显却吸收不了,这就是最大的难题,但现在,徒显似乎看到了问题的答案。

    他合上了这本“金丹八法”,携在腋下,快步出了香妃寝宫,嘴里喃喃着:“软玄功,哈哈,天不负我,我定要找到这软玄功!”

    以徒显的权势地位,他想要找什么东西,又怎么会找不到呢?

    没过多久,软玄功经文秘籍抄本,就被一路传递,放在了他的几案上。

    软玄功并不叫做软玄功,而是叫做“软玄yù苦金刚经”。出自一个小县城郊外的小寺庙“金刚寺”。

    实际上整个李穆朝,叫做金刚寺的寺庙就有十几座。带有“软”,“玄”两字的经文就有数百本。但这些经文中有着明确功法要诀的,却只有这“软玄yù苦金刚经”。

    这本经文传闻是上古僧人用来镇压sèyù的,它就被刻在金刚寺的大殿墙壁上。但因为这个金刚寺早已衰落,修炼这软玄功的人也绝迹了,只被当成一副毫无意义的壁画,被镌刻在墙壁上,甚至都有些修缮不利,风化的痕迹。

    为了防止这软玄功被别人注意到,徒显就只留下了这一本抄本,墙上的壁画都强行毁掉了。

    独占了这软玄功功法之后,徒显开始了参悟研究。

    为什么说这门功法是僧人用来镇压“sèyù”的功法呢?因为这门功法居然是只有童子身才能修炼。而且修炼积累出来的内力还会因为行房事而破功散尽。

    徒显自然不是童子之身,这第一页看得他有些大跌眼镜之感。但随即一想,我修炼的不是内力,而是灵气,其原理大有不同,未必会受此限制吧。于是他又坚持看了下去。

    软玄功其实就是一种吐纳法,调整呼吸,平静心神,强压一口真气入胸,大周天运行一周,归于虚无。运行九九八十一次就会产生一分软玄真气。积累三百六十分软玄真气就可以转动手腕之间带有强烈的吸力。每三百六十分真气算一层软玄功,练到六层以上就可以一吸之间取人xìng命。

    软玄功真正的奇妙之处在于吐纳过程中,所需辅助去做的一套柔韧身体动作要诀,这些要诀的基本姿势都被详细地画成了一个个人形图案表达,图像下面还有极为详细的文字注解。

    软玄功正是通过这些动作引导真气流转周天的。

    基本上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一个极为细微繁杂的柔韧动作,真气就是通过这些柔韧动作的引导和刺激在大周天内运转的。

    就是因为这些柔韧动作的复杂和大周天的漫长,导致了每天只能运行十次大周天。这还是非常熟练之后的速度。一开始,做几个动作就累得不行,整个大周天根本运行不完。按照这个速度计算,要练到六层以上,确实需要五十年的时间,而且需要做到每rì功课不辍,五十年如一rì。这样的要求,哪怕在苦行僧当中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当然这一切,对于徒显来说都不重要,他并不打算修炼这软玄功用来御敌,而只是希望用它来吸收恋逆芹的灵气。

    看到了经文快要结尾的时候,徒显终于看到了此功法与开灵有关的批注——

    “余曾以开灵之法启本源之火,固在此告诫后人,本源消耗,不可弥补,实在是逆天之道,必招天谴。幸有上古高僧创此软玄功法,按照功法以灵代替内力入体,可渐渐收缩体外本源之力,凝聚为丹田内软玄真元,可免去本源消耗,逃避天谴。”

    “以灵替内力,可免去软玄功童子之身限制,还可功力大进,以两层软玄真元可抵常人六层威力,实在是坦途大道。但余不愿引起争夺,固在此金刚寺出家,生生世世守卫此经。”

    这一段文字据说是被刻在壁画当中一个特别隐秘的角落。毁了壁画之后才偶然发现的,几乎就要错过。

    徒显本身的武学造诣就天下独绝,他看了这两段批注后,很快就明白了这软玄功的要义。

    软玄功,其jīng髓所在就是这柔韧动作,这动作的确有着可以刺激引导灵气的能力,这动作如果使用得当,说不定真的能够用来吸收恋逆芹的灵气。凝气期最大的绝望,不能使用灵气,于是也无法吸收灵气的困境,似乎有了一丝解决的曙光。

    第二点,这软玄功就是在积累软玄真元。但由于凡人寿元所限,练到第七层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极限了吧。但现在仙途大开,李牧易经之后凭空年轻了三十岁,让人不得不怀疑,易经是否能够增加寿元。如果真的可以,随着今后修为愈发jīng深,会不会有一天自己超脱轮回,不死不灭,如果真的可以,那这软玄功若是修炼到第八层第九层,甚至第八十层,第九十层,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天哪,不敢想象。第二层的吸力就可以杀人,第八十层会是什么景象?吸山倒海么?

    徒显毫不犹豫,就开始了试练起这软玄功来。

    他盘坐在府中一个敞亮的房间里,按照软玄功功法经文的记载图示,一个个做着那些颇具难度的柔韧动作。软玄功共有二百七十二个对应身体各部位的柔韧动作,其中被标注为有效的只有三套组合动作。徒显正在练习其中的“站式”。这套动作由一个简单的吐纳口诀和数个大动作上百个小动作组成。

    活动眼皮,活动脸部肌肉,扭转脖颈椎,提肩,转臂,旋转手腕。

    到了旋转手腕这个步骤的时候,徒显仍然憋着一口真气在胸腔内,他感觉到被李牧开灵时出现过的那股青流又一次在身体中随着动作的行径开始移动起来。看来旋转手腕是软玄功的上下承接点。

    上承启动,下接流转。

    又一次转动手腕,转臂,紧腹,然后一只腿盘起,一只腿深深蹲下。等到蹲下的那只腿慢慢到底,成了一个颇具难度的姿势时,犹如满月的弓臂被放开,徒显猛的站起,身体斗然直立的时候,又一次转动手腕,只觉流转腿部的青流猛的冲向手掌,一鼓作气喷发了出去。

    动作结束,正对徒显伸出的右手方向,砖墙爆裂,一块砖石像炮弹似的飞了过来,停在了徒显右手手掌半寸之外。

    徒显这一次的运功并没有按照软玄功所示沉下真气积攒软玄,而是引导灵气喷发了出去,这才造成这般景象。

    他手握着砖头,隐隐有一丝后怕,因为他感受到自己体内的活力流逝,很显然,刚才发shè出去的灵气没有回来,若是长期使用此招,必然会灵气过度泄体而亡。

    而且,饶是徒显四十年不辍地练功习武,这套看似简单,实际每个动作都极为玄妙柔韧,张弛有度的软玄功,还是逼出他一头细密的汗珠。

    就拿旋转手腕这个简单的动作来说,并不是简单的旋转,真正旋转起来就好似无骨的蛇头,毫无轨迹可循。其他动作也是如此,抬起的单腿都要按一定角度卷曲弯回,实在累人之极。

    这一招在对敌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哪个敌人会等你一刻的时间让你做完这套繁琐的动作。所幸徒显是一位武学宗师,只要他理解了武学的原理,自然就可以为己所用,灵活变通。

    他现在总结出来一点,以后不可脱离软玄心法自己胡乱用这功夫了,虽然威力惊人,但付出的代价却也太大。灵气一去不复返,实在令他痛心疾首。

    但躯体的动作如何能够牵动灵气移动呢?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而且那么多的动作,每个动作中无穷的细节,更是让想要理解掌握的徒显望而却步。真不知是哪位高僧创出的功法,当真是夺天地造化。

    但至少,李牧口中凝气期完全无法控制灵气的这一根本xìng难题得到了解决,徒显甚至认为,通过软玄功流转双目,说不定能够再一次看到灵气的形态,说不定能够以此来辨别天材地宝中的灵气。

    但徒显的试验却屡屡失败,软玄功的窍门就只有旋转手腕这一个动作。其余的动作几乎都是这个动作的辅助而已。

    对于软玄功的钻研,持续了半天时间,徒显醒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已近过午时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因此他留下了这本软玄功经文,就离开了这个房间。一路上若有所思,眉头紧皱。

    风,拂过这本经文,哗啦啦翻着书页。

    而萧凉,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这经文面前,随着书页的翻动,默默地,记下了经文的内容。

    ……

    风萧萧,行碌碌。

    此时的穆京城,还未受到仙途大开的冲击,仍然是皇权极度鼎盛的模样。天子脚下,一切都井井有条。唯一可以看出的影响,就只有半年前那玉璧落地时一声铭天巨响,伤了的那几万失聪之人。

    这几万人已经变成了劳工,渗透进了穆京城的大街小巷,为这个城市的运转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些失聪的劳工,被京城人称为“聋仆”。这些聋仆干活要比普通人卖力数倍,颇受欢迎。而因为这些聋仆渗入大小家庭的生活,一种用以和聋仆交流的手语,开始在穆京城风行起来。

    现在的穆京城大兴土木,聋仆的身影穿梭于其中,和一些工人们用手势交流着。他们扛着巨木,拖着砖车,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聋仆们从前大都不是聋子,他们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打击,生存下去的信念却更为坚定了。他们拉帮结伙,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劳力。每当有同伴被欺负的时候,就会有无数聋仆跳出来拔刀相助。

    聋仆们也会说话,虽然他们听不见,说的有些走音,但依靠往rì的记忆,他们的确也可以说话。

    萧凉穿梭在这些怪里怪气的声音当中,感受着当时李穆王朝的鼎盛。这大概是李炳就要登基之前的那段rì子吧,徒显就在是在这段rì子里通过恋逆芹易经的。

    天下人没有人知道徒显是靠什么吸收的恋逆芹,这也变成了永远没有答案的秘密。但萧凉却侥幸知道了,徒显是靠这软玄功易经的。

    可恋逆芹的剧毒,徒显又是怎样排解的呢?这恐怕是个更大的谜团。

    “登基大典,问仙大会。”

    黑身洁蹄的踏雪背上,是威严而不可目视的徒显。他身旁的一匹棕马上,是他的夫人赵雪芹。

    萧凉看了之后不禁叹息:“雪芹呀雪芹,我知道了今后要发生的事情,不禁为你惋惜。这徒显,并不是你的归宿呀。”

    徒显和一个女人私奔了,这就是这段感情的结局。谁也不知道徒显为什么这样做,谁也不知道那个女人究竟是谁。但至少可以确定,那个女人不是雪芹。

    徒显位高权重至此,又怎会因为一个女人放弃莫大权势?又怎可能干出私奔这等荒谬的事情?

    但这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随着萧凉越来越了解徒显,他就越来越觉得难以置信。

    那个能令徒显这样的人发生如此巨大转变的女人,究竟是谁?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她再怎么漂亮,能比如烟还漂亮吗?她再怎么俏丽,能比婼香更俏丽吗?

    望着徒显眼中那早已宠辱不惊,黯淡灰白的光芒,萧凉就愈发觉得难以置信。

    想起二十三年前那个沐血的女人,萧凉就觉得徒显的心在那一刻就已经死了。

    再没有女人能够打动他,这是不可能的。

    ……

    两匹马儿,漫步在穆京城中,雪芹与徒显,环顾着四周欣欣向荣的情景。不久之后,他们入了宫,下了马。

    徒显的手,不由自主地握住了雪芹的手。

    雪芹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染上了一片绯红。

    ——京城外一条长长的人流汇集成了一股江河,从北门外贯入城中。

    此时已经步入深宫,立于深宫高阁上的徒显,见到了这蔚为壮观的远景,不禁陷入思索。

    “夫君,那就是藩王蛮夷的使臣队伍吗?”雪芹立于徒显身旁,抓着他的臂膀,如此问道。

    徒显转过身,望着雪芹那张红润了许多的脸庞,心中的愧疚又一次涌上心头,但这一次,却没有那么酸苦,而是让他觉得温暖。

    “是呀,正是各大势力的使臣。那其中暗藏了无数智谋胆量不在为夫之下的勇者,正急急入宫,想要一窥仙途呢。”

    雪芹没再仰起头看徒显的脸,而是矮着眉,脸上挂着些许的担忧。

    徒显不由得生出一股冲动,他展开双臂,将雪芹拥入怀中,如此突然,就算是雪芹也娇躯一振,吃了一惊。

    但徒显却只觉得一股荡人心智的暖流充斥了全身,让他死水一般的眼睛里也闪过了一丝柔情。

    “雪芹呀,为夫恐怕再也不会回去带兵打仗了,今后的rì子,我们要相互扶持,这些年来我亏欠你的,定要十倍补偿于你。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掌上明珠。”

    雪芹的脸贴在徒显胸前,眼里不由得沁满了泪水。

    “阿显,此话当真?”

    徒显的手掌抚着雪芹的长发:“我已悟了。人生在世,究竟为了什么?李牧让我开始想这个问题。在我而言,征服外域有何意义?不如与你厮守。现如今,依靠那恋逆芹,说不定能突破生死极限,千年如一。在如此浩瀚的时间洪流里,我也怯了。这世上,我谁也不敢相信,唯独只敢相信你呀,如没有你陪我走这仙途,我着实,也怕得很。”

    这一刻,是雪芹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刻。这一刻,朱漆高阁,凛冽寒风,这为她挡风的温暖怀抱,还有那京城远景处长江般的人流,将永远互相映照,存留于她的心底。

    ——

    梦吟升盏九亭台,曼舞清姿撩我心。

    yù求真心玲珑意,患得患失数不清。

    我何生来我何去?我何世上走一遭?

    半生不知觅逍遥,身缠自茧不复情。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