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疯狂博士计划 >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深海中的探测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深海中的探测

书名:疯狂博士计划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枯竹子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尹森与海德尔森所在的项目组,在这次南极科考活动中将进行的项目,是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主导的“智能机器人替代深海人工作业的极限环境测试”。项目组负责人为他们大学的名为寺林义一的教授,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也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

    然而,虽然被冠以“智能机器人”的头衔,但实际上这次的实验,主要测试的是机器人的材料抗xìng以及结构的稳固程度。原本只需普通的控制程序就行,却偏偏加入智能控制核心……只能说,科学研究有时候也需要为商业价值让步。资助方的意图,在众人看来也很容易理解。增加了当前世界上极为火热的“智能化”概念后,可以大大提升这款工业机器人的吸引力,将来宣传时,也将多出一个极具亮点的噱头。

    在工业应用方面,智能程度的高低,其实意义不大。工业设备,要求的是稳定、耐用,但是抵不住人们总是更加青睐于更为新cháo的事物,所以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部分,不足为奇。

    而邀请来海德尔森这样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只能说明对方对此期望甚高,而且,并不仅仅是将“智能化”,当做吸引潜在买家的噱头。

    只是,这些都与尹森无关。如果考察船上,没有出现意外事件的话。

    先后找上项目组负责人的这几方,都是要求借用这架试验机器人,潜往特定位置,进行一次深海探查。既然要借助对方,自然无法隐瞒具体情形。对此各方都已经有所预料,两个人以上知道的秘密,便不算秘密。奇异矿石的存在,将来必然会有更多人知道。何况他们获得的资料,也是某个神秘人特意扩散出来的。他们只是占了一步先机。

    要求借用的人太多,而且用途都相同,于是寺林义一的项目组无奈将各方邀请到一起,商量合适的方案。此时,众人才知道得到资料的势力数量。而且,不排除某些知道这条信息,却并未显露的人。

    考察船体积有限,携带的各种器械设备,都是以最jīng简的方案配备,项目组的试验机器人下潜次数有限,大约在8到9次左右。再多,则能量以及维修器材将无力支撑。最后,各方商量的结果,对奇异矿石的探查将联合进行,探查次数为两次。剩下的,需要用来进行他们原来的测试项目,毕竟,这才是项目组参加科考活动的本意。

    而所谓的联合,其实也只是众人聚在一起,观察试验机器人探查到的画面而已。测试机器人只有一架,人类只是血肉之躯,没可能替代机器人潜入深海进行探测。除了探查到的图像资料共享外,商议的结果还包括采集到的样本平分,在分析出其价值及用途前对外界保密等约定。

    一切,只等考察船抵达漫长航程的终点。

    ——

    4月23rì,考察船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幕中,缓缓抵达目的地。

    虽然是下午三点左右,但因极夜的存在,天空中没有任何可见光。纵然早有预料,等到真正亲身经历时,科考队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感到极不适应。众人聚在甲板上,三三两两,闲谈或者交流各自的经验,同时感受着身处地球两极之一,四周仿佛自上古时期便从未改变过一般的、荒冷死寂的冰天雪地所带来的时空错乱般的诡异感觉。

    考察船塔台上,数十盏明亮的探照灯对着前方,将那里的一片平地以及一座简易的码头映照入目。船身以极为缓慢的速度渐渐靠上去,停下。

    检查完码头的安全xìng后,船上的所有后勤组成员,被组织起来分成数十个小队,开始分批次的搬运各种大堆大堆的物资设备下去,准备搭建临时库房营地。完全陌生的环境,以及四周全都被笼罩在黑暗中的迷失感,令搬运工作一片混乱。一段时间后,考察船出发前所进行的培训,才慢慢的被众人记起,船上以及简易码头上,都开始渐渐趋向正轨,各项工作恢复条理。

    临时库房营地只是为存放船上搬下的各种器材设备后勤物资等,同时组装各种工具。真正的科考队伍这数个月内居住的营地,需要沿着这条安全路线,前往设立在附近的科考站。

    有能力在南极大陆最中心的位置建立科考站的国家,寥寥无几,但在这大陆外围,建立站点的难度,却是减小许多。世界上众多国家,只需有余力的,为科研、政治、军事等各种目的,在这里建立的科考站点太多。虽然分散在大陆外围圈各处,但三十多个国家,建立的数量近百的科考站,以及更多的夏季科考站、无人自动观测站等,从地图上看去,依然显得密集。

    只是,科考站虽多,能安置今次数百人大型队伍的站点,却是只有那么有数的几个。此行众人将前往的,是被称为“南极第一城”麦克默多站。

    对于这次科考活动的组织方而言,从下船开始,到抵达麦克默多站中间的这一段路程,将是此次行程中最为混乱的时期。而之前航行中频发的意外状况,更是令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最高程度的jǐng觉——此时这样忙乱的场面,被人所趁实在是太简单不过。如果再次出现非正常的伤亡事件,这次的科考活动,必然是无法继续了。

    也许只有等到抵达科考站后,各项目组的实验项目展开,他们才能稍稍放松。那时即使再出现意外,也将不再是他们的直接责任。

    整个科考团队在这一处登陆地点忙碌时,来自麦克默多科考站的车队,也在黑暗笼罩下一长溜车前灯的闪晃间到来。

    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一切从简。于是,在简短的交接后,前来接人的车队满载着科考团队中的成员离去。六百多人的科考队伍中,将前往麦克默多站的大约有三分之二,还需要车队往返三次左右。而各种实验器材随行物资等,也在不久后被运货车队分批运走。因为有jīng密实验仪器等,运送物品明显比运送人员慢上不少。

    两天后,前往科考站的人员物资全部运送完毕,科考船上剩下的,便是实验项目的地点在海中或是滨海陆地的项目组,队伍在百余人左右。

    ——

    没有什么仪式,也不必什么特意安排,留下的这不到十个项目组,先后开始开展各自的工作。都是从事科学工作,研究学术问题是他们的职责,更是他们的追求。而且,四周一片茫茫然的黑暗,也实在令人没什么分心别顾的兴致。

    留下的这十多个项目组中,便有尹森所在的、由寺林义一带领的机器人深海测试项目组。只是,这一个分组的成员,未免太多了些。

    在向科考队组织方申明了这样的变动,是准备临时增加一项由这些人联合进行的秘密实验项目,组织方便将此事略过,不再关注。科考活动期间,各项目组zì yóu度极大,更改rì程安排或者调整实验计划之类的变动,时常发生,只需向组织方报备一下就行。而且,每次科考探索,某些项目掺杂某些机密任务,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认同这句话的人,不在少数。

    项目组中多出的成员,自然便是此前参与商议的、知晓奇异矿石存在那些人。但是这次矿石的事情,终究只是意外的发现,他们还有各自自己的项目需要进行。兼之其中没有哪个是专攻地质学或矿物学的人,虽然知道这种矿石的非同寻常,但终究只是雾里看花,各自全都茫然。

    因此,对奇异矿石首次发现地的探查,便放在测试机器人的前两次试验中。探查完,这个各方混合的项目组便会立即就地解散,各自进行他们自己的项目去。反正这次初步的探查,只需带回影像资料以及实物样本而已,并不需要他们去耗费jīng力。

    而考察船上,被迪弗通知这一星期将由他们自己安排后,尹森不以为意。

    他关注的不是被引为机密的奇异矿石,而是参与探查矿石的某些人。因此旁人看到的,便是他继续安静的呆在房间中,闭门不出,与此前航行途中,并无任何不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