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回到康朝之遍地英雄 > 正文 康熙对皇子的教育 (转)

正文 康熙对皇子的教育 (转)

书名:回到康朝之遍地英雄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遍地英雄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康熙帝临朝后,对于先前未成规矩的皇子教育,逐渐开始形成所谓的家法祖制。皇太子在十四岁交由汤斌等人教导之前,由玄烨亲自授读,[45]

    另外,皇太子六岁起,也让张英、李光地、熊赐履等人为皇太子讲书。[46]不过他认为亲自教导皇太子仍有无法顾及处,需要有专人负责。他说:「朕万几之余,不过与皇太子讲明经书大旨。至于言行之微,朕有训诫不及处,非专有启沃之人不可。」挑选皇太子师傅的条件则要「老成谨慎」、「学问优长」、或「纵无渊博通儒,或满洲、汉人内有人品端方,可资辅导者亦好。」[47]因此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48],为十四岁的皇太子选择师傅,挑选汤斌、耿介、达哈塔三人,因玄烨认为「汤斌居官颇善、耿介虽年老耳重,素有贤名,犹可讲书。达哈塔诚实。」[49]期许三人「宜体朕意,但毋使皇太子为不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50]

    除这三人之外,曾为皇太子进讲者还有张英、李光地、熊赐屡、徐元梦等汉臣,以及顾八代、法海等满臣。[51]同年,皇长子胤禔[52]十六岁、皇三子胤祉[53]十岁、皇四子胤禛九岁、皇五子胤祺[54]八岁、皇七子胤佑[55]七岁、皇八子胤示异[56]六岁,[57]文献虽未明载玄烨为其它皇子选择老师,但是这几位皇子确实已经开始读书。玄烨也对大臣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今诸皇子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然已俱能读书。朕非好名之主,故向来太子及诸皇子读书之处,未尝有意使人知之,所以外廷容有未晓然者。」[58]由「诸皇子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这句话,可以看出这时皇子教育的型态还在发展中,尚未开始如福格《听雨从谈》所记,为每位皇子都检选翰林官为师。[59]

    但是玄烨郑重地对大臣提到,宫中「无不读书之子」,并传各皇子至御前让大臣汤斌「随揭经书,令诸皇子诵读」[60]看来,他相当重视皇子的教育,并且对各皇子读书的情形都有一定的了解,对皇子们的读书成果很有信心。

    虽有满汉大臣被指派为皇太子及诸皇子的师傅,玄烨本人对于皇子们的督导教诲仍是谨慎严格,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经记述康熙皇帝对皇子督课的情形:「诸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他们的保傅都是从青年时期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61]玄烨经常检查皇太子读书情形,询问书是否读熟,读熟能否背诵等等,并细看皇太子之楷书。[62]当时皇太子读书皆读一百二十遍,汤斌等认为「皇上教皇太子过严,当此暑天,功课太多,恐皇太子睿体劳苦。」[63]

    但玄烨并不以为然,认为多读才能贯通义理。他对皇子的严加要求到了「每写一纸,朕改抹者多,加点者少,未尝加圈。…….诸皇子在宫中从无人敢赞好者。若有人赞好,朕即非之。昨讲官入直,亲见皇太子读书、写字,有称扬之语,皇太子纔始闻得人说一好字耳。」的程度,如此严格,因他不希望皇子们「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

    此时的皇子教育,汉文的学习应是重点,满文与骑shè则诸皇子[65]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少有问题。例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为十四岁的皇太子选择师傅时,皇太子「略通汉文」,[66]而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时,云南有捷报进京,玄烨亲自在亲王大臣等面前宣读汉文捷报,皇太子宣读满文,「皇太子年甫八岁,宣读之声极其清朗。」[67]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为皇太子择师辅导之后不久,玄烨在大臣汤斌等人面前传谕诸皇子讲诵,其中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及皇八子均能讲或读汉书数篇,[68]皇五子则因「向在皇太后宫中养育,皇太后爱之不令其读汉书,只令其习清书。」[69]所以「汉书虽未曾读,已能通晓清书矣。」[70]《啸亭杂录》亦说:「本朝初入关时,一时王公诸大臣无不弯强善shè,国语纯熟。」[71]可知当时满文的学习与使用在皇子身上并不构成问题。不过玄烨在为皇太子选择汤斌、耿介等人为儒师的同时,还是指定了达哈塔为皇太子的谙达[72],并期望他对皇太子「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可也。」[73]

    在读书写字之外,玄烨对于诸皇子从学业到为人处事各个方面均有训诲,之后由雍正把这些内容辑为《庭训格言》。《庭训格言》内容广泛,诸如对长辈祖宗要诚心尊敬,恪尽孝道,不忘本;求学读书要勤学用功、虚心求教,并且持之以恒;作人处事要有诚心、善心;生活上要求洁净、节俭,克服不良恶习,不可耽溺酒sè,更不可好逸恶劳等等。[74]

    其训诲之语,典故多出于《四书》、《五经》,例如训诲诸子对人对事要谨慎小心,思虑周全时,即说:「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75]提到学习古帝王之治道时,要求诸皇子读《书经》,讲求事君治民之责,则要读《孟子》等等。[76]

    在教导皇子骑shè方面,玄烨秉承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教诲,[77]亦相当重视。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于皇太子拜师之场合说道:「朕谨识祖宗家法,文武要务并行,讲肄骑shè不敢少废,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课以诗书,兼令娴习骑shè。」[78]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初十,在验看诸皇子读书成果之后,也查验皇子演shè,并亲自示范:「……随命张侯,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同shè,皆中四箭、三箭不等。又命皇太子、皇长子同shè,皇太子中三箭、皇长子中二箭。上遂同亲近侍卫佟图shè,上连发皆中。」[79]除此之外,还经常亲自率领诸皇子骑shè,例如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出巡途中,于初五、初八、二十等rì,皆「亲率诸皇子shè,连发俱中,诸皇子亦多中的。」[80]

    除了读书写字、学习骑shè,玄烨还让皇子们接触科学与技术,并带着他们出巡,增广皇子们的见闻。康熙三十六年(1697),法国传教士白晋在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大约在五年前(康熙三十一年(1692)),玄烨让太子看了所有由西方传教士帮助制作的装饰jīng美的教学仪器,并亲自带他到天文观测(位于今běi jīng建国门)台观赏。[81]「皇帝对于计数表(传教士洪若翰等为玄烨制造)极为重视,他一学会使用,就立即教给皇太子;而皇太子则为了表明对计数表的重视,把它装在套子里,挂在腰带上。」当皇太子跟父皇出巡塞外时,还就计数表xìng能、使用问题,兴致勃勃地向同行的张诚神父进行解说。[82]玄烨也教皇三子胤祉实用几何学和理论几何学,[83]晚年更让十五阿哥[84]

    胤示禺、十六阿哥胤禄与三阿哥胤祉一起向意大利教士德理格(Theodoricus

    Pedrini)学习律吕知识,此后皇三子胤祉在康熙五十二年,被任命主持修纂《律历渊源》。[85]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前期曾经预立太子,与雍正之后,高宗弘历所称之:「我国家万年垂统,家法相承,不事建储。」[86]

    不预立太子与秘密建储制不同,因此玄烨诸皇子当中,皇太子之教育较受父亲的关注与加意安排,与之后随着继位制度的形成而发展出的为诸皇子各延翰林官为师,各自努力向学,培养继位者能力的教育规矩不完全相同。且康熙时,满文及骑shè的学习,对于诸皇子来说并无困难,对汉文则花费较多心力,要求皇子勤奋苦读,自身也不例外。但是乾隆之后,满文及骑shè的学习,即使是皇子或小皇帝,均出现了困难的情形,反而是汉文方面虽亦须用功研读,却比顺、康时期得心应手得多。即使皇子教育在康熙朝之后,方法和重点逐渐有所改变,康熙一朝对皇太子及诸皇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及玄烨对皇子教育的看重,仍然深深影响了清代的皇子教育。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