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回到康朝之遍地英雄 > 正文 第十六章伟大的事业

正文 第十六章伟大的事业

书名:回到康朝之遍地英雄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遍地英雄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如果你已经担起了一付担子,就不要随便放下去。

    胤禟不记得这话是谁说的了。不过,他如今深深地感到这话说的非常非常有道理。

    三年多前夜深人静,当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坐在自己床头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宫女。进而不但发现自己来到清朝,而且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在最初的恐惧之后,所想到的只有两个字——zì yóu。

    而如今,似乎他最初想要的已经得到了。可是仔细一想,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到清朝时候的他了。他的身边已经多了李福、小安子、宫女湘琴、彩儿、赵嬷嬷以及李jīng奇,这些宫女和太监们的命运实际上已经和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还有黄履庄、戴梓等人以及孤儿院里的两千七百多名孤儿等等许多人的命运都已经和他紧密相连。

    真正的zì yóu其实是永远寻找不到的。

    想想,来辽东三年多,做到最成功的也就是三件事了。一是办了成功的开办了肉食加工厂。不过,可惜现在康熙收走了。但是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世界有利益就必然有纠纷,而人的yu望又是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满足的。虽然将近三年来,关外和蒙古各部的贵族、王爷们因为肉食加工厂的开办多了不少的收入,个个都是眉开眼笑。可是时间一长,必定有人不满足仅仅把牲畜卖给肉食厂。必定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自己加工呢?而肉罐头的技术并不太复杂,这样的垄断必定是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到时候那些王爷们恐怕没有几个还会再记得胤禟开办肉食厂为他们解决了多少困难,而只会想赚了他们多少利润。所以不久前胤禟已经在想为了肉食厂的生意能够长久做下去,是不是应该拉几个王爷合股呢?可是这些王爷们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胤禟虽然是皇子可资历太浅,只怕这场谈判不好谈。所以如今康熙收了去。换了四千亩地。虽然每年利益上看起来损失了不少,但是何尝不是省去了一个大麻烦。这样一来,在这些满蒙贵族的心目中胤禟的形象永远都会那么可亲。

    其二就是开办了孤儿院。最初他开办孤儿院只是看到盛京街头有不少的孤儿,起了恻隐之心。后来,他到了金州又收养了不少孤儿。再之后则是整个辽东。肉食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想着这也算是回报社会吧?因此他交待下去,只要确实是孤儿,又愿意来辽东,就送来孤儿院。没想到的是收留的孤儿就像滚雪团一样,人数达到了如今的两千七百多名。这还是因为肉食加工厂销售的地区主要是江南和直隶部分地区,又因为辽东是苦寒之地,大多数人但凡还有一点办法都不会来。也因此他收留的孤儿中女孩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而且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

    不过,对此胤禟一点都不会后悔。至少他可以很骄傲的说,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两千七百多人的生活,而且这些孤儿中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应该会比历史上好的多。

    这两千七百多名孤儿中最小的只有几天,最大的十五岁。此前,十二岁以上的孤儿胤禟将他们全部放入了医学院去学习。而十二岁以下的只要智力正常、视听能力正常的都分别列班进行教育。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汉学和数学。汉学主要以扫盲为主。教材则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一些唐诗宋词。胤禟开办汉学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够识字并进行流利的读写就可以了。而数学则是重中之重。本来胤禟是想要请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来的。他也知道请梅文鼎来教数学启蒙恐怕不现实。但黄履庄和他是素识,劝说就算梅文鼎本人不来,能推荐他的几个徒子徒孙来也是好的。果然,梅文鼎虽然本人没有来,可是却推荐了孙元鼎等三个人前来就教。孙元鼎三人都有秀才身份,但科举屡试不中,灰心之余,干脆教书度rì。不过三人在数学方面倒还算有些造诣。此外,胤禟还开办了武术课,让孤儿们读书之余不忘强身。剩下的则都是些选修课。例如音乐、美术、陶艺等等,老师嘛就是那批他搜罗来的不得志的艺术家们。

    因为孤儿院对外几乎是封闭型的,所以对外的影响很小,要不然儒生们知道肯定是又是一轩然大波。

    十二岁以上的孤儿智力和视听都正常的只有三十四人,这些人先后都进入了胤禟开办的医学院。这就是第三件事了。尽管算不得很成功。

    最初胤禟想要开办医学院的目的其实非常单纯。那就是他很怕死。自从他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清朝之后,死亡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除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之外,对于这个时代的落后的医学水平的极度怀疑,让他到了盛京之后,迫不及待的就想立刻成立一家医院。他的想法是虽然医学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医疗器械药品也不可能凭空出现,但是最起码他可以制造出一个医学进步的环境。他认为为什么古代各种科技水平方展都非常缓慢,而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一rì千里。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教育水平低下外就是古代人不善于交流,很多东西都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结果造成许多发明其实都是无数次的失传、无数次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于是,一等到肉食加工厂进展顺利之后。他就张罗着开一家医院。可惜让他失望的是没有几名郎中愿意受雇他的医院。不要说盛京,整个辽东地区稍微有名望的郎中都是没有一个愿意来,无论他许诺多少薪资。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真正有名望的医生哪个不是家资殷实的。而郎中这个行当同样属于极度保守的职业,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绝对同样是这个职业的座右铭。

    而胤禟又不想动用武力,或者用他的皇子的身份强请。结果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医院虽然开张了。但是受雇的二十三名郎中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叫的响字号的,其中一大半是一直挣扎在贫困边缘的走方游医和草头郎中。无奈之下,胤禟只好矮个里拔高子。根据这些郎中的自报情况按擅长分为了五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还有兽医,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不久又开办了医学院。老师自然就是这些郎中。学生除了三年来陆陆续续加入的三十四名孤儿外也就只有三人先后到医学院报了名。当然开办医学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郎中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研讨,共同进步。

    不能说三年来医院和医学院没有什么成绩,但总的来说成绩不明显。因为医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可是,三年来郎中们可以实践的机会实在不是很多。当然了,除了妇科以外。

    妇科主要是接生这一块,盛京医院如今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三年来盛京医院开了四家分院。基本上主要业务其实就是接生。以至于盛京附近的接生婆们都处于失业的边缘。最终在半年前,十五个接生婆选择了去医学院学习。因为医学院答应她们,半年之后如果她们能够顺利毕业,就聘用她们到医院里任职,当然基本上还是主要负责接生。

    之所以在接生这一块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是因为胤禟曾经在高一的暑假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陪着他怀孕的堂姐参加了一期孕妇产前培训班。再加上一些现代的医学常识,主要是在卫生消毒方面的知识。在胤禟这些知识的教导下,盛京医院妇产科足以整整领先了这个时代的接生婆们上百年。

    因此,胤禟有时候常想:不说别的。如果今后大清绝大多数的产妇都能在医院接生,那他也应该算是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事业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