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北地为王 > 正文 第177章 北冰南争

正文 第177章 北冰南争

书名:北地为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雪漂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先补上昨日的,嘿嘿,晚上还有一更!】

    罗东虽然一本书都看不懂,不过这一个晚上,他还是非常认真的翻阅了这一麻袋舶来的书籍,其中他发现一本书上画着很多几何图形,虽然看不懂文字,他还是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本数学几何学书籍。

    不过以他文盲般的翻书结果,这成为他唯一的成果,其他书他都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这一大堆书,还是让他颇有满足感。

    第二天一早,罗东由于熬夜翻书,早上有些睡过头了,结果被罗粉韩仪匆匆叫醒,说是兵部韩元吉大人派人来找他过去,说是有急事。

    罗东一阵郁闷,这个老韩同学也不急着把自己送来的奏章和公文给批复了,自己只得继续在这边等着,还三天两头没事找自己去问话,问话也就罢了,也不介绍些个高层人物,让自己有机会抱抱大腿,不过部委级领导召唤……

    他飞快的梳洗完毕,来到兵部报道,这几日经常露面,现在兵部的大门倒是对他敞开着,门口的衙役都很客气的冲他笑笑,让罗东心情好了不少,虽然韩元吉的大腿他还不确定是否抱上了,显然这效果还是不错的。

    到了里面,万已莫还在,卢丁仪却不知道溜哪里去了,看到罗东后,万录事乐呵呵的上来跟他打招呼,“罗将军,韩侍郎今天又对你大加赞赏啊,看来罗贤弟前途无量啊!”

    “万兄,不知道韩侍郎找我有什么事情嘛?”罗东心里还有些不放心。

    “罗贤弟,我估摸着九成是好事,韩侍郎一早来了,就春风满面的!说然你来,就进去见他,你赶快进去吧!”

    罗东转到后面韩元吉办公的厢房外,马上就被叫进去了,他细心观察了一下韩元吉的表情,这位大人似乎心思并不在自己这里,示意他坐下后,还在伏案疾书,足足有小半个时辰,韩元吉才写好。

    韩元吉递过一张纸给罗东,说道:“你看看这首诗!”

    让自己品诗,罗东有些纳闷,不过还是接过来纸张,上面写着一首五言诗:

    北国朔风吹,

    冰雪夹沙来;

    南疆景色秀,

    争春待梅开。

    这首诗以罗东眼光看来还算不错,起码罗东是做不出来的,轻轻吟诵一遍后说道:“韩大人,这首诗不错,颇有意境!”

    韩元吉一脸黑线,定了定神说道:“罗将军,你的那个宴请金国正使施宜生的办法昨日经过陛下批准后,由普安郡王出面邀请,正使施宜生和副使古里罕都出席了,史学士与施宜生相谈之下,也是颇为敬重此人,不过由于古里罕一直在旁边,施宜生与史学士吟诗时,做了这首诗!”

    罗东一愣,又仔细看了看这首诗,很快就发现了,这显然是一首藏头诗,取每一句第一个字就是“北冰南争”,这意思太直白了――“北兵南征”!很显然,他这种诗盲都看懂了,韩元吉自然也看明白的。

    “韩大人,这‘北兵南征’之意,大人一定也看出来了吧!”

    韩元吉点点头,认可了罗东的判断,说道:“我已经拟好条陈,叫你来,就是让你我一起去见普安郡王!”

    两人出了衙门,早就有马车等在门口了,韩元吉显然颇为着急,路上还催促了马夫几回,也就一盏茶功夫,到了普安郡王府。

    递上名刺后,王府门口的侍卫直接就放行了,说是普安王早就关照过了,史学士和陈大人都到了。

    罗东看了看这大门,想比后面机关大院的门可大上不止一号,从外面也看不真切,反正这王府的规模大的惊人,一路上穿越了好多重门户和院落,才来到一处大殿,远远的他已经看到大殿上坐着六七个人。

    到了里面,上手穿着紫色袍子的,正是那回在酒楼上碰到的公子,两人施礼后,旁边有侍女端上座位,罗东坐在末位,斜眼观察堂上的众人,其中陈俊卿他是认识的,史浩他不认识,不过那可是如雷贯耳,帝师、一门三丞相,这在后世可是鼎鼎有名的。

    他注意到坐在陈俊卿上首的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此时也正转头观察着自己,这时候能坐在陈俊卿上首的,论官职算下来,应该就是史浩。罗东现在基本断定这赵瑗必定就是日后的宋孝宗赵?,至于这名字……他想,或许是自己蝴蝶效应的原因吧。

    普安郡王赵瑗见罗东来了,见到自己却没显露出太多意外的表情,开口问道:“罗副将,前番在酒楼之上,难道你已经认出我的身份了?”

    罗东侧过身子,微微躬躬身,说道:“殿下,那倒是没有,不过下官也猜到殿下定然是尊贵无比的身份!”

    “噢……今日招你来,是另有要事询问于你!”

    “殿下,请讲!”

    “韩侍郎言,这宴请施宜生之事是你提议的,这可是大功一件,此事陛下定然另有封赏!”赵瑗神色平静的说道。

    “殿下,我只是胡思乱想而已,这功劳可谈不上……”罗东表现得很谦虚。

    赵瑗眼光闪动了几下,心中对于罗东这态度到有了几分赞赏,在文人眼中,军中将领那都是粗俗之人,有功劳哪有不要的道理,看起来这罗东倒确实是有些名堂,心思一动,问道:“听韩侍郎说,你还精于政务,不知道罗将军师从何人?”

    “殿下,在下年幼之时,父母皆死于战事,我随家师在山中隐居多年,少年时常与家师在各地游历,年前,家师仙逝,我才下山投了沂州军,对兵法、地理、杂学略有涉猎!”罗东现在对于自己的出身来历那是了如指掌,说出来都跟真的似的。

    下面坐的几个文官都神色古怪,罗东这来历倒是有几分神秘色彩,赵瑗则更为好奇一些,毕竟他自小就在临安王府内长大,所学所见颇为有限,而罗东所提到的兵法、地理、杂学,在这时代可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学问。

    所谓兵法,绝非孙子兵法这些书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行军打仗的内容,在这时代,都是所谓将门一脉相传的机密,而地理更是玄妙的东西,为将者当知天文地理,这只是存在于演义中的东西,事实上宋代已经出现了比较正规的地理测量方法。

    所谓制图“六体”之法,更是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宋朝已经具备了绘制海图的能力,只是这种事情,显然不是由民间来实施的,而官方虽有有人掌握这些技能,更多的只是用来绘制地方上的地图,而没有什么军事利用的价值。

    赵瑗拿出一封书信,说道:“罗将军,听说你的兵法颇有造诣,淮南路指挥使李将军向兵部推荐你了!你又在山东与金兵交手过,与本王说说这金兵的战力吧!”

    下面坐着的史浩、陈俊卿都有些惊讶,今日招罗东来本来只是想问问这施宜生的消息,毕竟这一次异想天开的提议,竟然得到了对方很明确的答复,这种情形虽然意料之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前往南京出使的王纶能得到消息的话,也是通过南京的汉人官员了解的。

    没想到普安王又关心起金国战况来了,显然这是议题之外的内容,想来是对这罗东颇有好感吧。

    罗东想了想,却说道:“殿下,此事,下官不敢轻言!”

    听到罗东的回答,一侧的史浩、陈俊卿和韩元吉倒是非常惊讶,这纸上谈兵那是最容易之事,这罗东却轻易放弃了,都转头看着罗东,想明白他的真正想法。而另一侧几位,都是普安郡王府的幕僚,这几个自然把罗东当成一个粗鄙的军将,眼神中露出一丝嘲笑之意。

    赵瑗一愣,自己给他表现的机会,这罗东竟然这种态度,脸上顿时显出一丝不悦之色,沉声问道:“罗副将,为何不敢轻言?难道依你看来,金兵不可战胜嘛?”

    罗东已然心中算计好了,起身施礼道:“殿下,海陵帝此人虽非无能之辈,却志大才疏,现在金国境内聚兵囤粮,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这已经是取败之道,海陵帝为人暴虐,残杀金国宗族,我料战事若起,毕定朝中有变,彼军已无人和之利!北兵不善水战,江南之地又不利于马匹驰骋,彼军已无地利!金国未战,而我已知其计划,已失天时!所以,下官敢立军令状断言,金国若敢越过淮河,必败!”

    罗东言之灼灼,分析也很准确,天时地利人和金国现在可以说是一样都没有,最主要的是,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历史的轨迹,只要朝中主战派没有靠边站,金国要打败偏安一隅的南宋,绝无可能,即便是强横的蒙古铁骑,也是在与南宋交战了40多年后,才取得了胜利。

    何况,自己既然来到了这时代,就要尽力去改变一些事情,而面前这位尚未确立继承权的普安郡王,无疑是自己最好的助力,借助千年的积淀,让赵瑗对自己另眼相看,无疑是自己最大的晋身机会,随意他毫无犹豫的断言了金国的失败。

    赵瑗听了罗东的分析,显然非常兴奋,脸色都有些发红,正在消化他的分析之时,旁边史浩听了了微微点头,这时王府幕僚之一龙大渊转头问道:“罗将军,照你所说,我大宋军队厉兵秣马这二十年,足以收复中原失地了?”

    这龙大渊是赵瑗的陪读,跟随多年,虽然谈不上是能干之士,但他和曾?都是赵瑗的亲信,倒也颇能了解普安王的心思。

    罗东转头拱拱手,问道:“这位大人是?”

    韩元吉忙介绍道:“这位是王府幕僚龙大渊先生、那位是曾?先生!”

    听到介绍,罗东也知道肯定是赵瑗亲信,他自然不知道,这两位虽然有些小能力,但是后世的评价却十分糟糕,依仗的宋孝宗,这两个没少贪赃枉法,最后都被史浩弹劾出了朝廷,此时,他们的问话,更多层面上是代表着赵瑗的意思。

    他起身施礼说道:“龙大人,绝非如此!”说罢,闭口不言。

    赵瑗本来还颇为兴奋,这会儿听到罗东的回答,忙问道:“罗将军,此话怎讲,我大宋众将士厉兵秣马二十载,据我所知,各州精兵足有三十余万,可谓是训练精良,粮秣充足,兵强马壮,难道还不足以与金国一战?”

    罗东暗想,这赵瑗看来确实是个能干的皇子,平日里必定很关心这些军政之事,倒也对宋军有些了解,不过很可惜,以他的历史知识看来,这大宋军队二十多年的厉兵秣马,倒是钱粮不缺,装备精良,不过这兵倒是变成了老爷兵。

    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士兵,怎么可能克敌制胜,这话自己还不好说,说了那可就得罪了整个大宋的军界,自己日后可就没地方混了。

    罗东想了想,答道:“殿下,战事若起,这胜败之间很难意料,所以当择机而战,而非为战而战!下官细读历史,却也知上溯三千年历史,都没有北伐而得天下者,所以下官以为,此举当充分准备,顺势而为方可成功!”

    赵瑗对罗东建议倒是不置可否,不过罗东列举的历史事实,却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北伐的难度,事实上,罗东说的历史,在元代之前,确实是史实,元朝之前的四千年历史,统一天下的战事都是从北向南或者由西向东取得的。

    而打破这一惯例的,唯一的一次北伐成功,那是明初朱元璋的北伐,大将常遇春领兵进取河南,最终击溃了元末的蒙古兵马,一举奠定的江山。

    罗东这番言论一出,在座的几位朝中重臣都对他立刻另眼相看,要知道系统的了解历史,这在现代或许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很快能得到一些系统的概念,而在古代,即便是书籍丰富的太学,能找到的信息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南北之争的断论一出,史浩、陈俊卿、韩元吉几个饱学之士细想之下,才发现罗东之言确实事实,东晋的数次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刘宋的北伐,虽然在最初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