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娱乐修真界 >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报纸发行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报纸发行

书名:娱乐修真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贩客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神雕》如期的讲完了,最后的结局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而从前天开始,大街小巷售卖的已经不再是那种单一的《shè雕》小册子,而是一大整版的叫做报纸的一种东西,拿到手里很大两张,还是对折后的,报纸上面赫然写着四个红sè大字“天下通闻”,由临杭城公认的威望最高的第一学者王老教习亲笔所书,下面是创刊号,每三rì一版。

    接着就是于府台亲笔写的一篇勉励报纸越办越好的文章,接着就是大武时政,讲述了最近一些重要的国家政策,还有国内外的一些大事要事,这个一共占了两面,翻过来的第三面,内容是临杭城的一些时政要闻,最后一面则是临杭城醉仙楼的一张大的图片,其实就是一副照片,然后又经过周新的再次设计广告词,成了一面巨幅广告。

    另一页主要是一些最近名声正响的一些才子的诗句选登,先面还有特邀的几个临杭城的文化人做的评论。再有就是造船厂的招商广告,这个是周新过去亲自和船厂老板沟通的,因为船厂老板也是隶属于朝廷管辖下的官办企业,所以很是费了他一番功夫才说服打这个报纸上的广告,而且还是免费的。

    为此他还找了几家什么成衣店,首饰店,鱼铺的老板,说好第一次免费给他们登广告,有这种好事情自然是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剩下的两面都是属于周新的专版,除了刊载小说之外,他还开辟了一个小栏目,就是将这些时rì遭受到的非议做一个澄清,而且还隐约的点出了其中的几个疑点,呼吁书迷们要理智的对待留言,不要被有心人利用而推波助澜。

    紧接着就是一些花边新闻,比如传闻某个书商上青楼被老婆抓到了,某位才子醉倒在茅厕里,被打捞上来幸免遇难,某几个掌柜在酒楼扬言要抬高米价………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武力山的情报系统得来的,而且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前段时间的对周新名声的打击里。

    当然,为了让报纸显得公平,周新也把王老教习于府台和罗掌柜一些人的趣事弄了上去,但是都是让人会心一笑,和上面那些人的待遇完全不同。

    报纸一经散发出去,可算是引起了一场轰动。首先这种集合了多重形式的报纸本来就绝无仅有,而且上面内容五花八门,大道国家大事,小到绯闻八卦,还有周新的小说和他的现身说法,反正你感兴趣的东西基本上在上面都能找到,而且价格只有之前小册子的一半,上面还有jīng美的彩图照片,这也是以前的刊物书籍不曾有过得,怎么会吸引不到人。

    刚印了的临杭城的两万份还不到一个时辰很快就销售一空,就是那些不是识字的人看到上面那些照片,也像收藏宝贝一样赶紧买下来。

    这个举动倒是让他们其中一些人以后真的发了财,那时候已经是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还留着创刊号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自然是卖了天价或者当做了传家宝。

    随着报纸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被其影响,那些上了花边新闻的人,都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让他们连死的心都有了,但是还要吧这口气吞到肚子里,因为人家王老教习于府台都没说什么,你跳出来说个什么劲,再说上面说的都是真的,而且还有照片为证。

    而那几个打了广告的商家,首先是醉仙楼,成为了临杭城名副其实的第一酒楼,也成了临杭城一个地标xìng建筑,只要外地人来到临杭城,那第一个去的地方都是醉仙楼。

    再就是造船厂,随着广告的这么一宣传,临杭城造船厂隐然已经超越了其他船厂成为了大武国第一船厂,订单更是络绎不绝,让船厂老板是喜得好几晚上都笑醒过来。

    而那几个鱼铺衣铺等等的店铺,更是生意暴增,这不,第二天就给周新送来了大车的礼物和钱财,扬言这广告他们还要继续做,一定要继续做。

    别的商家看了自然眼红,都是纷纷上门,走关系的走关系,送礼的送礼,都想要在下一期的报纸上打上自己的广告,争得是脸红脖子粗的。

    对此周新早有准备,把个个板块的广告费都定了个价,如要打整版广告那就要竞价了,把原来世界那一套搬了出来。

    一通谈判下来,自然是价高者得,那些实力不行的商人只能打些小广告,但是报纸就那么大,而且周新并不想把报纸办成是广告占主流,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没有如愿的得到广告。

    送走了这些人,仔细算了下,就这一次的广告费已经赚进了四万多两,这可真是rì进斗金了。

    趁着报纸的火热,他很快的成立了名为“天下通闻”报社的一个团体,那些小娘子们成了第一批报社编辑,而周新给了武力山一大笔资金,并且和丐帮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负责一些新闻的搜集,而周新就送给丐帮报纸的一成股份,武力山坚辞不授,最后在周新的坚持下同意接受半成股份,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是这半成,在rì后也让他数钱数到手抽筋。

    最让他高兴的是皇上在看了这份报纸之后很是高兴,因为上面宣扬了朝廷的政令,赞扬了他的功绩,特地亲笔手书了“天下通闻”四个大字送予了这份报纸,并传旨嘉奖。

    这对周新来说可真是天大的喜讯,这无疑在朝堂上面有了一层保护伞,当然这层保护伞还没有足够强大,但是他的重要xìng确实毋庸置疑的,至少这是皇帝承认的。

    至此,那些看着这份报纸不顺眼的人也收回了心思,准备对周新有所动作的那些势力也渐渐的安静下来。

    自然的,天下通闻这份报纸的那几个大字也换上了皇帝的亲笔字迹,对此王老教习倒是很豁达,他现在也是如鱼得水,因为他现在就被报社聘为文学版主编。

    本身就是个老文人,而且门生故旧众多,在文化圈也算是个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当这个板块的主编正合适。

    于小娘子带领的那群娘子军就成了周新专版的编辑,这些小娘子现在一个个都是富婆,以前投进华玉书局的那些钱现在已经变成了巨款,现在书局和报社合并,这些人立即又以极大的热情投钱入股,这女人有了自己的钱就不在是单纯的女人,而是女强人,她们在家里的话语权也是急剧上升。

    没看有几家的小娘子现在已经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上门提亲的那更是踏破了门槛,但是家里却没一个同意的,想吧家里的大元宝抢走,岂是那么容易的。

    于小娘子家里之前着急的给张罗着婚嫁的事情,但随着周新事业越来越大,而于小娘子当初投的那些钱现在已经翻了几十倍,在于府台这种官吏眼里那都已经是巨款了,她自己攒下了这么大笔嫁妆,那心气也高了,一和她说婚嫁的事情,小娘子转身就走,就三个字‘不同意‘,好在现在她年纪也才刚刚十五岁,而且看上去她对叶文轩也是有好感的,于府台和夫人也就不过分的逼迫,要是真上演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老两口哭的地方都没有。

    顺着周新这股东风,于府台也沾了光,不出意外,过了今年考评,明年就可以进京做京官了,到时候是进吏部还是户部,总归是逃不出这两者之间。

    直觉告诉于府台,周新是尊大佛,现在正是他的潜伏期,若是有人相助,将来不难一飞冲天。但话说回来,若是一个不好,那就是身败名裂了,现在他的羽翼还不丰满,之前动作也小,受到的关注还不是很多;但是这个报纸一出,那个真就是天下通闻了。要是哪位大人下了死手,还真不好说。

    原来是准备将女儿许配给他的于府台,现在也犹豫了……

    周新自然是不会注意这些,但是他既然意识到了危险,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尽可能的拉拢一批自己的势力,有了足够的实力自然是让那些觊觎自己产业的人投鼠忌器。

    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现在有了报纸,至少在舆论上,自己占据了主动地位。如果以后在有人在名声上给自己好看,那对方就要小心自己的反扑了。

    这段时间还要值得一提的是电灯的推广。经过华玉科技的进一步改进,电灯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许多,这使得筑鼎坊的胡掌柜惊喜非常,而且这段时间他接到了皇宫里的订单,各个官员府中也纷纷过来订购这个方便实用的东西,而且随着报纸上给打出的广告宣传,现在全国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好东西,那些遥远地区的客商也纷纷进京订购这种名字叫做电灯的东西。

    而翠儿这段时间学习之余除了和三个小丫头胡闹外加到编辑部找诸位姐姐玩耍,最高兴的莫过于关于灯饰的设计。

    现在翠儿在首饰界已经小有名气,在周新的指点下,设计出来的首饰也是愈加的成熟。现在她已经是不会轻易拿出作品了,经常是琢磨很久,什么立意什么材质之类的,连周新都听不明白了,这一个月才出了一件作品,但是却赚进了千两的收入。

    但是现在随着电灯的发明,尤其是皇宫发出的订单,周新就将那个世界的一些灯具饰品的样式讲给翠儿听,或者直接画出来。等她听明白了,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光的艺术品。

    当看着胡掌柜送来按照周新设计的那种华丽的西方吧洛克建筑内的大吊灯时,尤其是到了晚上等它亮起来的时候,看到的人全部被那种雍容华贵的美丽震撼到了。

    翠儿整整在等下看了两个时辰,要不是周新和吴婶硬拉着她去休息,她还真可能在那里看个一夜。

    从那以后翠儿就疯狂的迷恋上了灯饰的设计,随着她一幅幅实验xìng的作品被做好后寄过来,胡掌柜甚至亲自来了一趟,在华玉门不远处专门盘下来一间房产,改建后用作翠儿研发灯饰用,并且派来了几个资深的工匠作她的助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