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广西土司之飞凤朝阳 > 正文 第三十四章谢悠家

正文 第三十四章谢悠家

书名:广西土司之飞凤朝阳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婄佬黄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谢悠一家就租住左边那栋的二楼上。姣茉母子三人租住在中间这栋的二楼前半截。那时房租很便宜,只要每月两元。后来过了十年,到了60年代,也就涨到3元/月。姣茉娘仨在这儿一住就住到了特殊时期大武斗时,南宁市这一大片老城区被大火烧到毁为平地为止。所以说,华兴庙这块熙熙攘攘的老城区成为了像姣茉这样的新南宁人的较为稳定安全的第二故乡,她们在这里辛苦而执着地在底层生活,无数的艰辛伴随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通过两三代人的积淀慢慢构筑了南宁人心中的jīng神家园,后来这些家庭不断繁衍生息,从这片残破的老城区散发出去,遍布到南宁其他各个新区居住,但是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都给这里留下无限依恋的位置,只要你和老南宁人一提起它,肯定就会勾起难以抑制的感慨和回想。谢悠一家是小姣茉刚到南宁时唯一熟人和朋友。两家作为家庭支柱的男人死的死,逃的逃,都不在了,因为他们两家都曾在涓寨待过几年,而且那几年常往来,何况妇孺不懂政治,两家人就作为老乡,熟人,相互照应,相互往来。那时,谢悠在南宁军分区门口放一架逢衣机给刚南下的解放军补衣服。因为刚解放,解放军官兵虽然也发到套把新军装,但大部分的衣服仍是破旧不堪,况且部队上提倡发扬革命传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谢悠每天的活很多,每天早上带点午餐去干活,早出晚归的,也能勉强维持一家几口生活。有时,找她补衣服的战士们多了,白天干不完活,还拿几件衣服回来给玥梦干,玥梦也能赚点给家里作点生活补贴了。玥梦后来,想:“那点干杂货生意本小利微,现在家里人口多了,必须另找出路,生活才有保障啊。是否也应该像谢悠学习呢?”于是,玥梦学着谢悠,用平时攒下得那点筷子头般的小钱买了一架旧的缝衣机,擦洗上油。白天做小摊生意,晚上补衣服。姣茉看到母亲这么忙碌,这么辛苦,非常心痛。她经过那几年在那直屯和涓寨老家的艰辛磨练,对人世间的苦难的理解不是一般大小的儿童能比的,能体会的,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如此。此时,她心里为母亲分忧,为家做些事情的想法就特别强烈了。可这么小的她又能帮母亲什么呢?解放初,南宁市的邕江河段上有:边阳、大坑口、华兴庙、水街、民生、六角亭等仈jiǔ个码头,建造有便民的水排仈jiǔ个。她们的住处往南100多米就是华兴码头,当时老城区还没有自来水,街坊居民们都是靠下码头去挑河水喝。新zhèng fǔ关心民生,为了让老百姓能喝到干净些的水,就钉了一些有100平方米的水排(底下用大铁桶连着,上面铺着木板)放在城市沿江的河水上,再用长长的杉木钉成一米多宽的跳板把水排和河岸连接起来,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水排上挑水和洗衣服。这些码头和水排设施不但给百废待兴中的南宁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且还给那些世代住在船上,靠大小木船航运为生的蜑家人带来了更多可以做的生意。蜑家人用船从远方运来木材和沙子堆满了南宁各码头,来供南宁百废待兴的建设使用。谢悠的母亲已七十多岁,是一位非常勤劳刻苦,善良,很会持家的老人家。据说老人家不能生育,因此无后。谢悠和她的姐姐都是老人家把她们从小抚养chéng rén的,而谢悠也颇有孝心,无论到哪儿,都要把老人家带在身边。因为她是外婆,家里人都称她为阿太,姣茉也随之称呼她老人家。阿太一到南宁,就看中了华兴庙菜市场和码头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决心要利用好这些条件,一定要把她的几个外孙拉扯chéng rén。为了节省开支,她花了极少的钱或不花钱,去市场买那些别人剩下的老菜叶,又去买那些极便宜的牛肉筋,牛皮,牛骨,每天炖成汤,煮成粥,给她那些正在长身体而又无父亲养育的外孙,而那几个孩子也慢慢懂得了要面对现实,父亲黄洲奇已经不知去向,而且可能永远见不到了。他们虽然不懂得父亲是什么人,做过什么坏事要逃跑,现在到底躲去哪儿了,他们又为什么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从涓寨逃到鹿岜,天亮时又从鹿岜坐火船(当时小轮船是火力)到南宁,到南宁后上了码头,一家数口人挤在华兴庙菜场的圩亭里住了几天才找到房子租住进去了。但这一切变故无法避免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了巨大的yīn影,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世的特别,他们曾经问过谢悠关于父亲的问题,问过父亲何时回来看他们,陪他们玩,但是都被母亲搪塞过去了。谢悠后来干脆声sè俱砺地jǐng告他们在外面一概不能和任何人谈起他们的父亲,如果有人问起,就说去广东做生意了,切记。对于这一帮十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实在是个谜。他们刚受到了大惊吓,受冻挨饿,惊恐之余,所以对阿太提供的低劣伙食不但不能挑剔,反而倍感珍惜,饥不择食。那时,阿太又发现家里有一项较大的开支可以省去,那就是岸边上那一堆堆木材,每根木材上都有一层厚的木材皮是裂开的,可以剥下来拿回去当火烧。码头上的木头堆有杉木的,松木的,杂木的,有些木皮不剥自落,捡回去就行了。那时南宁人口还不算太多,来捡木皮的人竞争还不激烈,因此,拣菜叶,拣木皮这种营生还很少人干。阿太却人老心不老地忙乎开了,每天一有空就去把木皮剥好,拣好,堆成堆,等到她孙子放学回来了,再去帮她挑回家,这样,她家一年四季的柴火就不用买了,炖牛菜的燃料也足够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