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大汉之全球攻略 >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大纛飞,全军集结】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大纛飞,全军集结】

书名:大汉之全球攻略  类别:恐怖灵异  作者:邹久官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在平凉北郊的安静生活是在第五天之后被打破的。在这五天里,近万名来自云外诸州的乙等军团士兵和昭武大学的学员兵以连为单位,散漫地铺洒在平凉城北郊。每日里每个连都会安排一个排去平凉城领取辎重,其他时间里都是放羊,任由士兵自行安排时间。

    这种无序和混乱的状况让很多连长都深感忧虑。特别是第五连,从第二天开始,第五连就想联络学员兵各连连长开会,讨论出个结果。

    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后方的银州和平凉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上级的整编命令,更不知道为何这近万人会被放羊般“圈养”在这里。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情况。特别是在第二天,即汉元1003年三月初一这天有军令将所有甲等军团都调走的情况下。

    事后很多学员兵的连长们都承认,如果此时月匈联军能够派出一个团进攻这里的话,所有连队都将被打散,因为此时在这里,最高级别的军官就是少尉,根本不能统一指挥各支连队。

    幸好,这种可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第五连希望召集各连连长开会的愿往也没有实现---他的人缘实在太差了,除了郑应、罗橡和石锤三个人同意将四个连靠近扎营外,其他人都不曾理会第五连的号召。

    汉元1003年三月四日,平凉城终于来人了,是个少校,姓徐,名栋,字国梁,乃昭武大学参谋部984年入学的学员。今年三十二岁。徐栋到达这里时立即下达了两道北疆方面军参谋本部的军令,第一道是勒令云外诸州乙等军团士卒立即赶赴平凉城接受战时编制;第二道是命令学员兵各连以现有之连队编制,组建三个曲,成立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直辖的特编部。部帅就是他徐栋。

    接到这个命令后,第五连立即去到临时搭建的部帅营帐,接受组建安排。

    等第五连从部帅营帐回来已经是三月五日的中午,直到这时,沈云等人才从张末的口中知道最近为何会被放羊。

    原来朝廷虽然早就下达了组建两个方面军的旨意,但因为之前的战略部署都是以月氏一个敌人为目标做的,现在多了一个匈奴。之前的作战计划必须更改。帝都军部加班加点,重新做战略战役的计划,同时枢密院也紧急抽调军用物资往银州,希望在银州构建起北疆方面军的指挥中枢。

    可一个指挥中枢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西北方面军在甘州城的部署早就完善,益公也就早就出发,但胡公却因为银州的物资和军队都没有集结完成。一直拖到二月初才从渔阳赶赴银州。

    等到了银州却发现这里早就一团乱麻,各地军队猬集,却又不互相同属,简直是乱成一片。这个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枢密院发出的军令早于胡公,导致胡公麾下的参谋部不能完全掌握这些被召集的军队到底来自何方,必须进行一一的核对落实,然后统编规整。

    等胡公抵达银州时。提早到达的参谋部才梳理完银州周边的两个军团。

    胡公当时就有了怒气,不过以大局为重,他强忍心中不快,下达了“从速整编,以甲等军团为主,乙等军团为辅”的整编思想,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将平凉、灵武两地的军队悉数规整。

    可到了第五天,参谋部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昭武大学的大四毕业生们也被召集到了平凉。

    这可让本就窝火的胡公瞬间爆发,他当场就掀了桌子,勒令参谋部立即写奏折,他要弹劾帝都军部那邢物。

    原来胡公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想过要调这一批毕业生上战场,漫说这些学员兵没有经过毕业考核,就算通过了,胡公也舍不得这些心尖子这个时候上战场啊!军部这邢物操作失误。居然下达了将云外诸堡沿线军队的召集令,将这批学员兵也招过来了。

    后来经参谋部的提醒,胡公才反应过来,这道军令似乎是自己批准的---那阵子事情实在太多。军部和参谋部拟订的条文建议一大堆,胡公虽然都有过目,但没有事事过脑,很多时候决策时都是依据参谋部给出的建议作的。

    核定军部这条建议可行的人,就是参谋部的少校徐栋!

    学员兵千里迢迢来了,总不能赶回去。怒气上头的胡公便立即让徐栋去带学员兵,编为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的直属。说是特编部,但其实就是保护学员兵不受到伤害。为什么是第三军团呢?因为第一、第二军团都是才整编好的甲等军团,其中有飞骑卫和烈武卫,从第三军团开始才是乙等骑兵军团编制,将他们放在这里,更让胡公放心。

    对于学员兵们来说这是好事,这次北疆方面军最后共计整编了六支军团,其中骑兵军团两支,飞骑卫和第三军团;步兵军团四支,烈武卫和第四、第五、第六军团。跟在唯一的两支骑兵军团中,虽不是第一批次上战场,但多少能捞到点军功。算是个镀金的好去处。

    可对于少校徐栋来说,这此当部帅却是个灾难。圣祖修改军制,在军团和师、镇三级军中都采用了参谋编制。参谋的军衔都不会太高,最多也就是中校。参谋不用亲自上战场厮杀不说,还能靠近主将,露脸的机会多,打赢了参谋们运筹帷幄功劳不小,打败了他们可以第一个撤退,这样的位置许多人是想而不可得啊!

    徐栋一堂堂少校参谋被派来当“保姆”,军衔上虽然没委屈他,反而算是隐晦地晋升了一级,可他自己却觉得像是被流放了。所以在整编学员兵时,徐栋这人的激情也不是很大,安排的很随意。

    一个部帅麾下应该有三个曲,一个亲卫曲,一个警卫曲,一个辎重曲。共计人马为五千到六千人左右。不过学员兵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四千五百余人,其中骑兵两千五百人,步兵两千人。步兵中又分为重步兵科五百五十人。轻步兵科九百八十六人,辎重科两百六十八人,后勤补给科一百四十人,参谋科五十六人。

    必须注意,骑兵学员之所以大大超过步兵学员,是因为骑兵科的毕业率极低,很多当年没有毕业的骑兵学员可以重新选择进入步兵科或者继续留在骑兵科。一般来说当年无法毕业的骑兵学员都会转入步兵科。毕竟相对来说步兵会比较容易毕业。

    面对如此混乱的编制,本就有被流放心理的“徐保姆”干脆自暴自弃,不再费心费力的去挑人整编,直接让辎重科的学员推举出一个人任辎重曲曲长,后勤科补入辎重曲。参谋科的改为特编部警卫曲,重步兵科为亲卫曲。骑兵科分为三个曲,曲长公推,步兵科补入三个曲,组成骑步混编曲,编制与近卫军团类似。

    这种整编当然简单,在封建社会搞了一把“民主”的徐栋也舍得轻松。在战场上,骑兵地位本就稍稍高于步兵。所以骑兵当曲长也没人有意见。于是,一个非常古怪,骑兵不是骑兵,步兵又不是步兵的特编部曲成立了!

    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直属特编部,部帅徐栋,亲卫曲曲长孙寒,辎重曲曲长董奎,警卫曲曲长许层。第一曲曲长第五连。下辖原学员兵第三、第五、第六连,连长分别是褚遂、罗橡、石锤;第二曲曲长郑应,下辖原学员兵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四个连,连长应亮、郝峰、皇甫嵩;第三曲曲长文萃,下辖原学员兵第八、第九、第十连女兵连,连长毕允、胡可、周蕙。

    沈云和方誊,被安排到第五连麾下的第一营第一连。营长是张末,连长当然是沈云当了,谁让他是刘桢当初“看重”的人呢!不过这个特编部本来就不伦不类,人数也不齐。所以沈云的第一连还担任着营长张末的警卫连、辎重连的重担。同理,连下的第一排也要担任同等的工作。

    将这一切布置妥当,整理好后已经是三月六日。这里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当徐栋得知自己麾下还有一个女兵连后,脸色都变青了---他这是更加认定自己是“保姆”的身份了---当场就下令全军开拔到银州,跟第三军团总部汇合。他甚至跟几个曲长说了,别想上峰会派他们特编部出战,老老实实跟着中军走就成。

    对此,别人的心情不知道,但沈云却是十分高兴的。

    ※※※※※※※※※※※※※※※※※※※

    特编部到达银州是三月八日,大军已经开拔了。长长的直道上,遍布着迤逦向北的大军。他们只能沿着路边走,尽量不挡住大军的前进脚步。

    前期开拔的是飞骑卫和烈武卫,这两支军团也是此次出战的主力,其他军团还打着跟他们混碗汤喝的主意呢,自然没人敢去挡他们的道。

    这还是沈云第一次见到古代大军开拔,除了装备不同外,还真跟现代军队没啥区别。首尾不见的长龙,显出别样的气势。他还踮着脚,仔细观察北上的飞骑卫,希望从人群里看见刘桢所带的那个部,可后来才听说,刘桢所带的部曲,作为前锋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出发了。

    到了银州之后,沈云又发现一个“惊人”消息,胡公殿下作为全军统帅,本应坐镇银州大后方的人物,居然也在三天前带领飞骑卫前师出发了。

    “胡公当为我辈楷模,不愧是我大汉元帅!”赵信对此的评价是这句话。

    话说大汉帝国的军队主将们还真没一个怂的,个个身先士卒奋勇当先,这勇气实在是没话说。不过这也是之前塔里木河河谷之战时会连续阵亡三个军团长的关键原因所在!

    很显然,上至元帅下到小兵,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在冷兵器时代,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乃是衡量一个将军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谁会认可一个只喜欢躲在后方指挥的将军呢?

    不过显然第三军团的军团长就是这么个不受欢迎的将军。

    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侯鉴,字云甫,帝国为数不多的将军之一,少将军衔。汉元974年益州军校毕业,今年四十七岁,同时也是帝国袭九世的出云伯,算是个二等伯爵一等伯是世袭,与国同休。

    这侯少将乃是帝国诸葛元帅的得意门生之一。十八岁考入益州军校,二十二岁毕业时就是上尉军衔。汉元978年,随军出征西海州,惩戒小国蔡奄,立功晋升少校,之后就一直常驻西海州。汉元992年,大月州又有小规模叛事。其带兵东进,又一次积功晋升大校。当然,这里必须说,在这个阶段的侯少将还是个敢打敢拼的将军,作战也极其勇猛,以犀利著称。不过在汉元996年被调往北疆打匈奴的时候。他的整个带兵风格却发生了改变。每战不想怎么冲锋,而是琢磨退路在哪儿。

    最有趣的是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四百里路途,他所带的那一镇足足走了六天!然后发现匈奴在前方设下了埋伏,他又一马当先,率先脱离战团。这次追击的汉军有两个镇,他的部队损失最轻。仅阵亡一人,伤两人,其中阵亡者是因为跑的太快,摔下马摔死的。另外两个受伤的也是因为脚踝崴到,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

    在随后的作战中,这位侯少将带着他那个镇四处作战,却四处“逃跑”,跑来跑去。倒是打出了一定的名气,因为匈奴人在这种反复被追击又反复设伏的战术中,无法给侯少将的队伍以致命打击,到最后自己先被拖垮了。侯少将最后一击,将已经被拖垮的匈奴入侵军队全部歼灭,杀敌六千余,自身伤亡不足百人!

    这么大的功劳按理说是要晋升将军的。可枢密院却不知该如何叙说他的功绩,与其随同作战的将领也对这个只知道跑来跑去的“兔子将军”毫无好感,一致不愿在叙功时加上他的名字。到最后还是一向沉默的诸葛元帅发火了,亲自写奏折给皇帝。为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叙功。枢密院无奈,只好晋升了他的军衔为少将。

    对于这样一个将军,的确很难得到普通士卒的信服,不过侯鉴自从上次反击匈奴之后就一直驻守北海州,麾下的北海州第七军团后师也算是一支常年与匈奴人作战的劲旅,在召集令中枢密院也就加上了他的名字。

    说实话,胡公也不喜欢侯鉴,不过帝国将军本来就少,侯鉴怎么说也算是个将军,这次北疆方面军刚刚组建,若让他单领一师,真的有点浪费,考虑到特编部这个心尖子,胡公也就勉为其难让他担任军团长,不过军令却是第三军团最后随辎重粮草出发。

    作为一个骑兵军团,沦落到押送辎重的地步,所有被编为第三军团的将士都有点无奈。不过想到这场仗已经有飞骑卫和烈武卫包办了,押送辎重粮草也就不算太丢人。

    特编部到达银州城,在银州城下停了两天,补充辎重和粮草,同时还接收了一批军医。

    是的,帝国的军医并不是固定编制,而是出征前临时配备。当然,常驻军团中会有固定的军医编制。

    按照规定,一连士兵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军医,不过这些军医都会统一安置在部帅的警卫曲中,组成军医曲。这些军医都是各大军校毕业,骑马是基本的技能。同时还能进行作战。当然,除非到了最后关头,不然军医是不被允许参战的,他是所有受伤士卒最后的保障,在作战中是被其他士卒保护到最后的人物。

    分派到沈云这个连的军医姓蔡,名仲,字八斗。贵州昭通郡人氏,吴郡军校毕业。已有十年的军龄,今年三十岁。生的有些矮小,但很壮实,因常年在宁州驻扎,所以皮肤有些黑,北风吹多的脸上也都是皱纹,看上去像是四十岁。很憨厚的一个人,医疗技术也算过硬---刚来的第一天就判断出庞通有严重的脚气,还给了贵州老家的秘方,只三天就让庞通的臭脚丫子不会那么痒了……

    话说沈云原来的五个人中,沈云是连长,方誊、赵信和钟离泗都成了排长,唯独庞通这小子还是个小兵。不过他们的军衔都有所晋升---原来的横纹剑章,都换成了双纹剑章,当然,只局限于军官,像庞通是还没有的。等打完了仗再说。

    汉元1003年三月十日,银州城外大纛飞扬,第三军团两万五千人最后一批,雄纠纠气昂昂地押送着大量的辎重粮草翻越阴山,直奔北海州大戈壁!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面对他们的将是如何的一场恶战!

    ※※※※※※※※※※※※※※※※※※※

    ps:呼,编制之类的事情头疼死我了。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很是一番折腾才总算完成。这一章主要是将战前的编制,和一些人员的调动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战斗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好了,下一章【飞云堡,恶战先声】

    求个票,行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