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868章 不起眼的“暗箭”

第868章 不起眼的“暗箭”

书名:万岁约阿希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天空之承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编号为m-6、m-7、m-8、m-9、m-10的苏俄海军潜艇在彼得大帝湾南部海域一字排开,它们属于“婴儿”级小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仅为200吨,因采用单轴推进,航速较慢,且作战半径较小,通常被用于近海防御作战。这一次,它们面对的不再是前来进行探察和袭扰的日军轻舰艇,而是战斗力位列世界前三的日本联合舰队。

    虽然俄国海军的实力从未真正进入过一流行列,可他们建造和使用潜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34年5月,俄国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造船厂就建成全世界第一艘由金属制造的潜艇,它由俄国皇室侍从武官亚历山大-安德烈维奇-希尔德设计,该艇的水面排水量16吨,安全潜航深度12米,通过艇员用双手摇动轮翼获得前进动力,水下航速仅为半节,利用安放在艏艉凹槽中的铅压载和两个压水舱实现上浮和下潜,艇内人员通过一根铜管从海面获得空气,而该艇装备的唯一武器是一枚水雷。以20世纪的眼光来看,这艘“希尔德”型潜艇既简陋又低能,但以19世纪上半叶的科技水平和认知程度衡量,这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杰作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人继续在潜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866年,具有现代潜艇大多数基本要素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型潜艇被建造出来。十多年后,杰维茨基1号和2号相继面世,后者不但装备了稍具雏形的光学潜望镜,还成为世界上最早批量建造的潜艇——俄国政府订造了50艘,而且全部建成。

    革命胜利后,俄国苏维埃政府不但从沙皇俄国那里接收了潜艇,也继承了对这种海战武器的重视态度。二三十年代,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远洋舰队,苏俄海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潜艇、鱼雷艇以及航空兵身上,性能较为优良的“十二月党人”级、“列宁主义者”级、“梭鱼”级、“真理”级相继服役。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随着来自美英阵营的援助力度骤然加大,苏俄迅速定型建造了大批“婴儿”级小型潜艇和“s”级中型潜艇,极大地加强了苏俄海军的作战能力……

    1942年的苏俄海军固然不可小觑,他们的对手也同样发生了蜕变。因在太平洋战争中饱受反潜力量不足的困扰,日本海军自1936年以来设计建造了上百艘新式驱逐舰,自行研发出了高性能的声纳设备,仿制了德式深弹发射系统。日苏战争伊始,这些驱逐舰迅速发挥了作用,短短两个月便在日本列岛周边海域击沉苏俄潜艇十数艘,俘获两艘,迫使苏俄海军接连派遣“基洛夫”号大型巡洋舰出战。“基洛夫”号战沉后,苏俄太平洋舰队只能依靠潜艇实施破交,对日军海上航运线的威胁日益减弱。正因如此,当日本联合舰队倾巢而来,如乌云压境般杀到了彼得大帝湾南部,并以强大的舰载机群压制住了驻守海参崴的苏俄空军时,没多少人指望这些不起眼的小型潜艇能够扭转战局。

    一艘“婴儿”级潜艇的造价只有区区40万金卢布,还不到日军一艘驱逐舰的半价,它们最主要的武器是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且全艇仅搭载鱼雷2枚,对日本舰队的威胁看起来确实微不足道,然而苏俄政府以高昂代价引入的技术兵器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了这场海上战役的进程!

    编号m-6的苏俄潜艇上,除了常规配备的17名艇员,还额外搭载了一名特殊的外援。此人来自德国海军,且是现役士官,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远东,并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苏俄海军的战斗,只因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履行德国跟苏俄的机密交易。

    这项机密交易的主角之一,g-11型线导鱼雷,此时正静静躺在m-6的一号鱼雷发射管中。这种鱼雷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线导技术,而当今世界也只有德国和爱尔兰两个国家掌握了该项技术。g-11鱼雷的标准型号拥有6公里的最大射程,为了匹配苏俄潜艇的鱼雷发射管规格,德国人迅速制造出了供俄国舰艇使用的533毫米鱼雷管击发装置以及长度截短了20英寸的俄版g-11鱼雷——它们在30节航速下的有效射程相应降低至5公里,即便如此,以30年代中期大西洋和太平洋战争的经验来看,这些海中的暗箭也足以对敌方舰艇构成致命威胁!

    线导鱼雷的控制技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发射装置和鱼雷各有一个放线装置,放线机构就是一个线轴,平时将导线缠绕在线轴上面。由于导线的长度以千米计算,即使外径很小,缠在一起后体积也不小,如果都布置在鱼雷上,无疑会影响到鱼雷的航速航程以及机动性,所以鱼雷自带三分之一的导线,发射机构上的外部放线器加载其余导线。外部放线器平时固定在鱼雷尾部,发射时和鱼雷一起装填进入发射管,并通过发射管后盖上的专用插座与发射平台的控制装置相连。鱼雷发射后,外部放线器留在发射管内,鱼雷发射管的前盖不关闭,两个放线器同时放线,这样可以加快放线速率保证导线受力最小,不至于因为发射速率和放线速率的差值过大而导致导线断裂。操控者通过潜望镜观察目标舰艇的运动轨迹,以此调整线导鱼雷的航行方向,使之击中目标——出于观察鱼雷航迹的需要,g-11采用了传统的热动力装置,而不是悄无声息的电动马达,这就相应增加了鱼雷在攻击过程中被敌舰发现并进行规避和阻击的几率。

    在日军驱逐舰和猎潜舰的严密防备下,苏俄海军的这支潜艇特攻小队不但难以找到靠近日军主力舰艇的机会,反而屡屡遭到对手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m-6指挥官果断放弃了强袭日军大型舰艇的原定计划,转而将攻击目标锁定为巡洋舰这一级别的日军舰艇上。没过多久,一艘轮廓简洁、线条流畅的日本战舰飞快的从前方海域驶过,随着它中途调整航向,长长的舷侧便呈现在了苏俄艇长眼前,他迅速认了出来,那是日本海军战后批量建造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虽然战术价值比不得那些重巡洋舰,但好歹也是日本海军耗费千万日元建造的新战舰。

    机不可失,苏俄艇长在敌舰距离大约4000米时下令攻击。按照事先商定的策略,m-6先发射二号鱼雷管里的普通鱼雷,数秒之后再发射一号鱼雷管里的g-11,而这枚线导鱼雷自然是由实操经验丰富的德国海军士官控制,他两眼盯着潜望镜观察口,双手捧着鱼雷操控盒,前面两三分钟一动不动,直到最后阶段才以细微的幅度进行调整。

    线导鱼雷轰然命中目标!

    不等俄国艇员们好好庆贺一番,这位德国海军士官用生涩的俄语大声道:“收起潜望镜!快速下潜!”

    德国人话音刚落,潜艇里的声呐兵急忙说道:“高速螺旋桨正在靠近!”

    潜艇刚开始下潜,深水炸弹爆裂产生的巨大冲击磅礴袭来。“婴儿”的设计建造得到了美英专家的鼎力相助,不论性能指标还是成本造价都达到了苏俄海军的要求,但它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用来抗衡敌方反潜舰艇的,所以当它们遭到敌方深弹攻击时,最好的求生办法就是下潜到最大安全深度或是静静躺在海底,寄希望于自己小巧灵活的身躯能够避开敌方舰艇的声纳侦测。

    最终让m-6在袭击得手后全身而退的,并不是“婴儿”级潜艇的体形优势,而是苏俄政府战时从西方同盟国引进的另一件技术兵器,爱尔兰人的无线制导炸弹。由于装备苏俄军队的时间很短,爱尔兰技术人员来不及对苏俄官兵进行足够的教导和训练,所以在这场非常关键的战役中,有不少爱尔兰军人以志愿者身份参战,而这当然是得到了来自爱尔兰高层的授意……

    在苏俄军队以陆基轰炸机展开的第一波战术反击中,共有3架中型轰炸机和1架攻击机搭载了代号“安吉尔-ii”的所谓飞行炸弹,也即是无线电制导炸弹。从1924年启动项目算起,爱尔兰人已在这个极少受到外界关注的项目上进行了18年的研发,从试验型的安吉尔-i到正式量产型的安吉尔-ii,爱尔兰空军率先拿到了迈入现代空军门槛的敲门砖,将它出售给苏俄政府不但为爱尔兰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更成了爱尔兰高层对战争格局乃至世界秩序施加影响的一把钥匙。

    首次投入实战,“安吉尔-ii”取得了四击两中的佳绩,而且被击伤的是处在严密防空火力保护下的日方主力战列舰“土佐”号和主力航母“赤龙”号,令日本海军高层乃至日军大本营大为震惊。在他们看来,陆军可以跟俄国人拼消耗,海军却不应该在俄国人身上出现重大损失,否则的话,他们将在应对西方同盟国东进以及美国重整军备的变局中陷于不利位置。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