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五世纪,附近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避往亚德里亚海的沿岸小岛,而后逐渐形成了一座城市。威尼斯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有118个小岛,177条运河如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很多岛屿小到只能容纳一两栋建筑,在和平时期,它们是“水城”的独特风景,而在烽火年代,它们俨然成了守军将士奋力阻敌、浴血搏杀的阵地……
通过简单而巧妙的战术策略,马奎尔和他的陆战兵们以微乎其微的代价攻占了一座只有两栋建筑的小岛,并迅速肃清了岛上的意大利守军。
根据旅部的作战方案,马奎尔所属的团在协同奥匈帝国军队攻占这几座彼此相邻的岛屿之后,下一个目标是会同友邻部队攻入威尼斯面积最大的岛屿,也即主岛。该岛集中了威尼斯一多半的建筑物,其中不乏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大型建筑,常住人口达数万人,而且经由一座4公里长的铁路桥与亚平宁半岛的陆地相连。
在威尼斯之战打响以前,联军用制导炸弹摧毁了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中叶的跨海大桥,使得意大利守军只能通过水路与外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守军的士气,降低了意军防御体系的坚韧度。
马奎尔和他的士兵们奋力攻下的小岛,实际上是离主岛最近的“踏板”,但是,两者之间依然隔有两百多米宽的水面。要在意大利守军的枪口下实施强渡,仅以血肉之躯显然是难以办到的。
英勇的海军陆战兵们原地休整了一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奥匈帝国陆军部队的士兵们陆续搬来了机枪、迫击炮以及轻型步兵炮,作为进攻主导的火力支援。战斗从清晨打到半上午,交战双方似乎都已疲倦,周边的枪炮声听上去稀疏了不少,但这仅仅是一种迷惑人的假象。
伴随着一阵别样的轰鸣声,多艘浅灰色涂装的小型舰艇从东面驶入威尼斯城区水道。它们有的是常见的内河炮舰,有的是近海巡防舰艇,还有的是登陆舰艇,甚至是临时改装的民用船艇——要想攻占威尼斯这样一座城市,光靠飞机、大炮、步兵当然不行。战役还未发起,联军指挥部便从的里雅斯特、埠姆、普拉等海军基地调来尽可能多的登陆舰艇和吃水较浅的轻型炮舰,在奥匈帝国舰队的掩护下开抵威尼斯东岸,将数以千计的联军士兵运至威尼斯城区。
尽管这些舰艇在联军进攻威尼斯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的数量和运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强度战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军队只好迅速征调多瑙河上的炮舰、巡逻舰前来支援,并向亚得里亚海沿岸居民征募快船、游艇参战。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联军占领了除主岛等少数几个岛屿之外的大半个威尼斯,付出的代价是阵亡四千有余、受伤六千多人,另有三十艘舰艇战沉,数十艘受创。舰艇船舶的损失,固然有意大利海军夜间突袭的原因,但也跟这些舰艇防御力不强、适应力较差有很大的关系……
联军舰艇渐渐靠近主岛,两军交火骤然升温。水面,炮弹激起的水柱此起彼伏,密集之时宛如狂风暴雨。那些悬挂着奥匈帝国旗帜的炮舰战艇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行,进占相邻各岛的奥匈帝国军队也以各式武器进行支援。不多久,城区东岸忽地传来了雷霆般的轰响,那便是奥匈帝国引以为傲的重炮部队!
刺耳的尖啸声破空而来,瞬间转化成为刺眼夺目的光亮和地动山摇的震撼。在奥匈帝国炮兵部队的连番轰击下,威尼斯主岛已然成为了“灾难现场”,放眼望去,满目尽是残墙断垣。
重磅炮弹掀起的烟尘久久飘荡在意大利守军的头顶,几栋被炮火引燃的建筑无声地吐着火舌与浓烟。受此压制,威尼斯主岛的守军炮火趋于停息,那些悬挂奥匈帝国旗帜的舰船连忙加速向前冲去。
眼看着它们即将靠岸,残破建筑和瓦砾堆里突然迸射出橘红色的炮焰。在相隔只有三四百米甚至更近的距离上,意大利人的炮弹几乎一打一个准。转眼功夫,便有七、八艘舰船中弹起火,有的迅速倾覆,幸存者只好弃船跳水,有的强行冲岸,继续忍受意军枪炮的洗礼。至于那些未被直接击中的,不管受创与否,都竭尽全力将所载战斗人员送到近岸位置,只待“卸货”完成,便迅速向后撤离。
就在这时,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轰鸣声从东面传来。基本掌握了战场制空权的联军航空部队,以相对分散的小梯队飞临威尼斯,对己方地面部队焰光信号弹指引的攻击目标展开精准轰炸,或是在自由狩猎的过程中找到并攻击守军火力点……
在一个视角不错的观察位置,马奎尔麾下的专职狙击手卡德维尔下士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炮火纷飞的战场,时不时向他的同僚们做“现场解说”:
“真糟糕,又一艘炮舰被打中了,噢……它爆炸了,像一团礼花那样……”
“登陆的士兵还不到一个连,他们被敌人的机枪压制在了游船码头下面,压根爬不上去,爬上去也是死路一条……”
“噢……又一艘轻型登陆艇被击中了,好在多数士兵都下船了,伤亡应该不会太大,但他们登陆位置离岸边还有三四十米,能躲过敌人机枪和迫击炮坚持到岸边的也许只有一半人,也许连一半都不到……”
马奎尔咳嗽了两声:“难道没有一点好消息可以带给我们吗?”
卡德维尔下士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狙击手,首先得益于他与生俱来的好视力。这个正在王牌狙击手之路上大踏步迈进的爱尔兰青年朝对岸观察了一会儿:“我们的轰炸刚刚摧毁了敌人最有威胁的一个火力点,瞧那爆炸场面,意大利炮手被他们自己的弹药炸飞上天了!”
紧接着,狙击手朝更远处扫视了几眼,声音略微雀跃:“哈!瞧瞧,那是我们的‘突击者’,至少有一个中队!”
坐着休息的陆战兵们纷纷爬起来看,马奎尔却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用不冷不热的语气说:“噢,终于轮到第2陆战团的小伙子们接受命运女神的考验了。”
二战前期,出于对英作战的考虑,德国和爱尔兰联合研发并装备了多款两栖战车,它们后来在同盟国军队登陆英伦及攻掠中北美诸地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二战结束时,德国人装备各型两栖战车4000多辆,爱尔兰海军也装备了1200余辆,它们之中性能最好、状况最优的得以在战后继续服役,余下的经过甄选,型号较老、战场实用性较差的直接报废退役,型号较新、战场实用性较佳的封存入库。
基于“皮亚韦河锁链”之战囊括了威尼托南部的沿海地区,特别是有威尼斯这样一座得天独厚的海滨堡垒,新联合王国在将第1、第2海军陆战旅派往意奥战场的同时,还紧急启用150辆突击者II型两栖战车,随同60辆现役的突击者III型一并运往奥匈帝国。
突击者II搭载的本国轰炸机通用的半球形机枪塔,以两挺12.7毫米机为主要武器,可搭载6000发机枪弹;突击者III的性能和战场定位更接近于两栖战车,搭载的是“巡逻兵”战车的标准炮塔,K-40型42倍径75毫米炮和7.92毫米同轴机枪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有力的近距离支援。
这些两栖战车的空载重量均在20吨以下,其重量和尺寸适合通过铁路进行运输部署,而在登陆作战行动中,它们比炮舰更为机动灵活,较民船更为坚固结实,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把战斗人员运送上岸,而且为他们提供持续的掩护,使得登陆部队的突防能力大为提升。
片刻过后,卡德维尔下士低声道:“快往北边看,那边还有一个中队!”
跟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的飞行中队一样,海军两栖战车中队相当于连级单位,其常规编制为12-16辆战车,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威尼斯相对狭窄的水道一列摆开,看上去还是颇具阵势的。
经过持续半个小时的轰击,外围的奥军重炮暂时安静下来,但这并不妨碍城区内的联军炮兵继续向主岛的意军火力点实施压制。作为第二波攻击群投入战斗的新联合王国海军两栖战车,在航行途中跟撤回来的奥军船艇交错而过,一方军容齐整、士气昂扬,一方队列杂乱、灰头土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不过,再帅气的出场也不足以让敌人放弃抵抗,这些两栖战车在从两个方向抵近威尼斯主岛之前,同样经受着守军炮火的考验,它们坚实的装甲车体若为意军炮弹直接命中,同样是车毁人亡的结果。
这个时候,已经将前进基地推进至意大利境内的联军前线航空部队再度杀到,三五成群的战斗机使用非制导式火箭弹猛烈轰击意军阵地,战术轰炸机继续施展百步穿杨的绝技,时而摧毁整栋建筑,时而引爆意军炮位上的弹药,意大利文化的一大精粹,还有意大利人在近一个世纪里逐步树立起来的大国雄心,便在这隆隆爆炸声中化成了灰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