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汉末文丑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孙坚之怒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孙坚之怒

书名:汉末文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烟花彼岸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董卓听李儒原来是这个意思,松了口气,不以为然,说道:“我方连胜两场,士气正高,哪里来的思归之意?”

    李儒不敢再多说,连声应道:“是,是,明公说的是。”

    李儒的话提醒了贾诩。

    贾诩说道:“明公,文优之言,不可不虑。”

    董卓重视贾诩,见贾诩也这么说,便问道:“怎么讲?”

    “明公久在军中,定比我更知军事,击贼取胜,固是好事,可这好事有时却也会变成坏事啊。”

    “你是说?”

    “淮‘阴’侯破釜沉舟,故士能死战,今连胜强敌,又如明公言,我有八关为固、坚城为守,而酸枣贼即将四散,我忧将士部曲会不会反因这些好消息而士气浮躁、军心散‘乱’?”

    李儒所谓的“将士思归”只是泛泛之言,贾诩却是从人心出发,有理有据。

    董卓沉‘吟’片刻,说道:“卿言甚是。”问贾诩,“那以卿之见,我现下该怎么做才行?”

    “鼓聚士气不外乎三个办法:一破敌,二严军纪,三以财货励之。”

    “方连两胜,破敌暂不可用。好,就依卿计,我这就下令,命三军严肃军纪,并分将士财货。”

    虽听得董卓如此讲,可贾诩却知:说起“轻财重士”,董卓固是当之无愧,他从不可惜财货,对部曲将士一向大方,也正因此,才能把那一支原本是汉兵的部曲变成了他的“‘私’兵”,才能使何进、何苗等的部曲心甘情愿依附,又才能使吕布这样的猛将甘愿背主相投,可如说及“严肃军纪”。却从来不是董卓部曲的长项。这后两条,恐怕也只有最后一条董卓可以做到。

    念及此,贾诩不觉心道:“只靠财货利‘诱’,终非长事。军纪如不能严肃,士气早晚会散。”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军纪之扭转非一朝一夕之力。更关键的是,董卓以恩义、财货聚士,也压根就没想过“严肃军纪”。这么一来,只能寄希望於冀州、荆州,能早点出现内‘乱’了。

    否则,时日一久,恐怕会真如李儒所说,士骄思归,难以作战了。

    关东联军和董军。两军对垒,敌我之间,各有短长。

    关东联军其长在:州郡并起、声势浩大,有士林的舆论支持。

    董军其长在:倚仗坚关、兵精将猛,控制着朝廷、天子,以为“大义”。

    关东联军的短处是:起兵的诸侯们各怀心思,其中大部分人更注重的是“私利”,而非“公义”。袁绍只是名义上的“盟主”,并不能真切地统一诸路。更无法使臂使指地去指挥他们。

    董军的短处则是:因在舆论上处於下风,又是“客场作战”,假以时日一长,必将士气不振。

    对此,联军中和董军中的明智之士都能看出,所以也才有了文丑、李儒、贾诩等人分别针对董军“士气”而提出的各种说法。但不管董军的“士气”最终会如何,至少在目前看来,特别是在董卓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又再一次地给部曲将士大发赏赐的情况下,短期内董军应还是能保持一个较为高昂的战斗状态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文丑、曹操等义军这边的一次进攻、董卓的一次反击之后,当下义军和董军间的战局从攻守暂时转入到了僵持状态。

    转入僵持状态后,现在两边比拼的就是耐心和粮饷实力了。

    董军那边不说,只是义军这边。

    文丑是不缺耐心的,因从孔伷那里弄来了大批的粮秣,几个月内,他也不缺粮饷。

    可文丑、孙坚不缺,不代表别的义军就不缺,袁绍、袁术可能还好点,过了三月,入了四月没多久,酸枣的那十来支义军就坚持不下去了。

    首先一个,粮饷方面。

    一个是粮饷。

    酸枣计有步骑兵马十余万,人吃马嚼,日用极大,从正月起兵至今已有两三个月,他们各路兵马自带的粮食已然被各自吃得差不多,快要没了,酸枣属陈留郡,是张邈的地盘,陈留郡不大,靠此一郡之力,就不说张邈愿不愿意,就算他愿意,也是养不起十几万兵马的。

    再一个是军衣。

    入了四月已是初夏,天气转热,可很多义军来酸枣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起带夏装,只有冬衣,二月、三月还好,或者敞个怀,或者怎么样,勉强能凑合,到了四月,这冬衣是怎么也没法儿穿了,可又没夏装,不少兵士都打起了赤膊,或者仅仅穿个**,一入营中,到处都是光膀子,毫无军风军容,不好看、不像个军队不说,这种状态和模样也上不了战场。

    其次一个,耐心方面。

    起兵以来,酸枣义军合兵联驻几个月,从开春到入夏,只有曹操、张邈、鲍信出去打了一仗,结果败了,还是惨败,曹操几乎全军覆没,前不久,袁绍、袁术又各败一仗,而且也称得上是“惨败”,袁术损失不小,自家门口被大杀一阵,王匡亦如曹操,几全军覆没,总得算起来,整个联军这么些月,也就文丑、孙坚打了点胜仗,可那点胜仗算什么?根本影响不了“大局”。文、孙连伊阙关的关门都没瞧见,只出郡了百十里,曹操那边一败,他俩就撤回去了。

    整个来看,董军似乎是“不可战胜”的,胜利“遥遥无期”,或者说,就别说“胜利”了,再打下来,恐怕一个个步曹操、袁术、王匡的覆辙,尽数兵败都有可能。

    所以说,酸枣的那十来支义军都已没了斗志,也没了等下去的耐心。

    粮饷军衣缺、又没了耐心,顺理成章的,四月中旬起,酸枣的联军便开始了陆续归郡。

    颍川郡中,文丑、孙坚听到了这个消息。

    孙坚得闻此讯的当时,就来找文丑。

    “子孝,你听说了么?酸枣那边撤军了。”

    “听说了。”

    “十余万步骑,以讨贼为名,会於酸枣,屯驻数月,除曹、张、鲍三君,余者无一战,我闻彼等唯日日饮酒高会而已,如今食尽星散,我真是羞与彼等为伍!所谓英雄名士,徒为天下笑柄。”

    孙坚是以军功起家的,和酸枣那些“坐谈名士”从本质上就不同,根本不是一路人,说到气恼处,他涨红了脸,紧握着剑柄,看架势只想拔剑出来斫案泄愤。(未完待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