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爷想要火葬邢小泉,可是清兵没完没了的追杀,让于七没有机会放火。他只好纵身一跃,带着小泉的尸体上了庙宇的屋顶。清军再也奈何他不得了,放箭?七爷躲得比箭还快,冲上去?冲上去多少,便会被于七砍下来多少。清兵被气的捶胸顿足。
七爷对小泉说:“呵呵,这里是一处好的所在,咱们就专等着这些清兵放火,你也就可以安息了。无论如何,我也绝对不会把你的尸体交给鞑子,再任由他们侮辱。”
不出所料,无计可施的清兵果然放起火来,看着大火已经烧起,七爷对烈火中的邢小泉说:“好兄弟,天堂不远,你在那边等我!等我再杀些鞑子,就过来陪你!”说罢,七爷抽出冷月刀,一跃跳入了敌群,那些清兵那里拦得住他,又被他轻易的撕开了缺口杀了出去,可是没走多远,于七便站住了。
眼前依然还是敌人,这个不会让于七踌躇。可是在敌人身前,是许多被绑缚着跪下来的唐家泊和栖霞百姓,足有上千人。这些人也是同他一起战斗过的。敌群中一名大将对于七高喊:“逆贼,还不速速投降,如若不然,你来看!”说罢便挥刀砍落了两三个百姓的人头。
“住手,你想要什么?”那大将笑道:“我想要你束手就擒,否则本将军便会把这些反贼统统杀光!”于七手指着他说:“你也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出来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吗?”那大将说:“哼哼,普通百姓?有你于七如此关心的百姓,恐怕绝对不普通吧!”
“桑梓,母之所执,乡党,父之所执,于七不忍见父母之执惨死于眼前,你放了他们,我跟你走。”“痛快,不过本将军还是要先抓了你,再放了他们。”于七冷笑道:“你信不过我?”那大将说:“无所谓信得过信不过,都知道你于七是说话算话的,我也不是言而无信之辈。两条路,你来选,要么你来受绑,要么他们受死。”
跪在地上的百姓中有人哭喊着说:“七爷,别管我们,您快走!”于七却放下了刀,笑看着众人,没有说话。清兵围了过来,在于七肩上锁了一个百斤重的大铁枷,那位将军冷笑着说:“好歹你算是落在了本将军手上,我也做个人情,把这些没有用的刁民放了还你。”
说完又一挥手,身后的清兵便给这群百姓松了绑。不过老百姓却不肯走,抢上前去要跟于七说话,又被清兵阻拦住了。于七对百姓呵道:“放了你们还不快走,我与你们既不沾亲又不带故,还有甚话说,快走!”
百姓们一步三回头的走了,于七也被推搡着带回军营,因为清兵对这一奸计准备的太匆忙,也没把握于七真的会就犯,所以没有准备囚车。百斤重的大铁枷枷在身上,一般人别说是行走,枷在那里也不用动。也不用刑,三五天内也会被枷死,身体壮硕的也超不出旬月之间。
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摆弄着于七的冷月刀,身后几千八旗兵丁裹挟推搡着于七快走。走了数里路,来到了棉花村后的一个山岭,于七脚步慢了下来,身后兵丁催促:“快走!快走!磨蹭什么?横竖都是一剐。”于七大笑:“哈哈哈,我看未必吧。”
这朗声大笑,惊得三贞九烈的兵丁们都快失禁了,虽然于七被枷着,可仍然让众兵丁非常忌惮。兵丁再要说话,只看于七双膀一较力‘咔吧’一声,铁枷大开,飞落两旁。众兵丁‘妈呀呀’的乱叫,于七没有理会,只一个健步便上了那将军的马,跨在了将军的身后。
将军刚要回头,于七已经用手臂勒住他的脖颈说道:“你这人虽有诚信,却做事卑鄙,七爷留你不得,嘿!”只一用力,六大将又死了一个,七爷夺过大将手中把玩的冷月,骑着马没入了林莽。
有朋友可能会说笔者:你为了夸一个人,把故事写得也太玄幻了点儿吧。笔者其实也很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故事的情节可能有些渲染,但是于七侠‘拔树挡枪’、‘开枷岭开枷’还真不是笔者瞎编的,都是真人真事儿。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谁都听过,可您知道历史上还真有一位‘拔树挡枪’大战清兵的于七侠吗?七爷仅凭着双手,便挣脱了百斤重的大铁枷,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棉花村后的山岭从此也有了名字,叫做‘开枷岭’。
只不过在笔者笔下,时间前移了十年而已,小说中是不会同历史上一样,让七爷在十年后二次起义的了,只一次便要同清兵做个了断。世人都很少知道七爷这个人,但说起闯王李自成却谁都知道。然而说起明末清初,于七起义的影响,绝对仅仅次于李自成。
所以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里《野狗》、《公孙九娘》、《盗尸》、《秦桧》、《九王山》、《鬼哭》等等好几个章节都写到了这段历史,那真是一句老话:“于七造反,杀人如麻。”
话说于七开枷岭开枷,在数千军兵的眼前消失了,七爷打马继续向牙山方向赶奔。途径十字线,发现这里也是一处激烈地战场,七爷观察四周,发现战斗才刚刚结束,许多清兵与起义军的尸体相扣倒在了地上。
山北营盘大战,虽然给了清军突然的一击,然则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实在太大,虽说起义军的战果很大,可是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以至于战后被清军的反扑分割开来,又各个击破。这一支起义军是准备撤向牙上未果,被包围在十字线的,于七来到了战场的中间,发现尹氏父子背靠背坐在地上,已经双双自刎了。
向这对父子拜了四拜后,于七绕路去往牙后村,想要避开清军重兵,从山前登牙。渐渐的已是入夜十分。以七爷的本事,想要穿过清军对锯齿牙山周边的封堵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