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人提起都古人和伊利比人,第一个联想到的东西肯定是火枪。
都古和人伊利比人都会制造火枪,但都古人制造的火枪更为精良。都古火枪精度更高,射程也更远,但是造价比较高,只有都古人的精锐部队才会配置这种火枪。伊利比人的火枪精度相对较差,射程一般,但是造价比都古火枪低的多,可以大批量的列装部队。
由于身材比其他人种矮小,都古人和伊利比人都不太擅长近身格斗。都古世界不产坐骑,所以都古人没有骑兵。但是都古人脚力很强,他们的特选斥候在奔跑的时候不比战马慢多少,一般的步兵在行进速度上也比其他种族快很多。
都古人作战时习惯采用双线阵。在短兵相接之前,第一列的弓弩手和火枪手会对敌人进行持续的火力打击,直到敌军发起冲锋为止。第二列的士兵手持圆盾和长枪,在敌军发起冲锋之前,他们会以极为松散的队形站在第一列身后,一旦敌人发起冲锋,第一列的弓弩手和火枪手就会迅速撤到第二列身后。在这之后,第二列的长枪兵就会收缩阵型,将刺猬一样的长枪对准敌人,迎接敌军的冲锋。
在第二列与敌军接战期间,第一列的士兵会继续后撤,直到和第二列的士兵拉开安全距离。一旦第二列被敌军冲垮,第一列的士兵就会对战线进行无差别射击。
都古人的军队以射术定尊卑,哪支部队射的准,射的远,哪支部队就是王牌。因此火枪手被都古人视为一等战士,弓弩手则是二等战士,长枪兵是等级最低的,只能充当炮灰。通常情况下第二列士兵的士气不会很高,很容易被敌军冲垮。所以每次战斗结束之后,都古人都会损失大量的长枪兵。
由于长枪兵都是从村落中征召的民兵,都古人又有着较强的繁殖能力,所以这样的损失在都古人的统治阶层看来是不痛不痒的。
相比之下,伊利比人的军队就要有人情味的多。伊利比人的身材比都古人还要矮小,所以伊利比人和都古人一样,也很重视射术。
但与都古人不同的是,伊利比世界产马,可以组建骑兵部队。伊利比人的骑兵分为两种,一种是冲击骑兵,一种是掠阵骑兵。冲击骑兵的装备是骑枪,掠阵骑兵装备的则是长剑。在作战时,伊利比人习惯用冲击骑兵冲散敌军的阵型,再用掠阵骑兵冲入敌阵砍杀,进一步降低敌军的士气。
伊利比人的步兵部队以射手部队为主,近战步兵为辅。伊利比人的射手部队与都古人一样,分为火枪兵和弓弩手两大类。伊利比人的近战步兵主要装备有长剑、武士刀和三米左右的长矛,此外伊利比人还有一种被称作“盾卫”的步兵,这种步兵装备有一面阔盾,十支左右的投枪,以及一把短剑。
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射手部队。一旦敌人冲破步兵的防线,杀向射手部队,他们就会向敌人扔出投枪。等敌人接近,他们就会利用阔盾与短剑和敌人厮杀。一般来说射手部队也会加入进来,不会扔下友军不管,更不会对其进行无差别射击。
伊利比人习惯将火枪部队配置在最前线,在进行二到三轮射击之后再撤到最后方。伊利比火枪上都装有细长的套管刺刀,一旦战局不稳,伊利比人的将军就会从后方拉出火枪兵,对敌人进行一轮射击,紧接着让他们对敌人进行反冲锋。
“大改革”前的伊利比人由于内部民族较多,长年处于内战状态,综合实力在新世界里一直很排的比较靠后。在“大改革”结束后,伊利比人以联邦的形式组成同盟,虽然偶尔还会发生内战,但在外族的敌人出现时,伊利比人就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据可靠情报称,莫加尔状态有点像二十九村里——不,准确来说是像没有里弥神社和大集市的里弥神社。那里只有村落,城市都失踪了,国王的城堡和军队也不知所踪,一直处于无人管理,无人保护的状态。”
在听了麦尔对都古人和伊利比人的介绍之后,宜姗结合自己掌握的情报,推测起莫加尔归顺撒勒斯的原因。
“我听说撒勒斯人在‘大改革’之前是一个非常喜欢扩张的民族,莫加尔只能组建出长枪兵部队,根本打不过撒勒斯人,所以才会归顺他们的吧?”
所谓的“大改革”,是伊利比人根据格瑞拜伦斯的理论,在伊利比诸国实施的武力变革。接受了新思想的伊利比人组建成革命军,推翻了旧贵族,在自己的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在伊利比诸国都完成变革之后,伊利比人就以联邦的形式组建了“伊利比同盟”。
“我看未必。”麦尔摇了摇头,“按照你的说法,莫加尔同样打不过伊良人,按理说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应该保持中立才对,谁赢了他们就归顺谁。可是刚才你已经说过了,莫加尔人似乎更想接受撒勒斯人的统治,这就和你的猜测矛盾了。”
“嗯……确实是这样。”
宜姗嘟起嘴来,把头歪到一边。
“也许……也许永山王对莫加尔人不好呢?”
“有这种可能性,但这也只是你的猜测而已,没有实际证据,无法因此下定论。”麦尔顿了顿,“我也说说我的猜测吧。”
“嗯。”
“我觉得这应该和都古人的制度有关。”
“和制度有关?”
“没错。刚才我不是说过吗,都古人习惯将士兵分为三六九等,其实他们对人也是如此。都古人实行的是类似于泰容人的贵族统治,但是都古人的贵族阶层只有皇帝和国王,以及他们的亲族,他们是都古人中最尊贵的阶层。在国王以下就是大臣和各级官员,他们以及他们的亲属是都古人中的次等阶层。在他们之下是居住在城市和城堡里的自由民,他们是第三等阶层。再次就是生活在村落里的自由民,他们是第四等人。最后是奴隶,他们没有人权,最下等的人。”
麦尔说到这里顿了顿,宜姗见他不继续往下说,便疑惑的歪了一下头。
“这不才五等吗?还有四等呢?”
“呃,那只是一种表述手法,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麦尔尴尬的笑了笑,继续说道。
“都古人的村落和泰容人的村庄是完全不同的。都古人的村落就相当于一群奴隶主养了一大群奴隶,奴隶主用武力威胁等手段控制奴隶给他们干活,自己不从事生产。每个村落的奴隶数量都会远远的超过奴隶主的数量。按照老爹的说法,奴隶主和奴隶的比例不
会低于1比1,通常是1:2到1:3之间。同时市民是村民的奴隶主,并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奴隶,大臣和官员又是市民的奴隶主,皇帝和国王又是大臣和官员的奴隶主。”
听到这里,宜姗觉得有点乱,便抬手示意麦尔先停一下,等她捋顺了思路,才示意麦尔接着往下说。
“也就是说,都古人是逐级向下剥削的,唯一不受剥削的只有皇帝和国王。都古人的皇帝是选举产生的,只是一个负责在国王们出现争执的时候,负责做出仲裁的人。在大灾变之后,都古人的皇帝增加了一个军事职能,不过那是题外话,我们以后再谈。”
“由于村民是不从事生产的,市民也是不从事生产的,大臣和官员还是不从事生产的,皇帝和国王更是不从事生产的,都古人的一切需要都只能靠压榨奴隶来获得。这就给了奴隶们很大的压力,也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祸根。”
“大灾变爆发后,莫加尔地区失去了国王和城市。也就是说,村民以上的三个剥削阶级突然就消失了,使得村民和奴隶的压力大大减少。然而压力减少的代价,就是军事实力的绝对性削弱。撒勒斯人因为喜爱扩张,所以派兵入侵了莫加尔,莫加尔人因为无力抵抗,所以主动归顺于撒勒斯人——到这里为止,我的看法和你之前的看法是相同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莫加尔人是被迫归顺撒勒斯人的,他们为什么会在这场战争中倾向于撒勒斯人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都古人的制度,再来看看伊利比人的制度。大改革前的伊利比人是王政制,国王是由公民推举出来的。国王以下是议事院,议员们也是公民们推举出来的。伊利比人没有奴隶文化,只会强迫罪犯服各种各样的劳役。公民们各司其职,根据王权法服从国王和议事院的领导。”
“在大改革前夕,王政**,议事院变成国王的傀儡,但即便如此,伊利比人依然享有公民权利,并可以保留武器。大改革前的伊利比诸国基本都是公民志愿兵制度,国王要依赖公民兵打仗,所以就算国王再昏庸,也不敢对公民做出太过分的事来。”
“反观都古人,都古人的奴隶是没有人权的,就像泰容人的牲畜那样,就算是被随意宰杀也没人会管。我觉得撒勒斯人在占领莫加尔后,应该是在那里实施了改革,推翻了当地的奴隶制度,并因此获得了奴隶们的感激。在大改革之后,现代伊利比文化又在各国传播开来,这种提倡平等自由的文化很容易引起莫加尔人的共鸣,所以他们才会在战争中站在撒勒斯人这一边。”
麦尔在说完这段话之后缓了口气,然后耸了耸肩。
“但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没有实际证据,不能因此下定论。”
宜姗被麦尔的话惊得目瞪口呆,已然被他给说服了。
“……不,你说的对,事情一定就是这样的。”
“不不不,事情不一定是这样的。”麦尔连连摇头,“我说的话只是单纯的符合逻辑,但符合逻辑的话不一定是事实。”
“诶?符合逻辑的话,就应该是事实才对啊?”
“不,并非如此。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不小心打碎了你的杯子,我怕惹你生气,就弄了几根猫毛放在桌子上,和你说杯子是猫打碎的。”
“你这不是造假吗?”宜姗不悦的说道。
“是啊,但是猫毛就在桌子上,这说明猫可能来过这里,所以杯子就可能是被猫打碎的,这种说法完全符合逻辑。但它却不是真相,因为杯子只是我不小心打破的,是一个偶然事件,根本没有逻辑性的前因后果。如果硬要说有,那这其中的逻辑只有一个,就是‘我不小心碰到了杯子’,然后‘杯子被摔碎了’,仅此而已。”
麦尔询问般的向宜姗摊开双手,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那莫加尔到底为什么会站在撒勒斯人这边呢?”
“我不清楚。”麦尔耸了耸肩,“我可以说出我的猜测,但你要是问我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只能回答你,我不清楚,因为我确实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嗯……”
宜姗深深的皱起眉头,表情变得纠结起来。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麦尔苦笑了一声,“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和咱们俩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你不用为此而纠结——不过你纠结的样子真是蛮可爱的。”
“什——”
宜姗的脸蛋“噗”的一下红到了耳根,她紧闭着眼睛,无意义的挥舞起双手。
“你这家伙突然胡胡胡说些什么呀!我们明明谈的是莫加尔的话题吧!为什么突然就扯到我身上来了!我……我我我我可爱什么的,这种事全梁月城都知道!才不用你来说啦!你这是奉承吧!是奉承吧!你奉承我到底是有什么企图?!是……是是是是是是不是想……想想想……想……想要……”
说到这里,宜姗的大脑“嗡”的一下当机了,滚烫的脸颊几乎能冒出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