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正文 第九十一章 昆都仑汗

正文 第九十一章 昆都仑汗

书名:日月当空照中华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哼哈大王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即使是这一切都布置下去之后,崇祯皇帝的心里也还是没有底。若是西北、西南都乱了,再加上一个关外,大明朝的烂摊子就更难收拾了。

    所以当他接到陈仁锡的密折奏报,知道了发生在喀喇沁部的事情之后,简直是大喜过望,禁不住在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之中,当着一众太监宫女的面,就高兴的笑出声来,难得地从书案后面站起身来,一边走动一边连声说好,大声叫好之余,嘴里还念念有词,隐约说着什么曹文诏、曹变蛟等人名。

    侍立在一侧的太监宫女们,也是第一次看见皇帝这样,高兴到了手舞足蹈的程度。王承恩当然是打心底里高兴,这几天来因为西南的叛乱,皇帝茶不思饭不想,始终忧心忡忡,难得哪个大臣上了折子居然让皇帝这么高兴。

    正想着,突然听见皇帝说道:“王承恩,速去传张惟贤和吴惟英前来见朕。”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对明末发生在西南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但他对发生在东北的事情可实在是太熟悉了。

    历史关于这个喀喇沁台吉布尔哈图的记载不少,其中只有一句话,是他后世之时自打看见它就始终忘不了的。

    历史上,崇祯二年九月,敖汉部首领衮楚克劝降了喀喇沁,与喀喇沁诸部会盟后,喀喇沁部的台吉布尔哈图,来到了后金都城盛京,觐见后金汗黄台吉,说出了进攻明朝的道路,清太宗实录的记载是这样的:“喀喇沁台吉布尔噶都,曾受赏于明,以熟识路径,今为向导……”

    如今,领着第一次绕道蒙古进攻大明的这个蒙奸带路党,应该不会再倒向后金了吧。

    当然了,如果这位崇祯皇帝以前对西南地区或者奢安之乱,多了解一点的话,他就会知道朱燮元的厉害了。

    因为,在历史上,奢安之乱最后就是朱燮元领着平定的。朱燮元不仅杀了奢崇明、安邦彦这两个超级土司首领,而且平掉了一批云贵川的土司头目,凡是不服朝廷管理的,全都抓了杀掉,收回了大量山林土地,从粤西到云贵,再到四川,建立了完成的驿站系统。西南许多传承千年的土司家族,都被朱燮元连根拔起,从此彻底巩固了后世西南诸省的版图。

    朱燮元打造的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了满清时代的雍正年间。要说雍正干了什么好事的话,那么在西南土司管辖地区搞改土归流,应该算是一桩吧。雍正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行改土归流,就是当年朱燮元在平定奢安之乱后给后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朱燮元,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虽然是读书人,文官出身,但是杀起人却是一点也不心慈手软,甚至比很多武将都要心狠手辣的多。

    所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明代的科举制度,后世许多人诟病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认为这个八股文祸国殃民什么的,实际上八股取士发挥的作用,要比许多人想象的好很多。

    这么说吧,写不好八股文的未必是蠢材,考不上进士的人里面,当然还有大量的人才,但是能写好八股文的,却一定不会是蠢材,对四书五经不掌握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你的思维能力、思维层次不达到一定高度,你是不可能写好八股文的。

    八股取士持续了七八百年的历史,绝对不是现在人们想象的那样,搞出来就是为了束缚读书人的思想或者奴化他们什么的。而朱燮元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八股文写的很好,而又有超强治世能力的进士文官。

    这一点上,朱燮元有点像明中期的王阳明,作为王阳明的老乡,虽然文的方面,可能不如王阳明,但武的方面,却比王阳明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他在后世的名气没有王阳明大而已。

    总之,收到陈仁锡的密折之后,大喜过望的崇祯皇帝,很快就传来了当值的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和理藩院使军机参议恭顺侯吴惟英,一番交代嘱咐之后,命令两人立刻与内阁商议喀喇沁诸部,以及陈仁锡等有功之人的封赏办法。

    第二天上午,首辅李国鐠、阁臣徐光启,以及张惟贤、吴惟英等人,齐聚乾清宫正殿东暖阁,报告了封赏办法,最后议定,封喀喇沁台吉布尔哈图为归义王,以西拉木伦河以南、七老图山以北、努鲁儿虎山以西的草原地区为归义王领地,设乌兰哈达都指挥使司,以归义王布尔哈图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乌兰哈达都指挥使,其长子陈格尔巴图为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并令其入京师讲武堂学习;必勒格、德力格为乌兰哈达都司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

    与此同时,陈仁锡官升三级,由七品直升五品,以辽东镇监军御史身份,兼任蓟辽督师府左参议,武进士王振远为归义王府长史,兼任乌兰哈达都指挥使司指挥同知,许其与喀喇沁诸部通商,可自筹粮饷募集骑兵保护商路,并协助归义王布尔哈图征讨不服。武进士陈国威,为辽东镇监军标营副将,协助陈仁锡在宁远招募辽东汉民,编练监军标营。

    至于曹文诏所部,则奉命南下会州卫故地,在大滦河以北、武烈河与大滦河交汇处驻守,授予“武烈营”的番号,给员额三千人,曹文诏本人则由广宁游击直接升任蓟镇副总兵,以蓟镇副总兵职衔提督“武烈营”扩充编练事宜。曹文耀则接替曹文诏镇守广宁,并越级升任参将,曹变蛟、应时盛则分别越级升任武烈营前营后营游击。

    同时,赏给喀喇沁部银万两、粮万石作为封赏,另外给银四万两、粮四万石,由蓟辽督师府会同乌兰哈达都指挥使司赈济封赏乌兰哈达周边诸部,一应钱粮由蓟辽督师府先行垫支,并从宁远转运。实际上,就是由陈仁锡与布尔哈图一起,笼络西拉木伦河以南的东蒙古小部落。

    这里所说的乌兰哈达,是蒙语“红色山峰”的汉语音译,也就是后世的赤峰地区。但是当崇祯皇帝把整个乌兰哈达周边地区封赏给喀喇沁诸部作为领地的时候,这个地区并不完全属于喀喇沁,尤其是北部沿着西拉木伦河两岸分布着翁牛特、扎鲁特、敖汉和奈曼诸部。

    所以当几天之后,大明皇帝的圣旨到了喀喇沁部以后,布尔哈图也没说什么,很痛快地就接受了全部的旨意,包括令其长子陈格尔巴图入读京师讲武堂这样一道如同送子为质的旨意。

    因为布尔哈图很清楚,喀喇沁部联合陈仁锡等人,杀了敖汉部的台吉衮楚克,敖汉部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尤其是杀了科尔沁台吉斋桑着意栽培的长子吴克善,等于是断了喀喇沁投降后金的这条路,如今只能是跟着大明,

    一条路走到黑了。

    再说,大明对自己的确不薄,喀喇沁部并不是东蒙古诸部中最大或者最强的部落,但却得到了林丹汗都没有得到的“归义王”封号,在此之前只有强大的阿拉坦汗才得到过“顺义王”的封号。

    虽然蒙古人并没有多强的光宗耀祖观念,但成了东蒙古诸部中封爵最高的部落首领,布尔哈图还是相当的高兴。

    接到圣旨之后不久,陈格尔巴图、必勒格、德力格、青格尔泰等人,虽然分领的左右翼部落人口都很少,有的还不到两千人,但是也都被布尔哈图封为各部落的台吉,而成为归义王的布尔哈图,自然在这些小台吉们的劝进之下,在陈仁锡、王振远等人支持下,带着喀喇沁部的中军大帐移驻乌拉哈达,并在乌兰哈达建立王帐,自称昆都仑汗了。

    虽然布尔哈图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没敢大张旗鼓广邀乌兰哈达周边其他东蒙古诸部参与,但是这个情况是瞒不了多久的,因为投靠了后金的巴林部、敖汉部、奈曼部,距离乌兰哈达并不是很远,就在乌兰哈达东北方向二百里左右。可以说,从今往后,喀喇沁部与后金就更难走到一起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