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正文 第三三六章 天下地理

正文 第三三六章 天下地理

书名:日月当空照中华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哼哈大王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崇祯皇帝在武英殿中,向内阁和军机大臣们展示职方司制作的大明地形沙盘的时候,顺带着召见了前来京师任职的徐弘祖,而且为了方便他继续开展其未尽的地理探险事业,专门设立了一个皇明地理学会,这个做法虽然招致了一些大臣的劝谏和反对,但是却就此牢牢地抓住了徐弘祖这个地理学家的忠诚效死之心。

    一个人若是能够把自己的志趣与国家的事业完美地融为一体,那他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如今的徐弘祖就是这么想的。

    崇祯皇帝在武英殿里见完徐弘祖的第二天上午,徐光启亲笔书写的皇明地理学会的匾额,就在皇城北安门外的一处被夺爵流放的伯爵别院里挂牌成立了。

    而这个皇明地理学会的办公地址,顺其自然地也成为了徐弘祖在京师的立足安家之地。

    毕竟如今的这个皇明地理学会,除了皇帝这个会长之外,就只有他这个光杆理事一个人了。

    皇帝交给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自己实地探察过山陕河南名山大川的优势,协助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及其麾下的一干工匠,把大明北部九边各镇及其所在省份的地形沙盘制作完成。

    此外,就是皇帝交给他的第二项任务,利用皇帝从内帑之中拨给地理学会的五万银元,办理发行一个皇明地理学会的会刊《天下地理》。

    《天下地理》的刊名,还是崇祯皇帝亲自题写的。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说起来是个穿越客,但是这穿越客在后世也曾跟着后世时的领导附庸风雅地临摹过一段时间的颜体法帖,最重要的是,虽然灵魂是个穿越客,但崇祯皇帝的身体却依然保留着色之前的肌肉习惯和记忆,写起颜体字来,也是有模有样,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深知舆论的厉害之处,所以在自己能够完全掌控话语权之前,是绝对不会开放报禁的,好在这个时代虽然有许多民间文会诗社自办的会刊类的东西,但是还没有人有这样的头脑去创办什么报纸。

    若说有,那么就只有通政使司发行天下各驿站各衙门的朝廷官方邸报了。

    如今由于军机处的成立,更是由于当今皇帝对于朝堂机密事宜的高度重视,所以邸报也不会轻易刊发军机处的奏报和条陈,更不会轻易刊发督察院御史与六科廊言官们的上书言事折子。

    所有需要在朝廷邸报上刊发的东西,都必须经过崇祯皇帝本人的亲自批准。

    所以,如今这个时空之中,流贼或者建虏想要通过朝廷官方邸报搜集有关大明京师朝堂上的机密情报,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因为真正的机密情况,甚至包括朝廷之上的争议情况,都不可能再在朝廷的邸报上出现了。

    除了皇帝想让朝野之间更多人知道的消息,比如朝廷赈灾、免粮、开海等等消息,能够登上邸报之外,其他的一概受到了皇帝本人的严格控制。

    谁不经皇帝亲自的批准,敢于将已经递进了通政司的奏折或者弹章,私自公布出去,或者张帖在通政使司衙门口的邸报栏上,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重则抄家斩首,轻则抄家流放。

    二者必居其一,没有其他选择。

    这一下子,过去大明朝跑风漏气的朝堂,跑风漏气的通政使司,尤其是因为大嘴巴而跑风漏气的督察院、六科廊的御史言官们,也没有了机会再通过朝廷的邸报而大放厥词。

    当然了,这个时代也曾出现过类似报纸的东西,那就是揭帖,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揭帖类似于后世的大字报,其中充斥着的都是政治上的诉求。

    这种揭帖的出现,通常是在在野官员或者士子没有上书言事渠道的情况下发生的。

    不过,这种揭帖毕竟不是后世的报纸,因为多数都是一次性的而已。

    在明末的历史时空之中,朝野之间的舆论管控问题不是太严格,而是太放纵,处于完全没有管理的状态之下。

    任何人只要出得起钱,就可以出版任何书籍、杂志和刊物,朝廷之上也没有专门的衙门来审批管理这类东西。

    所以在整个江南,民间舆论完全被东林党人所掌控,朝廷的声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皇帝的声音,常常没有人能够知道。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状况下,大明皇帝在明末江南士民阶层的眼中,会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但是对于书籍的刊印出版这类事宜,崇祯皇帝不打算去约束,去压制,至多在将来某一天针对民间出版业立法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限制。

    书籍不是报纸,私人性和专业性更强,但是短期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却要弱上不少。

    所以只要民间不出现公开发行的报纸,崇祯皇帝就不打算主动去管理。

    《天下地理》是专业性的地理知识杂志,不问政、不论证,也不议政,当然可以公开出版发行,而且在大明的范围之内,传播的越广越好。

    当然了,这样的出版物恐怕还不如朝廷的邸报有市场呢,刊印发行之初肯定跟皇帝出资赞助的其他产业样,绝对是个赔钱货。

    但是这样的事情,对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额来说,就算是赔钱赔上一百年,也得干起来再说。

    至于天下地理的内容,那可是有现成的好东西。

    那天崇祯皇帝接见完徐弘祖之后,临出宫之时,徐弘祖献上了自己这两年刚刚开始总结记录写出的三卷《游记》。

    这三卷用蝇头小楷写就的《游记》,煌煌三十余万言,里面虽然有不少游山玩水之际的文人情怀,但却也包含了很多地理学上的真知灼见。

    崇祯皇帝拿到之后自然大喜过望,这可是徐霞客游记头三卷的手写真本啊!

    但是为了让这些有价值的地理记录尽快流传开了,影响带动更多人去搞地理大发现,崇祯皇帝一边下令让史可法、吴伟业这些身在翰林院、每天闲得蛋疼的修撰、检讨、庶吉士们尽快誊抄一份留存,一边也下令徐弘祖,在《天下地理》创刊之后,连载这些地理学笔记。

    除此之外,皇帝还让徐弘祖将郦道元的《水经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以及老祖宗《山海经》等华夏地理学名著,一起分期分批地在《天下地理》之上进行不间断的连载、考证和注释。

    为了做好这些皇帝亲自交办的工作,很快,徐弘祖就不得不赶紧写信邀请自己在地理研究方面志同道合的一些朋友,比如陈翰辉、季孟良、莲舟和尚等人,以及写信让自己的长子徐屺,前来京师帮助自己,一边打理皇明地理学会,一边编辑刊刻《天下地理》这本钦定的杂志。

    毕竟徐弘祖本人还需要参与兵部职方司为武英殿制作大明地形沙盘的任务呢,在九边之外的两京十三省地形沙盘全部制作完毕之前,实际上也并没有多少专门的时间,去处理皇明地理学会和《天下地理》的一应具体事务。

    对于这种具体的事务,崇祯皇帝当然也不会去干涉,而且也没有必要去管那么多,给你任务,然后给你名义,再给你经费,剩下的事情就得完全由你自己想办法去完成了。

    这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贯用人做事的套路了。

    不过这样的套路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得到了皇帝的充分信任。

    如今的徐弘祖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与各种老奸巨猾的京官朝臣们打交道,处理繁琐的政务,肯定不是他的长项,也不是他的志趣所在,但是对于地理学会的事务,以及皇帝交办给他的刊刻《天下地理》杂志的事务,他却肯定会主动想尽办法去干好。

    因为这既是他的能力之所及,又是他的志趣之所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