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正文 第六四五章 示敌以弱

正文 第六四五章 示敌以弱

书名:日月当空照中华  类别:美文同人  作者:哼哈大王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居庸关北关城上的主门叫作永胜门,上面修造有一座两层的城楼,城楼上有一面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

    原本位处居庸关比较偏北靠前、较为险要位置的北关城楼,随着城门外那座新瓮城的修建,也一变而成为了北关城的中心了。

    崇祯皇帝这次来到这里,将这处永胜门上的箭楼命名永胜楼,然后决定御驾停留居庸关期间,就在永胜楼下榻住宿。

    文震孟、江应诏等人在关城内部事先备好的文昌宫、总兵府等几处可以作为行在的住所,也没有白白准备。

    此时根据崇祯皇帝的命令,这几处地方,都成为了行在临时内阁和军机处的办公住宿之地。

    就在抵达居庸关北关城的当天晚上,崇祯皇帝在阁臣徐光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王国兴、直隶总督南居益,以及一帮御前侍从武官的陪同下,挨个接见了五军营、三千营,以及从昌平顺路带来的昌平营的头头头脑脑们。

    崇祯皇帝能够亲临居庸关,对于驻守在京西密云、昌平、居庸关一线的京营和北直隶地方将领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这说明了当今皇帝对他们这些人的充分信任,是对他们的忠诚和能力的一种认可。

    皇帝但凡对他们这些营头有一点疑心,也不会亲身来到居庸关啊!

    其次,在皇帝的亲自指挥下作战,或者说跟在皇帝身边作战,这个感受是与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通过圣旨指挥数百里乃至数千里外的战斗,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

    对于皇帝来说是如此,对于那些身在一线需要冲锋陷阵的士兵来说更是如此。

    最起码皇帝就在居庸关的关城之上,任何一个将领甚至是哪一部士卒的表现如何,都会直接落入皇帝的眼中。

    这一点对于这些打了多年仗甚至是打了半辈子仗的将领们来说,尤其意义重大。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每当中原王朝的皇帝们决心御驾亲征的时候,前方将领士卒的士气,会瞬间高涨许多的原因。

    而当崇祯皇帝在居庸关北关的永胜楼内,一拨又一拨地接见了五军营、三千营、昌平营的将领们,特别是再一次看见黄得功、虎大威、猛如虎和吴三桂、刘廷杰这些光耀后世的悍将如今皆为所用,心中也是欣喜不已。

    不管时代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大将之才尤其显得重要。

    明末的将才其实并不少,但在原本的历史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死在了围剿流贼的战场之上。

    如今眼前的几个,倒有一大半都是早早地就死在了与流贼的作战中。

    这一世,这些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不大不小的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都没有被崇祯皇帝派到西北的剿贼战场上去。

    而西北的流贼也是旋起旋灭。

    崇祯元年突然爆发起来的十数万流贼大军,如今只剩下一两万人,正分作了数股,流窜在或者说蛰伏在吕梁山北端的莽莽群山之中,与坐镇静乐指挥延绥军步步为营督军进剿的孙传庭,上演着老鼠和猫的游戏。

    不过对于残存在晋西北山区中的这些装备低劣的流贼,如今已经渐渐地拥有了京畿工业区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只要大明朝的北部边境重归安静,那么剿灭这几股流贼,如今几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一次,崇祯皇帝在居庸关接见了一大批青壮年的将领,并且户部拿出了大批真金白银的崇祯银元,对此次跟随守关的各营将士进行犒赏。

    当天夜里,草草吃过晚饭的崇祯皇帝,再次带着身边的几位重臣,在永胜楼中,召见了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马世龙、五军营总兵官江应诏、三千营总兵官王廷臣、昌平营总兵官吴国俊,商议守关事宜。

    崇祯皇帝说道:“卿等今日也都看得清楚,以居庸关地势之险要,城防之完备,朕又亲率近卫军第一镇前来助守,凭关御敌,将建虏挡在关下,应当不是问题。

    “只是朕亲来此地,若不能在此取得一场大捷,未免美中不足,留下遗憾。”

    说到这里,看见众人都抬头望向自己,眼神之中有惊疑,有不解,有担忧,崇祯皇帝赶忙接着说道:

    “卿等放心,朕轻易绝不离开关城,不会去学英宗,朕的身边也没有王振!”

    本来听了皇帝此言,心里有话要说的南居益,当下也闭了嘴,终究没有张口,这时只听皇帝又说道:

    “今夜再召大家来,就是要商量出一个办法来,如何将建虏大军引入军都陉中。

    “最好是引得奴酋黄台吉亲率建虏大军来攻居庸关!”

    崇祯皇帝面带微笑地说出这句话,在场参加御前会议的各个大臣、总兵,立刻就明白了眼前这个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

    这些人要么是宦海沉浮多年的高官,要么就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皇帝此话一出,哪个还能不明白皇帝想干什么!

    作为奉旨镇守居庸关的五军营总兵官,老将江应诏说道:“若建虏没有重炮,他们拿居庸关就将毫无办法。

    “以此而论,陛下来此坐镇,若单是凭关固守,我军可说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陛下若想凭借居庸关一带之关山巩固、城防完备,给予建虏大军以重创,使之今后再不敢生出南下之意,那么如今之计,莫若示敌以弱!”

    江应诏的话刚说完,徐光启就说道:“不错!江总兵此言,正合兵法之道!

    “我兵强而示敌以弱,我有备而示敌以无备!以此助长建虏侥幸之心,或可诱敌冒险深入军都陉火中取栗也!”

    江应诏与徐光启两人的话一前一后说出来,永胜楼中众人都是点头赞成。

    崇祯皇帝也是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众人,仿佛是在思考,又仿佛是在等待下文。

    这时,此次奉旨伴驾的直隶总督南居益,先是突然冲着昌平营总兵吴国俊一拱手,然后紧接着对皇帝说道:

    “若说示敌以弱,陛下的近卫军第一镇,以及五军营、三千营,都是一时强军,替换上城亦难说弱也!”

    说到这里,南居益一指吴国俊,接着说道:“而臣直隶总督府节制之昌平营,近年来向以守卫昌平皇陵为职责,去岁以来更是监修德陵为专职,比之近卫军、五军营、三千营,怕是有所不如!此正是其用武之地也!”

    南居益这话说完,吴国俊面红耳赤,尴尬非常,而永胜楼中众人,包括崇祯皇帝在内,都是莞尔一笑。

    昌平营的前身是昌平镇,不过这个昌平镇时设时撤,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的时候,蒙古部的瓦剌与鞑靼相继崛起,对大明京师威胁较大,因此,昌平镇曾经也是一个大镇。

    不过后来蒙古衰落,土默特部归附之后,漠南威胁解除,昌平镇渐渐降格而至于撤销,只留下一个昌平营,设了一个昌平副总兵,归属蓟镇管辖,专责京西北一带防务。

    等到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上来以后,对这些传统的营头都不怎么看得上,而昌平营恰好又在昌平一地,干脆就让他们参与了德陵的修造工程。

    这么一来,五军营也好,三千营也好,改编淘汰下来的老弱人员,就都被一股脑地安排到了昌平营去。

    不管好歹,到了昌平营中至少还有饷可拿,有粮可领,有饭可吃,总归有个地方接受,比完全遣散了好。

    这样一年下来,昌平营的人数倒是呼呼呼呼地增加了不少,由原来实有两千多名老弱,一下子翻了三倍,俨然成了一个实有六七千人的大营头了。

    吴国俊也因为守卫皇陵,监修德陵有功,被崇祯皇帝一封口谕给升格成为了昌平营的总兵。

    但是,这个昌平营的战斗力就十分抱歉了,

    日常除了负担整修昌平皇陵区的任务之外,就是与那些看守皇陵的太监们一起开荒种地,进行屯田了。

    而崇祯皇帝之所以同意让吴国俊领着他的昌平营前来,其实就是在南居益的建议下,将他征做辎重工程营来使用的。

    这样还免了南居益征发北直隶百姓为随军民夫的麻烦与花销。

    此时众人说起这个示敌以弱来,自然很快就想到了近在眼前的吴国俊所部昌平营了。

    经南居益一提,崇祯皇帝点头,此事遂定矣!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