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石炭取暖,古已有之。《汉书》有云‘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何来杨琳为人先一事?”
听到郭威的问话,杨琳不慌不忙回答道。在知道因为石炭炉子被人告了之后杨琳就在想着如何给自己辩解。因此回答起来更是连思考都省了。可惜杨琳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更多古籍之中关于煤炭使用的记载,不能给自己的话增加信服度,然而他却知道煤炭的使用早在宋朝时候就已经十分普遍。
记得曾经观摩《清明上河图》时,解说就指出画中有细节表明汴梁居民曾烧煤炭取暖。想来也不难理解,北宋汴梁人口超百万,这些人冬天取暖如果全用木柴一个冬天怕是要烧掉一大片森林,除了煤炭杨琳想不到其他的解决方法。
经过宋末到明初这百年的战争,人口密度大量降低,对煤炭使用的需求开始减少。可大明朝时的北京城少说也有几十万的人口,冬季取暖必然也需要煤炭的支撑。
所以,这个锅杨琳不背。杨琳一句话就把郭威给自己的罪名给顶了回去,从根本上切断了背黑锅的可能。
“本官也不与你多说,本官且问你,你可知这石炭烧了是会死人的?”
被杨琳拿话堵了回去,郭镇抚开始耍赖皮了。
“大人,你可曾听过有人因为吃河豚入罪的?”
突然被杨琳扯开话题,郭威一愣。河豚有毒,听说过有人用河豚毒死人入罪的,可吃河豚入罪的他还真没听说过。可这杨琳突然提这个做什么?转眼一想,郭威就明白了杨琳的意思。
“好啊!那你是有‘吃河豚’的办法喽?”
郭镇抚的话已经说得如此直白,杨琳哪里还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大人!在下曾经遇到过一名南方来的商人,从他那里学到过一些使用石炭的注意事项,以及……”
在“以及”这里杨琳故意微微停顿了一下,吊足了郭威胃口之后他这才继续说了下去。
“以及如何改良用石炭炼铁的法子!”
果不其然,等杨琳说完,郭威的呼吸都加重了几分。
改良炼铁的法子?单单听到这几个字就够让郭威心动了。无论是什么时代,自从人类发现了钢铁之后,钢铁就是权衡国力、军力的最重要指标。要不然草原上的鞑子们也不会千方百计连废铁都想要弄到手。
鞑子们缺铁,辽东的明军一样不富裕。辽东二十五卫每一卫都下设铁场百户所,除却提供辽东所需的兵器、农具之外,还缴纳部分充当税收的“额铁”。《全辽志》就有记载,最多一年二十五卫共缴纳了两百吨左右的额铁。
多么?不多!后世那些多如牛毛的小铁厂一天都要生产几十吨的铁。要知道辽东几百年后可是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国内首屈一指重工业基地的地方。
若是能够改良炼铁的法子……
不需要能提高太高的效率,但凡能够有点效果,其中的功劳都够自己受用不尽的。
在辽东特有的军政体系之下,负责行政方面的官员地位是没办法跟手握兵权的将领相比的。自己在这个镇抚的位置上呆的也够久了,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被提拔为实权的千户……
心里想着,郭威已经拿定了注意。
“好!既然你如此说了,本官就给你个将功赎罪机会。明日起,城南铁场百户所的蒯百户会上门找你。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若这能如你所说。本官做主,之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如若不然……”
这是强买强卖啊!
听到郭威话,杨琳在心中腹诽不已。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接下了这个强行安插给自己的任务。
之前开口说出这一点的时候,杨琳就已经猜到了会是这样一种结果。因此他倒也没有多少抵触。冶金确实不是杨琳的专业,不过以后世掌握的知识,随便提出一些就能对炼铁的技术进行不小的改进。杨琳也不担心完不成郭威交给自己的任务。
至于说将这些知识白白拿出来是否值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杨琳不是敝帚自珍的人,这个时代特殊的环境也决定了杨琳不可能利用这个去发财。而反过来,提高大明朝的冶炼水平,提高钢铁的产能相应的也就等于提高了明朝军队的战力。这也算是给自己买了份平安符不是?
见杨琳爽快答应下来,郭威忍不住对杨琳称赞一番。称赞过后,郭威端起了案边已经凉透了的茶杯轻啜了一口。
看见郭威的模样,杨琳明白人家这是下了逐客令了。识趣地他自然不会赖着不走,“那……大人,我这就可以回去了?”
说话间他还有些不太敢相信,事情这样就算解决了。
“难道还需要本官再差人送你回去么?”
郭威一挑眉毛问道。
“不……不用了!回家的路在下还是认得的。”
打了个哈哈,杨琳赶紧起身告辞离开了。到了门外,自然有人带路将他送出了镇抚司衙门。
送自己出来的那人返身离开前杨琳没忘了嘱托对方向老丁告知一声。
回头再次看了一眼夜幕之中的镇抚司衙门,杨琳这才离开了。这一日来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喊冤下狱、上堂受审、牢狱惊魂,每一桩拿出来都够让人后怕。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难度,原本只是想做一个富家翁了事,而现在看来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还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送走杨琳之后的郭威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站起来躬身站到了一旁。然后听到脚步声响起,一人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
“你处理的很好,若是此事能成,自然少不了郭大人你的功劳!”
听对方如此一说,郭威脸上不禁露出了喜色。
“在下不敢贪功。这全都仰赖小姐您慧眼如炬!”
“呵呵!郭大人不用客气,这件事当中我并没有出什么力。接下来还需要郭大人你多用心了!比起我李檀来,辽东更需要郭大人这般忠于国事的栋梁。”
说完,李檀也不多做停留便离开了镇抚司。
看着李檀的背影,郭威兴奋地握了握拳。比起杨琳的保证,李檀的一句夸奖更能让他觉得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