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吕屏气凝神的看了菜谱好半天,方才好奇的问起来,对了,小二,请问这个是个什么东西呀,上面写着什么糊汤粉的东西?难道是说汤糊了?实在想不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二微微一笑的说:“这可是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而这糊汤粉的汤汁,是用两三寸长的野生小鲫鱼熬制成的,天然环境下,自然生长的野生鲫鱼,肉质密实、紧凑,味道异常鲜美。我们都是头天买回活蹦乱跳的小鲫鱼,然后将鱼剖洗干净,放在文火上,整整熬一个通宵。鱼肉熬得不见形,鱼骨几乎熬化了,鱼肉、鱼骨髓全融进了汤里。用鲜活鱼彻夜熬制出的鱼汤,味鲜汁浓,回味带点清甜,含在嘴里,唇齿留香。而用来做糊汤粉的米粉,是用籼稻米磨成浆制成的,米粉像线粉一样细,洁白细长,口感柔韧有劲。”
曾吕开心的说:“那好,给我来一碗吧。”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的说也要吃上一碗。小二利索的跑到后厨去吩咐去了,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飘散了过去,只见后厨那位下粉的大厨,动作娴熟的用木勺舀起半勺鱼糊汤放进碗里,再用竹捞子盛上一把洁白的米粉,在沸腾的开水锅里烫几下,捞起,动作麻利的放进盛有鱼糊汤的碗里,再从容不迫的撒上葱花、萝卜丁等五颜六色的佐料,真是看着就美不胜收,五彩缤纷,秀色可餐,一会儿功夫,小二就兴冲冲的端着香气扑鼻的糊汤粉和热气腾腾的油条喜气洋洋的过来了。我们则学着旁边桌子食客的样子,像模像样的用手把油条掐成寸长,轻轻的放进碗里。酥软、绵长的热油条,浸进汤里,发出滋滋作响的声响。我们赶紧迫不及待的吃进嘴里,真是香气扑鼻,美滋美味,名不虚传。
胡娇娇吃得满口留香,喜滋滋的说道:“对了,这个糖蒸肉——”小飞嬉皮笑脸的对我说:“我刚刚一不小心居然听成了唐僧肉,吓我一跳,我以为我们成了西游记里的妖怪呢。”我笑嘻嘻的说:“确实,我也有同感。”只听胡娇娇继续眉飞色舞的说道:“我心有灵犀的感觉还不错,我想来一份。”那小二赞不绝口的说:“看来客官眼光不错,这可是我们湖北著名的传统蒸菜之一,它与沔阳三蒸一样,享有盛名。黄陂人民讲究“糖蒸”,每逢年节喜庆饮宴,要做一道香醇色红、象征甜蜜美满、象征甜蜜美满、喜庆祥瑞的佳肴,它就是糖蒸肉,以此作为待客上菜。”
小飞窃窃私语的对我说:“我知道这道菜,据说这道美肴还与宋代苏东坡有些渊源,不过这位鼎鼎有名的名人现在还没有出生呢,传说,宋代著名文学家和美食家苏东坡,在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湖北黄州时,曾游黄陂木兰山讲学。其时慕名求学者甚多。此事却又为权贵得知,上疏朝廷诬蔑苏东坡,聚众黄陂,诽谤当朝。宋神宗偏听奸言以后,派人明察暗访来至黄陂讲学处所时,并未搜集到诽谤之词,于是别出心裁,以面试学生来寻找破绽加罪东坡。随即,那考官遂远指小塔曰: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学生一时窘迫,纷纷举手摇头无言。这时,来人向东坡叱责道:你哪里是在讲学,分明是借古讽今别有所图,为何竟无一人能对答上来?东坡听后,冷冷一笑道:你的上句,学生不是一一以手式作了答对吗!来人不禁追问:所答何词?东坡轻蔑地答道:“学生纷纷以手答曰玉手摇摇五指二短三长何以说无人答出。至此,来人一听便哑口无言灰溜溜地离开东坡而去。在场的学生却对东坡的学识胆略更加钦佩。当时,为了酬谢老师,学生们买来东坡喜食的猪肉和红、白糖。粗心的学生一时不慎,将糖和猪肉混在了一起,正在抛留难定之际,东坡见此状况,慢步走来信口念信:咸闲官客不屑去,甜添豕豚堪称鲜。暗示帮闲客人已走,现有糖和肉何不混同就餐以饱口福呢?于是,在东坡指导下,学生们将猪肉、糖酌加入其它调配佐料等,拌匀后一起蒸而食之,别有风味,众皆叫好。从此,糖蒸肉的制食法,便在当地沿传下来。“我赞不绝口的说:”原来如此,小二,我也要一份这个糖蒸肉。”一会儿功夫,几大盘香糯可口,入口即化,美轮美奂的糖蒸肉就上来了,马上被垂涎三尺的我们一扫而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