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将这剑招差不多弄清楚了,期间有一些死硬的东西在轩辕也已的帮助下解决,龙弓子也勉强的能够将这套剑法的剑招打出来。
可是正如龙弓子之前想的一样,自己按照剑谱上面所练出来的剑法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也就是说根本不厉害。还没有自己在武当所学的太乙玄门剑厉害。
这期间也一直在寻找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可就是完全看不出所以然,原本一开始兴奋的他都被这剑招弄得失望起来。
轩辕夜一这几天也都陪着龙弓子,看到他这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还是摇了摇头,尽管练习的很认真,可按照这样练下去,不掌握其中的诀窍,就是练一辈子都没用。
“这套剑法不会是假的吧,我就知道这么强的剑法怎么会就这样平白无故的送到我的手上。”龙弓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有些被自己气到了。他认为自己练了一套假的剑法,所以才这样的。
这是轩辕夜一开口了:“你知道为何蝶恋花剑法能够被称作绝学吗?”
龙弓子回过头看了看大叔,摇了摇头。
“这一招剑法,重要的是在其中的意境。如果没有领悟出其重的意境,是不可能将它本身的威力发挥出来的。”
依旧没有明白轩辕夜一的意思:“大叔,这套剑法到底是不是假的啊?”
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一个问题。
“当然不是假的,而是你没有掌握真正的方法而已。这套剑法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蝶恋花剑法并不只是普通的剑招,他是一套有感情的剑招,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
轩辕夜一的这一番话,龙弓子是听得满头雾水,剑招就剑招,怎么还需要带感情?这不是在说故事吧。再说了这感情要怎么要用到剑招上面去?
不过转眼一想想,这段话虽然不理解,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既然是绝学那总得跟一般的剑法有不同之处,一下子就学会了,那就不叫绝学了。
“大叔,这情感是自己身上的东西,而剑法是剑法,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你刚刚所说的话。”
轩辕夜一站起身来从山头看向远方:“你可听说过人剑合一?”
“人剑合一?”这个词在龙弓子耳中还是第一次听到过,不过听上去好像挺厉害的样子。
“人剑合一指的只是人与剑的一种关系,人即是是剑,剑即是人,这也是大叔一直所追求的境界,但我今天想要告诉你的并不是什么叫做人剑合一。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情感的,包括这冷冰冰的剑,包括这的武学的一招一式,它们本身是死的,可使用它们的人是活的,只要你对它们付出情感,那么它们也肯定会与之回应。”
这一段说出对于龙弓子来说有不小的震撼,冥冥之中好像感悟到了什么东西,本来正好也是坐在地上的他直接开始冥想起来。
看到龙弓子这样的状态,轩辕夜一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己这侄儿还能有这样的本事。这样的状态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也可说是人生来的一种天赋吧。
这样一种状态叫做通冥,也就是说在突然感觉好像自己感悟到了什么之后就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再这样的状态当中自己其实是没有意识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消逝,醒过来之后自然而然的会领悟到一些东西,没有人能解释这是为什呢。据说能够拥有这样天赋的人,在数十万人当中还不见得能有一个。
龙弓子就这样冥想着,这一次的冥想持续到了天黑才醒来。
每次从这样的状态恢复过来,龙弓子就好像是睡了一觉似的,伸了一个懒腰,缓缓地睁开眼睛,整个人有些迷迷糊糊,发现眼前一片漆黑,还以为自己是半夜当中醒来了,正准备倒下去接着睡的时候,突然一愣,发现了有些不对,自己现在应该还是山头上,可是眼前什么都看不见,正巧今天晚上连月光都没有。
“大叔?”轻轻的呼喊了一声。
轩辕夜一从一开始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坐在之前的那块石头上面打坐,等着龙弓子醒来。
“冥想好了吗?”在暗中的轩辕夜一发出轻轻的声音。
一听到大叔还在这里,算是放心了下来。
“大叔,这天都这么黑了,我们还在山上,要怎么下去啊?”龙弓子问道。
先是听到轩辕夜一起身的声音:“能怎么下去?当然是走下去啊!”
大叔这一句话把龙弓子憋的半死,但好像又没有什么毛病。
然后轩辕夜一又一句话让龙弓子差点吐血:“这个山头我估计你闭着眼睛都能下山了。小时候你大晚上从房间里面摸出来来的最多的地方不就是这个山头。”
龙弓子汗颜,原来自己小时候那些事情大叔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跟着大叔一起回到了山下,林伯还给他们留了饭菜,饱吃了一顿之后修回了房间。
龙弓子回到了自己房间躺到了床上,今天那一会冥想,其实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收获了什么东西,也不能这样说,自己领悟到的东西,只是心里有个底,只是就连自己都不知道用什么话表述出来。
第二天,来到了山头之上。
“还请大叔指点,我想我现在大概能够明白一些大叔你之前所说的话了。”
“嗯。”轩辕夜一点点头,严肃的开始说道:“想要修炼这门剑法,首先你要将自己想象成一只蝶,蝶的性格有多少,这套剑招就有多少招,当年慕容基创出这套剑法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将这招剑法发挥至极致。所以这套剑法在你手中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实力。
心中错愕了一下,难怪当时慕容九州可以从四面八方将那四个人同时杀掉,又能够化为一道剑影将男子打败,原来是这么回事,龙弓子现在终于理解这绝学剑法有多么的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