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盼着提督大人再下江南就是,想着让提督大人看一看如今的泉州,哪怕他们能再看一看提督大人,能再叫一声提督大人也是好的。
如今提督大人终于要再次来到泉州了,他们如何能不感到激动?很多人掐着手指算着行程,翘首以待提督大人的到来。
算着行程越来越近了,原本就十分繁忙的码头上更是人山人海。就在这样喜气洋洋的日子里,蔚蓝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船队。
船队甫一出现在海面上,就被码头上的人注意到了,人群立即骚动了起来,虽然不确定是不是水师北上接提督大人的船队,但是算着行程的话很有可能是。
确实是水师的船队抵达泉州了,张知节站在船上饶有兴致的打量着熟悉的海面却又有些陌生的风景。
虽然还没有到达码头,但是张知节已经感受出来了,如今的泉州和他记忆中的泉州有很大的差别。至少泉州城又向外延伸了很多,泉州城的规模变得愈发的大了。
沈氏难得的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望着远处庞大的城市,笑问道:“那就是泉州城吗?”
张知节有些感慨道:“是啊,那就是泉州城!当初我怀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开海通商,一路南下冲破了重重阻碍,在泉州杀了几千人,终于重振水师,设立市舶司开海通商。一切都恍若昨日啊,实际上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沈氏闻言对这座新兴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张知节在这里留下了拼搏的脚印,也在这里缔结了传奇。
“说实话,当初你没有感到害怕?”沈氏俏皮问道,她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只听在泉州杀了几千人就知道其中的凶险。
张知节笑道:“害怕?当然是有的!不过倒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危,不是害怕自己的富贵前程。而是害怕失败,害怕错过这个这个大好的机会!”
“若是失败了,我大不了拍拍屁股灰溜溜回京,依然能在富贵乡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大明却会错过了中兴的良机。”
沈氏听了红着脸握上了张知节的手,柔声道:“如今大明盛世都是你一手缔造的,一定会名垂青史流芳万古的!”
张知节听了笑道:“没想那么多,别说名垂青史了,泉州城的百姓都还不知道记不记得我这个人!”
沈氏听了嫣然一笑道:“瞎说,如今大明的百姓谁不知道你?”
船队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港口,那会儿还在打趣自己的张知节看着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景象,顿时傻眼了,这是什么情况?
他原本以为会看到码头上繁忙的景象,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会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景象。这是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了吗?
码头上乌泱泱的全是人头,沈氏的脸色有些发白,她不明白这是发什么什么了,感到有些害怕。沈氏紧声道:“知节,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多人?”
张知节听了转头叫道:“常云呢?常云?”
其实常云也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场景,闻言立即一溜烟跑了过来,张知节问道:“最近泉州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这么多人聚集在码头上?”
常云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呢,摇头道:“国公爷,最近泉州没发生什么大事啊,很太平啊!”
就在张知节他们诧异的时候,码头上靠近海面的人已经认出来了海面上就是水师的船队。也就是说,北上接提督大人的船队回来了,提督大人回到泉州了。
就在人群的骚动中,船队终于停靠在了码头上。船上的亲卫们都十分紧张,码头上人头攒动不说,而且人群看上去有些躁动,这要是暴动起来他们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国公爷的安全。
就在张知节皱着眉头打量着人山人海的码头的时候,下面的人群开始呼喊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呼喊,听起来十分杂乱,张知节侧耳听着。
“提督大人!”“提督大人!”“国公爷!”。。。。。。提督大人真是一个很久远的称呼,现在已经没人称呼他提督大人了,都是总督大人或者是国公爷,虽然他仍然提督着锦衣卫。
船上倒是有一个货真价实的提督大人,那就是水师提督常云,只是和当年张知节这个提督大人的权势不可同日而语。
原本张知节以为这些人喊的是常云,但是很快张知节发现好像喊的是他。码头上人山人海其实都是来迎接他回到泉州的吗?
刚刚张知节还在船上和沈氏打趣,说泉州的百姓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他,原来泉州的百姓一日都不曾忘记,不但没有忘记,还聚集在码头上翘首以待他的到来。
常云感慨道:“泉州确实发生了大事,一手缔结了泉州辉煌的国公爷重回泉州了!国公爷,他们都是自愿前来迎接您的。”
沈氏小嘴微张,十分震惊的看着码头上的人山人海,这些人全都是来迎接张知节的?
徐光平看着这般情景,胸腔中的一颗心滚烫有力的跳动着,大丈夫当如是也!
海风好大,吹的张知节的眼睛有几分湿润,虽然码头上的这般情景传入京城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他心里又何尝不感到慰藉。且不说日后史书如何评价,他到底能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至少在这一刻他深刻的感受到,他所做出的努力都有意义。
张知节抬起右手来用力的挥了挥手,下面的人群顿时更加骚动了起来。张知节转头吩咐道:“准备下船吧!”他知道若是他不下船离开了码头,人群是不会散去的。
还好是前来迎接国公爷的,要不然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亲卫们还真不敢护送国公爷离开。所幸的是市舶司的人已经准备好了马车。
张知节带着沈氏等人下了船登上了马车,亲卫们列成两队护送着马车艰难的前行。好在百姓们都十分自觉的分出了一条路来,让亲卫们不至于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