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随后又颁布文官的退休年龄,太守一级的退休年龄定为55岁,令很多人不满。
不过现在州郡级官员大部分为高级文官,那些不满的人只是少数,起不到决定作用,这件事情也很过被广大官员所接受。
同时,高顺也提前了官员出仕的年龄,30岁之前便可出仕。
在用人上,也逐渐向制度化靠拢,比如李强的儿子是众人后辈中年龄比较大的,年满20岁之后,选择从军,也是从小兵做起。
典韦的儿子典满,未满20岁,看着憨厚,但是为人精明,紧盯世子,坚持做世子的护卫,后来已混到屯长级别。
关羽和褚燕的儿子年龄较大,也都是从底层做起,没有了他们父辈一来就身居高位的机会,现在大都做到军侯一级。
后辈中位置较高的,仅有程武和贾穆两人,皆为刺史之位,这属于当时特殊原因所致。
世子比较特殊,在18岁便已加冠,成婚,随后被高顺安排到周飞手下做文官,先从县主薄干起,典满则担任了县尉。高顺不敢大意,为世子配备了强有力的护卫,四屯陷阵营士兵,一部曲高级骑兵和一部曲高级步兵。
孔融对此颇有微词。
高顺美名其曰为锻炼,且规定,此后他的儿子,皆从县主薄一级干起。
此举堵住了众多文人的不满之情。
话说天下稳定,边郡平安,只有朝廷之人在痛苦挣扎,很多大臣被生活所迫,只得在长沙城外开荒种地,斯文扫地。
伏完贵为皇帝的老丈人,为朝廷的处境痛心不已,为了朝廷的未来,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最终,还是决定向皇帝建议,采取最传统的办法,联姻,不过联姻的对象却难以合适。
皇帝的儿女年龄都太小,即便与高顺的子嗣联姻也太小。
伏完便大胆的建议,由刘协娶高顺的女儿,并册封为贵人,若是高顺与皇帝陛下成为姻亲关系,定会善待朝廷,定不会取而代之了。
他的建议一提出,便遭到众人的反对,连刘协都感觉荒谬。
祢衡破天荒的把这条消息传回邺城。
别说高顺不同意,就是手下众将官也不同意。
想象历史上,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高顺可没这么大的魄力,每个子女都是他的心头宝贝;想来,他还是没有做枭雄的潜质,若是没有了解历史发展趋势的优势,若是没有系统的帮助,他绝无今天的成就。
对于伏完的建议,高顺一笑置之,随后,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农业建设上。
那时候的农业生产极为落后,高顺在中原地区兴修水利,推行精耕细作,轮耕,精选种子等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又推广土豆种植技术和棉花培养技术。
早在汉代,甚至更早以前,车师国便有种植棉花的历史,只是量非常少;中原地区此前也有棉花,只是当做花卉,用来观赏,不知其用途,一直到几百年后皆如此。
当时的汉字中只有带“丝”字旁的“绵”,而无带“木”字旁的“棉”,这个字是高顺首创。
在车师国的民众被迁移到冀州之后,他们所在的居住地,便成了高顺推广棉花的首选之地。
车师国众人对棉花的称谓为白叠子;产出后,车师众人大为震惊,所产出的白叠子与他们所种植的差距很大。高顺估计,他们此前所种植的棉花是应该是从波斯传来的印度棉或者非洲棉,产量低,棉绒短,且不易与种子剥离,在西域干燥的气候下,棉绒易断,只能纺织成很厚的粗布。
而高顺所提供的种子所产出的棉花,棉绒长,产量高,且棉绒与种子容易剥离;他估计,应该是杂交过后的品种。
高顺让高级工匠把大弹弓等工具传授给车师人,帮助他们改进纺织机,这使得车师人家家户户种植棉花,家家户户有纺织机,用织造的布匹换成钱,再购买他们的生活之需,生活水平比在车师国的时候大幅度提高,他们现在对高顺不仅没有怨恨之意,而充满了感激之情,令他们脱离了那里严酷的生活环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围村民见车师人种植棉花收入颇丰,家庭妇女在闲暇之余纺线织布也能获得许多收入,使得他们争相效仿,这可比当初高顺推广的时候简单多了。
高顺感叹,百姓如流水,重在引导,而不是强迫,否则将适得其反。
传播速度之快,令高顺动容,仅三年时间,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和兖州,几乎村村都有种植棉花的百姓,几乎家家百姓家中都有纺线机和织布机。
百姓又多了一生存之道。
加上高顺压低了棉花价格,棉衣、棉被成了百姓普遍的御寒之物,棉布的销量已占据麻布的三分之一还多。
高顺又在琢磨千层底布鞋和棉鞋,使用最便宜的材料,制作最耐穿的鞋子,让大部分百姓摆脱冬天穿草鞋的困境;现在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冬季,还是有大量的百姓穿不上鞋子,脚都冻裂了,让人心疼。
他前世生活在城市,对于千层底布鞋,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对制作过程更不了解,只得与众位夫人一次次的试验,众夫人在家内无事,也愿意陪高顺做试验,这可是接近高顺的好机会,获得高顺好感的好机会。
高顺相信,等棉衣、棉鞋等普及开来,便是他开发平州之时,这能大大扩大汉人向北部寒冷地区的扩张。
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高顺的试验品在外露面,引得百姓和商家效仿,他们开动脑筋,所改良出的鞋子,比高顺等人的试验品更加结实、耐穿、美观。
很多百姓因此喜极而泣,他们也能穿上便宜实惠的鞋子了,大多数母亲所做的第一双鞋子都是为孩子做的,其中包含的是浓浓的母爱。
高顺又让人做出了后世的裤子、衬衣等,在家穿着,轻松无比;高顺便赠送外人一些,方便传播。
体会到后世之物的好处,且高顺最近事情较少,便每日寻思改良物件,以至于邺城成为时尚之地,每有新物件的出现,很快就传向四方。
比如现在所有的官府官衙,已全部改为桌子和椅子,办公效率大增;连学校都配备的都是高桌高椅;略微富贵一点的百姓,也都开始在家中置办桌椅为主要家具;独轮小推车,像曲辕犁一样,也成为百姓家最普遍的生产工之一。
床也成为百姓家普通的家具,当然,北方寒冷地区,还是以火炕为主。
到兴平十四年春,世子已提升到县令,同年诞下一子,高顺非常高兴,为其取名高弘焘。
并制定了二十个字的辈份排序:弘德嘉常敬,裕瑞照恒祥,英祺盛永锡,绵毓源兆继。
高顺对儿子非常满意,决定明年将其招回,留守邺城,作为对他的锻炼;而高顺也可以放心的出去走走了,李强等人在家早就憋坏了。
比如开发南中,只有他带着系统人员前去,才是安全的,否则,很容易被那些土著偷袭,而他去的话,有系统地图,又不用携带后勤辎重,那就简单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