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最终还是确定了韦凌绝对不会是一个穿越者,同时这也让张楠十分的好奇,为什么王墨之要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一个纨绔子弟呢?
对于这个事情,张楠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算张楠想不明白,但是这也不妨碍老李同志的赐婚,最终老李同志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就在张楠和韦天物喝完酒的第二天早朝之上,老李同志便是宣布了这个消息。
虽然韦天物的心里面早已经是有数了,但是等到真正听见老李同志亲口同意了之后,韦天物笑的连眼睛都找不到了。
除过王墨之和韦天物成了亲家这件事吸引到了大家的注意之外,还有一件事,也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风浪。
此时的明月站在太极宫大殿里面正在百无聊赖的看着自己的衣服,心里面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明月的左侧,以御史台为首的文官集团一个个气的大有要背过气的架势。而明月的右侧,则是站着以程咬金为首的武将集团,他们倒是没有像文官那样吹胡子瞪眼,不过显然他们也是显露出来了一副绝对不会退让的架势。
老李同志扶着自己的额头坐在龙椅上面听着程咬金一个人和整个文官集团斗嘴,这场斗嘴已经是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了,就连李二同志都没有发现原来程咬金还有这样的口才。
一个人怼整个御史台那是丝毫没有惧色,相反倒是唾沫星子乱飞,有一副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的样子。
“皇上,女子为官不合祖制,还望皇上三思啊。”一个言官跳了出来说道。
对于老李同志来说,让明月入朝做官已经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了,而且老李同志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让步,那就是已经说的很明白,明月的官职只是一个虚位,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利,但是就算如此,老李同志在早朝时候提出来让明月为官还是遭到了言官集团的强烈反对。
其实这也不能够怪言官们,主要是在大唐女性的地位确实算不上高。
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用儒家思想作为它的统治思想,而儒家思想讲究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女人未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丈夫死后从子,还有夫为妻纲的约束。
一般的开国皇帝也都会设下后宫不的干政的祖训。
儒家思想里面的男尊女卑已经是深入人心,想要修改这个东西,至少在张楠看来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大唐可没有什么女权主义。
就算是贤惠如长孙皇后,她自己也知道不在老李同志面前多讨论关于朝堂的事情,现在要让明月入朝为官,对于那些以儒家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言官们来说,简直是在啪啪的打他们的脸。
“你们是不是傻?皇上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明月姑娘根本就不入朝堂,也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她就算来也是在空军上面挂职,我这个空军主将还没有说话,你们叽叽歪歪个什么劲儿?”程咬金一脸不满的说道。
要不是看在这是朝堂之上,程咬金估计已经要给这群油盐不进的言官们一顿正义的铁拳了。
“皇上,这女子何以能为将啊?”又一个言官跳了出来说道。
老李同志也是不胜其烦,看了看靠在柱子旁边的张楠,示意张楠赶紧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他不想在继续听这场闹剧了,张楠看见了老李同志的眼神也是立马心领神会,于是便是站了出来说道:“这位大人说的这句话在下实在是不能苟同。”
张楠一出生,言官们的目光都是被吸引到了张楠身上,就连一直低着头在玩自己衣服的明月也是有些惊讶的转过了头去,随后递给了张楠一个“你很棒棒”的眼神。
“清泉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畅所欲言。”老李同志也是十分的欣慰,看见张楠这幅胸有成竹的样子,老李同志就知道张楠肯定是有备而来的。
“难道皇上这么快就忘记了我们大唐军中也有这么一位女将军吗?”张楠缓缓的开口道。
听见张楠这么一说,老李同志也是面色一滞,不仅如此,还有那个有些上了年纪,平日里上朝比张楠还要隐身的柴绍,也是脸色一变,看向了张楠。
“朕如何会忘呢,想必清泉说的就是朕的三姐吧。”老李同志开口道。
没错,张楠口中的这位大唐的女将军,就是老李同志三姐,李渊同志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作为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的父亲打下江山的公主,平阳公主的胆识和智慧和老李同志还有那个十分有才华的隐太子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当然,这位传奇的女子最让人记住的并不仅仅只有她的战功,就连她去世的时候,也是哀荣至极。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六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
“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就有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不过却被护女心切的李渊同志给怼了回去。
再加上平阳公主的战功以及对大唐江山的作用,这件事也就顺利成章的进行了。
至此,平阳公主也变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张楠其实早都是想好了如果明月入朝有困难的话,就拿平阳公主来说事,毕竟有一个这么好的榜样在前,张楠自然是要拿战功赫赫的平阳公主来堵那群言官们的嘴。
“哎,如果朕的三姐还在世的话,想必今日她站在这里,你们便不会有这么多的话了,若要说违反祖制,若是没有三姐当初驻守苇泽关防止敌军进入山西,我们大唐建国恐怕还要推迟几年啊。”老李同志说道此处,脸上确实是露出了对自己姐姐追思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