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杯子停在了卢家大娘面子。卢家大娘对着司马悦安笑了笑,问道:“公主可会作画?”
司马悦安回以一笑:“略通。”
卢家大娘:“可否向我们展示一番?”
司马悦安:“可!”
侍女们奉上笔墨纸砚,司马悦安和卢家大娘一起提笔,各自画了起来。众贵女围到司马悦安的身边,心里面做好了取笑的准备,结果是她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纷纷离开了司马悦安的身边,返回自己的座位,也不去看卢家大娘作画了。因为她们都说是有眼光的,看得出司马悦安的水平有多高,比卢家大娘高。而卢家大娘是他们中绘画水平最高的……这是又被长公主打脸了啊!他们能高兴起来才怪。
司马悦安率先搁笔,又过了一会儿,卢家大娘才放下笔。卢家大娘露出一个自信而满意的笑容,让侍女们将自己画的画展示给众人看。
卢家大娘画的是梅花,将梅花的清冷孤傲画了出来,颇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风韵在其中。众人都看得出卢家大娘画这副画用了极大的心思,这幅画应是她所画过的画中最好的一幅了,比任何贵女画得都要好,可惜跟司马悦安的一比……唉,虚度跃跃欲试想要挑战司马悦安的贵女退缩了。
卢家大娘还等着众人表扬,但没有听到一声称赞,只看到众人一言难尽的表情,她心中咯噔一下,对站在司马悦安那一边的侍女道:“将公主的画举起来给我看。”
侍女应命举起画,众人也才看清楚了完整的画卷是什么样儿的。
一片抽气声。
司马悦安画的是丰收的场景:一望无边的稻田,风吹稻浪翻滚。田里是辛勤劳作的农人,有老人、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孩子,还有年纪更小的孩子在田埂边爬着,勃勃生机从画中透了出来。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众人看到这副画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美丽的颜色一样:景色的稻田和阳光,灰色的衣服,农人脸上喜悦的红晕……
“我输了。”卢家大娘苦涩地说道。她的画跟司马悦安的画差了十万八千里,就算她想厚着脸皮说自己画得好,也不会有人赞成。有眼光的人都知道那幅画更好。
“承让。”司马悦安笑眯眯对着卢家大娘和众人一笑,卢家大娘和众贵女却感觉到一股杀气,让她们浑身发抖。没有人敢再挑衅司马悦安了。这次宴会最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通过这次宴会,司马悦安的“才名”传了出去。没有人再说她是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也没有人再说她配不上黄显之,众人现在都说黄显之有眼光,一眼看出长公主才华卓越,比郝勤云强多了,所以才抛弃了郝勤云娶了公主。两人“男才女才”,真正的天作之合。
道观中的郝勤云也听说了这个传言,却没有任何反应,闭着眼睛继续念着经文,现在的她是真正的平静。
这次宴会后,司马悦安果然在长公主府举办了一次宴会,这次宴会中,司马悦安展示了更多的才艺,让京城的贵公子和贵女们对她心服口服,为她自己赢得了“第一才女”的称号。
皇帝和太后对于司马悦安赢得这一称号非常开心,这可是他们皇家第一次在文才方面压过世家子弟!皇帝高兴地将司马悦安招进自己的宫殿,先恭喜司马悦安成为“第一才女”,接着笑道:“皇妹,皇庄传来消息,土豆和玉米全都丰收了,果然如你所说的一样高产。土豆平均亩产千斤以上,玉米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
司马悦安闻言也很开心,笑道:“那太好了。皇兄赶紧派人将两种作物推广出去,让农人们都种上土豆和玉米,让他们以后都能够吃饱饭。这样,他们肯定从心底感谢皇兄。”
皇帝笑道:“朕已经着实安排了。皇妹,这次叫你来,想要问问你,你想要什么奖励?尽管说,无论什么,皇兄都给你。”
司马悦安道:“臣妹不需要奖励,天下每个人都能够吃饱饭,不用饿死,就是对臣妹最大的奖励了。”
“皇妹如此高尚的情操,朕自愧不如。”皇帝感佩,下旨给司马悦安加了一千户食邑,范围就在她当初生活的县城那里。也就是说宋家以及县城那里的世家都属于司马悦安管了。
司马悦安想着她现在回县城的话,那可就是衣锦还乡了,不知道宋家的人知道他们属于自己管了,会不会吓死呢?
皇帝下令推广土豆和玉米,两样作物被农人接受的程度很高,比红薯高。毕竟谢家虽然是顶级世家,但在普通人心目中,还是皇家威望更高,更让人信服。而种植了两种作物后,它们的高产让农人们高兴疯了,全都庆幸听了皇帝陛下的话种植两样高产粮食,让他们有了足够多的食物,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不会饿肚子了。
皇帝的声望因而在民间高涨,一些小世家也都开始偏向皇帝这边儿。
名望提高了,接着要挖世家的墙角了。皇帝按照司马悦安的提议在各地建立了书院,向寒门弟子开放,专门用来培养有才能的寒门子弟跟世家子弟打对台,从世家手中一点一点地收回他们在朝中的权力。世家对此有所警惕,想要废掉书院,但民心所向,他们无法关闭书院,只能眼睁睁看着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跟世家抢权势的寒门子弟。
这期间,司马悦安又借皇帝的手让水泥在这个世界现世,借世家的手修路,使得交通发达,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皇帝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司马悦安的帮助下,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彻底将世家压制,也解决了因两方对立而存在的多种隐患,让国家变得平稳变得富强。皇帝的声望几乎突破了天际,成为百姓口中以及历史记载最英明最能干的千古一帝,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