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六)美丽草原,也是我们的家
在辽阔的哈萨克大草原,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婚礼。
由于刚刚下过雨,无垠的天空如同一块刚刚染过的蓝布,透明得耀眼,显得格外的深邃、开阔和辽远。朵朵白云和乳白色的薄雾,夹带着一缕缕氤氲的水气,以它迷人的魔力,在秀美的山川峰峦周围四处飘散着,给天地间增添了无限的柔媚。尽管有的山洼里还带有残雪,但纤细的姨草和鲜艳的花朵,鲜绿的树叶,却散发出迷人的娇艳秀美之意。
而就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几艘巨大的飞艇的身影分外的醒目。
在碧玉般的泉水旁,支起了一座巨大的崭新而华美的毡房。
现在是接近傍晚时分,整个草原沉浸在柔美温馨的气氛当中,如同平静的湖泊笼罩在一层透明的纱曼之中。清爽的空气里弥漫着奇异的香味,一群群长辫甩动、彩衣飘飘的哈萨克少女,怀着从异族的压迫中被解放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欢悦,含着甜美的笑容来到毡房前的草坪前,如同一丛丛鲜花,簇拥在这处“新房”的周围。而年轻的小伙子们则穿着这几年不常穿的滚着金边的民族服装,带着一股草原特有的粗犷和豪迈,满怀豪兴和激情,相互搂着肩膀,结伴高歌而至。此时盛装的新郎早已迎候在了门口,将客人从左边让进毡房,并把糖果奶酪等甜食慷慨地分散给客人和亲友。按照哈萨克民族的习俗,毡房的右边是贮藏食物、做饭和拴幼畜的地方,忌讳进入,右上方是长辈的床位,左下房才是晚辈的住处。
“快乐的新郎,看你那额头的闪光,能娶上这样美丽的姑娘,真是好运气啊”有人在说着祝福的话。
“这是因为新娘的歌声,招来了吉祥的云彩,这是凭着天神的眷顾,才有了大家今天的欢聚一堂。”新郎开心地回答道。
此时八翼大毡房里挤得满满堂堂,在无比热闹的气氛中,处处是欢乐的骚动。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小伙子们狂放的戏谑,老人严谨温和的谈吐,男孩子们放肆的嬉闹,形成了阵阵喜悦的波浪,和奶茶的飘香,铁签烤肉的熏烟,肉锅里蒸腾而出的热气,混杂在了一起。
八翼大毡房在柔和的夕阳中闪着枣红色的光亮,杨朔铭站在毡房里,打量着这间充满着民族风情的新房,仿佛置身梦中。
对于杨朔铭来说,他是有生以来——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第一次踏上哈萨克草原,接触到这里热情好客友爱善良的人们。
华丽的毡房里,正中的壁毡衬围着一条花毡,两侧还衬着用红线绳编连起来的芨芨草帘,几棵被压抑的嫩黄色的小草,从地毯两端的连接处顽强地钻出来。花团锦簇的缎被,鸭绒绣花枕头和艳丽的花毡闪着夺目的光辉,层层叠叠的放在床上。镶有贝壳花纹的桦木箱上,放着闪亮的台钟,支架上挂着乌黑锃亮的双筒猎枪,刻有精致花纹的短刀,缠着红亮铜丝的马鞭,镶银的辔头,柔软的狐皮,白绒绒的羔皮,发亮的熊皮。灶堂边的草地上,铺着粗糙的灰毡和磨得发亮的狼皮,这是平时烧奶茶盘坐的地方。圆形天窗的盖毡半拉半遮,缕缕青烟在阳光下袅袅飘升,让新房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
门口传来了一阵暄闹声,杨朔铭循声望去,只见新郎抓住了一只肥大的白羊,拖进了毡房,恭敬地送到了毛拉面前,深深地弯下腰去,请求洗礼和祝祷。身穿无领对襟外衣白髯垂胸的毛拉,捋着灰白的长须,眼含安祥的微笑,抚拍着肥羊的脊背。在杨朔铭看来,他那一本正经的庄严里,又带有几分装腔作势,他的嘴里念念有词地咕哝着。经过一番吉祥的祝祷,表示肥羊已经按照伊斯兰教习俗洗礼,然后白羊便被拖出去宰杀。
而在正式的婚礼举行之前,一群群剽悍勇健的骑手,已经开始了酒后的狂欢。他们挥舞着套在手腕上的皮鞭,晃动着肩膀,歪闪着身躯,互相磕碰,围着毡房旋转,放声地高唱着古老的歌曲。他们的歌声粗犷豪放,重浊之中带有一丝暗哑,有些含混不清,而且没有明显的节奏。歌声此起彼伏,如同一群奔出山林的猛虎在呼啸,又好象一阵骤起的狂风在怒吼,那种激越奔放的感情仿佛要撕裂心胸奔腾而出。在混杂的歌声中,骑手们歪三倒四,你挤他拥,带着醺然若醉的狂奋,旋风般围着毡房旋转几圈之后,便把新郎夹在其中,如同一股激流将他卷到草原的深处。
一轮明月渐渐的从树梢上升起,撇下一层淡淡的清辉,高远的天空,如同恬静的大海,没有涌动的云影,习习的和风透着凉意,宁静的夜晚,即温雅柔媚,安谧详和,又那样深幽莫测地裹在一行行白杨树的阴影里,如同梦境般的朦胧和迷离。
杨朔铭以前从未想过,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人们也可以生活得如此美好。
“欢迎尊贵的远方客人,天上的雄鹰,从遥远的祖国内地来到这里,和我们大家在一起,庆贺这个美好的日子。”当地哈萨克族首领艾利克的声音将杨朔铭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我原来还以为,您是要在城里为您的儿子举行婚礼呢。”杨朔铭注视着充满喜悦之情的新郎,笑着说道。
“新娘是草原上的百灵鸟,而百灵鸟是不能离开草原的。我要求他的婚礼在草原上举行,而不是到城市里去,这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也包含着大家的友爱和祝福,所以,我不能违背牧民们的愿望,我希望他们俩能明白,要永远和大家在一起,就象您,天上的雄鹰不能离开苍空一样。”艾利克指了指天空,笑着说道。
杨朔铭知道自己乘座飞艇上的飞机从天而降给了这位部落首领以太大的刺激,不由得笑了起来。
夜幕很快降临,在草地的四周,铺起了一条条连接起来的羊毛毡,中间燃起了三堆熊熊的篝火。男人们一律双手抚膝,盘腿端座,女人们则是长跪而座,而且膝盖完全趋向一致,不能够任意晃动,因此显得十分拘谨。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目不斜视,正襟危坐于正中,使婚礼的气氛显得格外庄重。此时洁白的餐布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有肥美的羊肉,烟熏的马腿,黄澄澄的酥油,酥软的热馕,脆香的油炸果,油腻的奶糖,和酸甜的奶疙瘩。一位中年妇女曲跪在吊着铜壶的篝火旁的狼皮上,忙碌而又从容地递着一碗碗热腾腾的奶茶。人们象品酒一样缓慢地喝着香喷喷的奶茶,额上沁出了油汗。
新娘终于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她打扮得十分俏丽。她高挑的个头,身段轻盈而又不失丰满,她的背后拖着两条金色的长辫。她的脚上穿着一双暗红色的小巧精致的马靴。她的腿上套着透明的肉色的长统袜(这是来自于杨朔铭带来的礼物),薄薄的粉红色的裙衫,象云一样轻柔地缠绕着她的娇躯。缀满亮晶晶的珍珠的黑天鹅绒坎肩,紧紧裹着她微微隆起的胸脯,每一次摇动,都会闪烁着一片银亮的光辉。她的头上顶着一块齐胸的漂亮头巾,倒在毛拉的怀里。在毛拉轻轻的搂抱和一群**的陪伴下,脚步蹒跚地走出了毡房。
新娘羞怯无限地来到了草坪,挨着新郎盘膝而坐。她低垂着秀美的头颅,显得温柔而顺从。新郎望着风姿迷人的新娘,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气,眼中闪烁着幸福的神采,脸上凝结着梦幻般的微笑。
仪式开始了,青年人把一捧捧糖果向新郎撒去,把一把把花瓣撒到新娘的头上。这时长着一簇山羊绒眉毛、神态端庄的毛拉,带着惯有的虔诚神情,将一个酥油馕掰成两半,在奶茶里沾了一沾,把一半递给了新娘,温和地问道:“呵呵,帕丽妲,你爱你的未婚夫吗?”
“我爱他。”新娘有些羞窘地发出了坚定而甜蜜的回答。她努力的想要保持平静和自持,但却难以掩饰接受新婚的欢乐,她抑制着自己心里翻腾的感情,微微抖动着纤长的手指,接过毛拉手中的半块馕,慢慢地放到了嘴里,轻轻地咬了一口。
毛拉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又转过身,脸上仍然是那副庄重的表情,把半块馕往奶茶里沾了一沾,程式不变地对着新郎说道:“呵呵,勇敢的骑手,英俊的新郎,你爱你的未婚妻吗?”
“我爱她”
新郎虽然是机械地按照宗教的仪式回答,但声音却异常的响亮,隐含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欢快,就象煮沸的年奶快要溢出来似的。他连忙把半块馕接到手里,急切地塞到了嘴里,贪婪地咀嚼起来,似乎是生怕有人伸出手来把它给抢走。接着,毛拉双目微合,神态安然地捋着长须,轻轻地抚摸着新郎和新娘的头顶,慈爱地微笑着,含糊不清地喃喃说着什么,虔诚而满意地完成了他的祝福。似乎他的祝祷具有神明的威力,能够降妖伏魔,使这对青年人永远趁心如意,安康幸福。总之,这一切似乎都带着一种古老的庄严和蒙着一层神圣的宗教色彩。
杨朔铭看着毛拉煞有介事的动作,不信教的他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微笑。
随即,一个俊俏的少女走过来,笑融融地揭开了新娘的“盖头”,直到这时,人们才看清新娘的面容,竟是那样的楚楚动人。当杨朔铭看到她的面孔的时候,已经对美女有极强免疫力的他,仍然被新娘的美丽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那是一张秀美而丰润的脸,浸透着紫红色的光泽,黑漆漆的细长的眉梢,一直弯到鬓角,耳轮上坠着两个绿宝石耳环,同胸脯上的灿烂珠光交相辉映。在长长的睫毛覆盖下的那双幽蓝清澈的明眸,怯怯地闪动着,流露出羞涩和喜悦的表情。
在东不拉的伴奏下,人们开始了婚礼上的对唱。这种对唱是由男女各二人组成的,一位是主角,一位是配角。
“草原上的花儿啊,有千万朵,唯独玫瑰花儿最芬芳,草原上的姑娘啊,有千万个,唯独只有你啊,最可爱。”
一个小伙子一曲唱毕,一位姑娘接着唱了起来:
“草原上的骏马啊,有千万匹,唯独那千里驹快如闪电,草原上的小伙子啊,有千万个,唯独只有你啊,最让人想念。”
“天上的星星啊,有千万颗,唯独有北斗星最闪亮,草原上姑娘的眼睛啊,有千万只,唯独只有你的眼睛啊,最美丽。”
“天上的云彩啊,有千万朵,只有那五彩云霞最灿烂,草原上小伙子的心啊,有千万颗,唯独只有你的心啊,最坦荡。”
清亮优美的歌声深深的触动了杨朔铭的心弦,他的眼前,忽然浮现出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美丽身影。
不知不觉的,又有一个倩影浮现在了眼前,让他的心里不由得发出了一声苦笑。
歌声如同瀑布一般的流泻着,把一条带着音乐的云彩掷向了遥远的天际,使这个迷蒙安祥的夜晚,充满了难言的欢乐。姑娘们唱得心甜,小伙子们唱得心醉,一种飘然欲仙的意境,使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陶醉在幸福的晕眩和狂欢的痴迷当中。
在对唱结束后,青年们开始翩翩起舞,他们的舞蹈豪放而袅娜,粗犷而细腻,刚劲而轻柔,让杨朔铭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古老民族所独有的魅力。
哈萨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跃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及伊犁河谷、伊赛克湖一带,是“丝绸之路”古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之一。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西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着很深的渊源。其族源主要由古代的乌孙、康居、奄察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大月氏,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其主要族源有塞种、月氏、乌孙、匈奴、康居、奄察、克烈、克普恰克等塞种人为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公元前60年,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主要是为了与哈萨克族源有关的乌孙国结盟。在共同击败了匈奴之后,才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直至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土地并入中国版图。据汉文史书记载,塞种人叫“允戎”,世居敦煌,后被月氏排挤而西迁,游牧于天山南北,包括阿尔泰山到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乌孙历来被认为是组成哈萨克族的主体部落,它于公元前就游牧于我国河西走廊一带,后占有了伊犁河流域原塞种人的土地,和当地的塞种、大月氏融合,形成了乌孙国;在哈萨克民族成分中其实还有不少匈奴人的后裔,现今哈萨克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康居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国,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咸海之间以及锡尔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康居部落的称谓作为哈萨克族“大玉兹”所属的一个部落而保留到今天;奄蔡,又叫“阿兰”,是一个以游牧、兼营农业的部族,是构成哈萨克族“小玉兹”的主体部落;克烈是一个人口众多、势力强大的古老的突厥部落,后由于成吉思汗夺取了其大部分领地,迫使其一部分西迁至阿尔泰山以西的哈萨克草原上。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一些外国学者曾认为“哈萨克”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学者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避难者”、“脱离者”。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把从亚洲到欧洲凡是蒙古人马蹄所到之处,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分得钦察草原,建立金帐汗国。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造成了新的割据局面。斡鲁朵分得了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并于14世纪一度强大,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在15世纪20年代,金帐汗国的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1456年(明朝景泰七年),克烈和加尼别克带着自己的部落向东脱离了乌孜别克汗国。这一部分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