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我的生活实录 > 正文 第九章 二 牧马人

正文 第九章 二 牧马人

书名:我的生活实录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佑祥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1970年3月18rì,也就是我被安置工作来到山丹军马二场的第四天,那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轻歌曼舞而来,上午马二队派来了两辆马拉炮车来到场部,将我和丁维河、沈**、崔子禄四人接走。炮车驶出场部大门不远,就进入了真正的祁连山北麓下的大马营大草原。这是一片被称作神奇的牧场。眼前的这片牧场它被茫茫白雪盖的严严实实,现在实实在在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那万里草原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偶尔才能看到也许是被太阳照shè化了雪而后裸露出有四、五米那么大小的几块草地,或者也有可能是被狂风吹着根本站不住雪而后裸露出的那么几个光秃秃的小土山包。就在我们走着走着,突然间狂风大作,寒风凛冽,卷起的雪粒漫天飞舞,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土山包上形成急速旋转的风柱,如同历史上说的,大漠疆场上升起的狼烟,这种现象使我们四个人惶怵不安,可赶车的那人却无所谓。

    去马二队的路全是上坡路,我看着套在辕里的那匹剽悍骏美的大枣红马,拉着我们五人非常的吃力,满身大汗淋漓,圆圆的大鼻孔像两只烟囱冒出两股白白的粗烟。大约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马二队。在土围墙的大门口碰见了好几个人,进到院子里也碰见了好几个人,可就是他们都对我们好像视而不见很冷淡,不理不采。

    炮车驶到门牌上写着“指导员办公室”的门前停了下来,门里很快出来四个人迎接我们。进门后经介绍,我们知道他们是本连队的李发强指导员、张一民队长、柴希珍副队长、王云山副指导员四位连队领导。进办公室我们四个人坐在那里像“拉了秧的黄瓜蔫头耷脑”。刚坐了不大一会儿,门里齐刷刷进来四位戴着毡帽,穿着破烂棉衣,蹬着毡靴,个个是一幅黑红的脸,看上去面相都是很老的老同志。其实他们的实际年龄才30岁左右。李发强指导员他也没多说别的什么,马上就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四位都是各牧马群班的班长,现在就将你们四位同志分别分到各班去。丁维河同志你去马一班,沈**同志你去马二班,王世雄同志你去马四班,崔子禄同志你去公马班。”

    我的班长叫王清山,30岁上下,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个头不高但身板很壮实。“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是一脸的大胡子,又是一副张飞的脸。他头戴毡帽,脚蹬长筒毡靴,身着五十年代的棉军装,腰里扎着一条很好看,用黑白牛毛有规律搓成的一条花腰带。李指导员的话音刚落,我的班长第一个嗖的站起身来,大踏步走到我跟前,问清楚那是我的行李后,提起我的行李往背上一甩,说:“走吧,小王。”他粗犷的行动把我下了一惊,他面貌也真的让我有些害怕,我赶紧跟随其后循声而行。走了5、6分钟时间到了一个土围墙,墙中间开一口,班长利落地抽掉三根直径大约40来公分左右当门木头杠子的中间一根杠杆子,然后他的头一低,腰一躬,嗖的一下子就钻过土围墙门,我也跟随着钻进去。突然一股臊臭气味扑鼻而来,原来面前遍地是臭烘烘的马粪、马尿。空气污浊肮脏得不得了。再进到宿舍兼值班室,这宿舍像是被黑漆刷了一样黑油油闪闪发光,整个屋子黑咕隆咚。在当地zhōng yāng放着一个大火炉,炉内熊熊烈火在燃烧感觉到很热。半墙上挂满了风帽、毡帽、马笼头、马钗子、马料袋、马鞭子等一些放牧用的装备和工具,低头往床底下一看,塞满了乱七八糟东西,整个屋里简直没法看,可以用脏、臭、乱、差四个字形容一点不过分。很难想象这里就是让我住宿和工作的地方。

    全班共有五个人,和大家见面并一一握了手。他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眼光在打量着我,在他们的眼里好像面前站的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来放牧的工人,而是一个“嫦娥跳舞两袖清风”举止潇洒飘逸,超凡脱俗的公子哥儿们。一时间他们谁也不说一句话。因为在这里工作的牧工们,他们都在衣冠方面根本不讲究,所以看到像我这样穿着打扮样子的人,就认为不是一块放牧的料。

    班长走后,此时的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一下班里的一切情况,想四处走动熟悉熟悉陌生的环境。于是就叫上班里最年轻的牧工肖达有同志,让他带着我到工作的场地去看看转转。一进到工作场地,让我惊讶,好家伙!人住的圈子、骑马圈子、瘦马圈子、病马圈子、大群马圈子、贮草圈子,大圈套小圈,一个圈子套一个圈子,圈中有圈,真好像是进到八卦阵里一样。如果不是他带领我,真的会让我找不着出来的路径!

    那天晚上的前半夜我根本就睡不着,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心里一直在安慰自己,“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很寒碜,但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很艰苦的地方来的,尤其自小是从苦rì子中熬过来的,曾有过很多很多的艰难和困苦经历。之所以有了今天的一份工作,完全是因为我当了兵。也正如我堂舅贾联美副县长对我说过的“是个机会啊”。所以说不能让这个机会之神擦肩而过,不能将机会白白扔掉。我心里明白一旦错失良机,未必再有这样的好机会。优秀的人从来不空等机会,而是捕捉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给自己效劳。”我自己就这样给自己安慰了大半夜,直到后半夜我的心才平静了下来安详地睡着。

    第二天早晨那灿烂的云霞,血红的旭rì从天地之间濆薄而出,这是生命的洗礼,是阳光驱逐黑暗的象征。这个时候其他的一切不复存在,所有在我脑海里的yīn郁晦晦的东西,都随着新生的太阳烟消云散。

    今天是公元1970年3月19rì,是我第一天工作(行业术语叫出牧),所以值得让我记住这个rì子。今天我身上穿上了近两米长的老羊皮制作的扫地大皮袄,腰里扎了一条班长送给我,也是我最喜爱的黑白牛毛搓成的花腰带,脚上蹬一双长筒毡靴。这些装备除腰带之外全都是公家配发给我的,这些穿戴重量加起来总有五十来斤。我年轻英气勃发,班里几个人稍微把我扶了一下,我就一跃上了他们早已为我备好的那匹骑马背上。然后双手紧抱着马鞍头,紧紧跟在班长后面,赶着有198匹的大骒马群出牧了。

    将马群赶进平坦而宽阔牧草肥美的大草场,一会儿一匹匹马就像仙女散花般一样的撒落在大草原,悠闲自在的在觅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嫩草低头贪婪地吃起来,此时在我耳朵里便传来了音乐节奏感非常强,嚓嚓嚓,马群吃草的一片声。

    如果是在白天,我会和班长或牵着各自的骑马跟随马群,踏着大马群的足迹行走,或下马坐在各自铺在草地的大皮袄上。如果是在夜间,我两人或骑在马背上不下来,或下马来牵着各自的骑马一直跟在大马群后面。如果是夜间换了班,休息的那个人就牵着自己的骑马,选择一个离大马群不远又低凹的地方裹着大皮袄和衣而睡。

    刚参加工作,我就好像是一棵扎进沃土,充满生机又渴望阳光雨露滋润的小草。遇上的王班长对我特别的好,在放牧期间,他不论是白天或者是夜间,总是给我讲述一些育马的知识。他从放牧、饲补、繁殖、预防疾病管理等几个环节上讲起,一直讲到作为一个牧工自己应该如何去自己给自己驯骑马,如何使用装备,在放牧期间又如何自我安全的保护等等。可以说他是毫无保留地把他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全都传授给了我。我呢,像是学生在听一位老教授讲授课一样,认认真真地,专心致志地听讲。每次下班回到宿舍之后,我都要马上回忆着把老班长当天所给我口传心授的东西,尽可能的全记在笔记本上。我认为要真正的搞好育马工作,那么就必须努力的去学习掌握育马知识,这是一个牧马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自从分到班里的那天起,开始一直跟着班长,班长也一直陪伴着我,前前后后共四个白天,四个夜晚,这四天四夜我两一直工作在一起。自此之后不论白天或夜晚“城隍庙里的算盘不由扒拉”,我就开始独自放牧了,用军马场放牧的术语来说,我就可以单独“出牧”了。

    一天中午去接班,牵着骑马一出门就跃上马背,端坐马背紧绷肌肉,收腹挺胸,双腿夹紧马身,脚尖任蹬,一手握紧扯手,一手拿着马鞭,这时直起腰脊坐在马背上的我立时英挺高大起来,浑身散发着一股雄xìng的悍味。潇洒利落的动作被在场的好多牧工们所看见,他们惊叹不已,顿时大家忍不住拍手称赞,说我很厉害,进步非常之快。

    至此我接过来先辈“牧鞭”奋斗在大草原,和一大群“无言战士”rìrì夜夜生活在一起;至此也开始了在帐篷里写chūn秋,在茫茫大草原谱人生;至此开始在军马场的山山水水留足迹,洒汗水,度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至此已经有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胆识,正视现实和重塑自己,迎接新的挑战再创新的辉煌。

    我曾经看到过**主席1947年1月8rì在给他儿子毛岸英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青年人要想更快的进步,就要严格地正视着各方面对自己的压力,欢迎这些压力,也就是说要正视各种各样的困难,欢迎这些困难,因为只有在克服这些困难的斗争中才有真正进步,要坚决反对麻木不仁的现象,因为一旦麻木不仁就会堕落。一个人遇到困难越多,受到的磨练越多,进步就越快。一个人不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心,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和的个人的虚荣心总会有进步的。”**主席的这些话金子般发光,同样也让我明亮了眼睛,再加上我已树立起来的信念,会更加的驱使我去吃苦,去战胜重重困难。

    每当在晴朗的夜晚放牧时,我总是怀着无限神奇和美好的遐思遥望夜空,看那满天银豆似的繁星。星斗显得分外欢喜,高高兴兴地伴随月亮来到寂静的夜空。它们不停地眨着那美丽的眼睛,像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簇拥在月亮妈妈身边。仰望满天闪烁的星星,使我眼花缭乱,我仔细辨认着一个个星座,那是北斗星,大熊星,那是仙后座,那是牛郎织女星。我常想,这一颗颗小星星虽然光亮有限,却毫无保留地将光亮献给夜空,将夜空点缀得这般美丽。假若我像星星样把一切全部奉献给军马场的事业,那么,军马场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的美好。我又想,我们这些现在留下来的退伍军人,不也就是一个大星座吗?只要我们每一个同志都像星星那样无私,那样闪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自己的一切,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消除我们刚来时给马场种下的那种不好的影响,而会在他们的心目中重新树立起对我们好的影响来。

    从心底里非常感激我的班长,因为他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从他身上不仅学到了育马的技术,更多地学到了如何的做人。我也非常敬佩他,可以说他是我心目中做人和干工作的偶像。在不经意间他的言行举动带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jīng神动力,这种jīng神一直激励着我向前进。我心中暗暗的为我庆幸,在部队时遇到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好班长,而今天到地方同样又遇到了一位老实厚道,工作踏实,经验丰富,思想作风非常好的好班长,我真的太幸运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yù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客观上我有好班长为我指导外,在主观上我要靠我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jīng神;靠我对工作的执著、专注和聪明智慧;特别是要以改变我的贫穷,让我和我的后代能过上城里人幸福美满生活的这种jīng神,以我的毕生使命为动力,去努力工作,去刻苦学习政治、学习业务,好好做一名有高水平专业技能,有高素质高道德品行,出sè的“牧马人”。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农民的儿子,所以吃苦受累对我来说都无所谓,算不了什么。

    我平时经常把我们几个人住的宿舍兼工作窒收拾的明窗净几;把大家用的各种工作生活用具都收拾摆放的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把工作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我的规置摆设下,使条件太简陋的小屋子里的一切东西,不再像以前那样的乱七八糟,杂乱无章,一下子改变了班里原来那种邋遢窝囊黑暗现状。这一行动受到了班里同志和班长的赞扬,同时也受到了队领导和来我们班转游同志们的好评。

    我一定要把这古老的山丹军马场两千多年来代代官兵、代代军工用汗水,甚至用生命换来的宝贵养马经“五勤五要”和“四季”放牧管理的经验学到手。这五勤即:脑勤、嘴勤、眼勤、腿勤、耳勤。这五要即:放牧要开、吃草要饱、饮水要足、运动要够、补饲要细。这四季即:chūn季,牧场选择草质好、水源近、积雪少、避风处、防跑青;夏季,防采食、早晚抓好膘、防蹄病、防雷雨惊群;秋季,增体膘、防流产;冬季,保膘保胎、夜牧防久站久卧、赶路慢、防暴风雪。

    在放牧期间每当马群吃饱草打站时,我就会在这孤独和寂寞中找回我自己,办法那就是读书。通过读军马场的发展史料,和我当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看到的资料,让我了解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的历史和现在的沧桑巨变。

    千里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南境,在祁连山和焉支山之间环抱着一片坦畅广袤,牧草丰美的大草原,遥遥望去犹如嵌镶在大地上一颗璀灿晶莹的绿宝石。这就是名垂史册的大马营草原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大马营草原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盆地,东接永昌、肃南,西望民乐,南屏祁连,北依焉支,与甘肃、青海两省6县毗邻。

    从“牧师苑”到军马场。大马营草原历史悠久,但多因战乱而时兴时废。《王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而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今大黄山)两山间”。境内扁都口、平羌口、白石崖等要隘,控扼甘青两省交通。历代朝政多在此设立皇家马场,修筑城堡,设置墩标烽燧,屯兵戍边,牧养军马。据《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汉阳(大马营)大草滩,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在焉支山、大马营草原的匈奴各部,败退的匈奴族凄然回首,发出千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sè”。即在汉阳大草滩(今山丹军马场)开始大量屯兵养马,这时中国官方设营,养马的开始。从此河西走廊就成了历代皇家养马的基地之一,历代繁衍战马之重地。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刘彻“梦骏马生渥洼水中”,大臣作天马歌献上。即刻下昭在zhōng yāng王朝设苑马寺负责马政,在大马营草原设置牧师苑。大马营草原因位在河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中部,且这里有天然大草场和丰盛的水源,历朝王师大军从这里不断得到军马补充。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5年(公元439年)结束了河西“五凉纷争”,消灭了北燕、北凉、西凉政权,统一了北方。此时,扩充后的大马营草原,十数年养马高达200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隋炀帝大业5年(609年),炀帝杨广西巡张掖、御驾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者,亲临大马营草滩,并领昭下令在大马营草滩设牧监,牧养官马。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24年,创造了一套很好的管理办法。在唐代养马极盛时期已逾7万匹以上。元朝世祖至元8年(1271年),在宋朝、西夏统治期间废弃了200多年的大马营草原上重新设置了皇家马场,派千户一名镇守负责。明弘治17年(1504年),重整重建大马营草原马场公署、住房、仓库及马厩。是时,草场面积1337万多亩,养马4万余匹。清嘉庆6年(1801年),大马营草滩孳生马1.8万匹。清道光18年(1838年)已达2万匹。至晚清时,时局动荡,马政衰微,大马营草原只有马数百匹。中华民国8年(1919)10月,陆军部委任虞奎武为大马营马场场长,归陆军部军牧司管辖。后因战事频繁,马场几经沉浮,于民国18年(1929年)论为军阀马步青、马步芳兄弟的私人牧场。直至民国29年(1940年)才复归国民党zhōng yāngzhèng fǔ经营。几经周折,组建为山丹军牧场。1949年9月21r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三军一部遵照**主席“要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军马场接管下来”的电令,正式解放接管山丹军牧场。时有官兵605人,养马9763匹,牛59头,羊2305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rì成立以来,一直到2001年9月10rì,山丹军马场建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更。

    1950年至1957年2月为山丹军牧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辖。

    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为国营山丹牧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部管辖。

    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复为山丹军马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辖。

    1966年10月至1975年12月为总后勤部青藏、西安办事处军马局管辖。

    1976年1月改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兰州军区管辖。

    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rì改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

    2001年9月10rì改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

    马场下辖马一场、二场、三场、四场和机械厂、复合肥厂以及农牧研究所、中学、职工医院、电厂等单位。全场总面积2192.54平方公里(含329万亩),其中耕地占40万亩。场区总人口近2万人,有汉、回、蒙古、藏、满、苗、壮、土、保安、畲、土家共11个民族。全场职工近9000人。场境内祁连山分水岭最高海拔4933米,最低点九条里墩海拔2420米,属高原高寒区。如今的大马营草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方便旅游。总场1966年迁驻大马营城堡南1公里处王家庄。一场驻九碗泉,二场驻刘家老庄,三场驻甘泉子,四场驻头坝河,机械厂驻王家庄。原来只有一条大马营通往山丹县城的土路,现场区有通往一、二、三、四场的公路干线3条,总长112公里。常年有通往山丹、张掖、民乐、永昌、武威等地的班车。总场距山丹县城53公里,民乐县城83公里,永昌县城93公里,距甘肃省会兰州市420公里,青海省会西宁市270公里,均有公路相通。美丽神奇的大马营草原,宛如一朵馥郁芬芳的奇卉异葩,香溢四海,驰名中外,已成为丝路古道上的旅游胜地;大马营草原上的山丹军马场已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马场。大马营草原自汉武帝设置“牧师苑”到今天的军马场,历尽沧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从神骏“火焰驹”到良骥“山丹马”。大马营草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凉爽,水草丰茂,是孳养良骥骏马的最佳场所,故历代游牧民族和封建王朝视为宝地。秦汉之间,月氏、匈奴游牧于此,依靠孳养的骠悍雄健良马长期占据该地。之后,历代王朝从这里源源不断得到军需战马补充,优化战事。相传这里出过“天马”、“神马”、“千里驹”。据说,很久以前,这里还真出了匹“火焰驹”,此马刚生下时,皮包骨头,干廋如柴,满身皮痂不长毛,每逢雨天雷电,仰天长嘶,嘴里喷出一股火光。一位家籍山东的老牧人识得这是一匹宝驹。便辞退回家,不要工钱,只要了这匹瘦马。他拉马到草滩以外,采中草药熬制,涂在驹子身上,不久便脱了皮痂,火焰驹显身了,口喷火光,奋蹄嘶鸣,似有万钧之力,他一溜烟骑走了。老牧人走后,人们才知道他骑走的是千年难遇的火焰驹。火焰驹的传说无从考证,也许是一代代牧马人美好的希冀。

    1949年建国后,新一代牧马人在这块美丽的热土上创造着奇迹。仅20年后的1971年,牧养的马匹高达20256匹。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jīng心培育成功了天下良骥-山丹马。填补了我**需实用以驮为主的军马良种空白。山丹马经50年代杂交,60年代回交,70年代横交,80年代开始自群繁育,1984年经鉴定验收确定为我**马新品种。1985年,山丹马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作为一个军马新品种被写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养马学专著。在大马营草原几千年来的养马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山丹马虽不象传说中的“火焰驹”那般神奇,但体型协调方正,躯干粗壮雄健,气质灵活悍威;繁殖xìng能好,适应xìng强;驮力、持久力、越野力具佳,以驮为主,驮、乘、驾兼优。善走对侧快步,走1000米只需时2分11秒。20世纪80年代以前zhōng yāngjǐng卫团曾多次来此为zhōng yāng首长遴选坐骑。山丹马已成群生长牧养并不断出场,遍及中国,走向世界。建国后,出场马骡已达139436匹之多。

    美丽的草原,神奇的窟窿峡。古老而美丽的大马营草原,不仅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还是绝妙的旅游胜地,避暑佳境。这里地势奇特,人文荟萃,古迹众多,珍禽异兽出没,景sè奇丽,真是“风景这边独好”!每值夏秋之际,北面的焉支山千峰叠翠,妖娆多姿,层林尽染,溪流潺潺;奇花异草,名贵药材遍布山涧。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诗云:“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shè鸟兽,花月醉雕鞍”。南面的祁连山,终年白雪皑皑,峰峦叠嶂,山中松林苍劲挺拔,翠柏生辉;山中林间,花草繁茂,灌木丛生。野生的动物,狼、狐、鹿、兔、青羊、黄羊、旱獭、獾出入其间。当代诗人赞曰:“皑皑千里雪,皎皎一天月。心如玉壶冰,身似瑶池客。懒赴王母宴,岂践麻姑约。青女与素娥,婵娟谁逾越”。两山间的大马营草原,蓝天白云,轻风拂面,牛羊蠕动,群马奔腾。雪山上的雪莲,草原上的蘑菇,随处可见。草原上野花丛生,山丹花、玖瑰花、迎chūn花、野菊花、马莲花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清香醉人;花草间,虫鸣、雀跃、蜂飞蝶舞,山鸟啁啾,优美迷人。金黄sè的油菜花耀眼夺目,巍峨高耸的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一望无际,交相辉映,显得奇丽而多彩。在茫茫草原上建于汉代的墩子洼烽燧、乌龙口烽燧、双墩子烽燧……等17处烽燧,历经2000余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安在。位于草原的大马营城堡及座落城堡北城墙的将军楼,重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尽管如今墙垣倾颓,但雄姿犹存,依稀可见皇家马场昔rì的繁荣。王震将军有诗云:“古城危楼对夕阳,秋风几度话沧桑。铁马帝业成往事,凄凉烽墩剩愁帐。唯有而今风光好,丹马驰聘戏牛羊。麦海铁舟收玉粒,风流儿女建马场”。大马营草原南部,祁连山北麓分布有祁连山自然沟口:平羌口、乌龙口、狼牙口、扁都口等。这里地势险要,风光旖旎,洞天别开,山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山下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置身其境仿佛来到2000年前的古战场,听到汉骠骑将军铁马金戈,威武撕杀激战的声音。隋炀帝御驾焉支山,东还返京时,经扁都口官兵人马鱼贯而行的情景似又再现。

    草原九碗泉附近的窟窿峡,真是神山奇水。进“窟窿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大河水库,平静的水面倒映着雪山白云,牛羊马群,象遗落在草原上的一块飞来天镜。峡谷两面的高山,悬崖峭壁直插云霄,遍处山壑纵横怪石嶙峋;山涧溪流潺潺,泉声叮咚;崖峰松柏苍翠,碧绿yù滴;谷底灌木蓬蔓,参差披拂。峡谷地面,丛草密布,如地毯覆盖。峡谷内,时而阳光明媚,山鸟啁啾;时而雾气弥漫,神韵朦胧。此时的大小窟窿中,发出阵阵轰鸣之声。涉足峡谷如履仙境,别有一番情趣。

    牧马人的故乡,影视拍摄基地。大马营草原是电影《牧马人》的故乡。1981年7月——9月在这里拍摄了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故事片《牧马人》,由于该片的成功上映,倾倒了亿万影迷,同期荣获文化部大奖,出演男女主角的朱时茂、丛珊、牛犇等人也随之成为星级演员。为此,山丹军马场也名噪一时。在此前后,国内外多家影视公司、厂家、电视台来此拍摄新闻片、纪录片、专题片《军内新闻》、《部队生活》、《丝绸之路》、《牧马人之恋》、《牧羊儿女》、《望长城》、《窟窿峡随想》等18部,拍摄影视剧:《蒙根花》、《马背小学》、《文成公主》、《敦煌》、《红流》、《王昭君》、《麦积烟雨》、《和平年代》等13部。因为山丹军马场草原独特的自然风貌,多姿多彩的田园格调,一个品位高雅的影视剧拍摄基地浑然天成。

    1949年解放以后,山丹军马场不仅养育军马,而且还能种粮油,打破了过去“产粮禁区”的说法。其生产经营方针:“以军马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最可喜的是到了1958年达到粮油自给。

    在我1970年刚进到马场时,就军马二场一个场的农、畜、工总产值203.6万元,销售利润32.6万元;职工1432人;职工年均收入314.9元(月均26.25元);干部192人;总人口3980人。到我1986年离开马场时,整个山丹军马总场的总面积32954万亩,其中草原18454万亩,用于耕地4037万亩。林地80万亩。总人口1·8万人,其中职工1万多人。马骡1·3万匹,其中基础母马5050匹。牦牛4·9万只,羊7·5万只。粮油年总产14000万公斤。这时就军马二场一个场的情况是农、畜、工总产值1265.8万元,销售利润291.1万元;职工2079人;职工年均收入1574元(月均131.2元);干部264人;总人口5377人。

    我立志,要好好做一名出sè的牧马人,树立起全心全意建设军马场的思想,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团结同志,待人忠厚老实。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牧马人jīng神。要做到牧马人的坦荡胸怀,勤劳朴实品质。爱场如家、爱马如子,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养好马、多养马,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国防事业谱写奋斗之歌、奉献之歌。无论条件多么的艰苦,生活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坎坷,我都会始终在建设马场的事业上任劳任怨,并对我选择的人生道路永远无怨无悔。

    两个多月的扎实工作和亦步亦趋地努力学习,让我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好评。大家都说我聪明悟xìng好,业务熟练的速度和程度很惊人令人佩服。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牧马人了。获此评价,当然使得我的工作劲头更加的足了。

    来到军马场经过这么一段时间,我已基本适应了这里简陋的工作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单调的jīng神空间。尤其是让我欣慰的,就是很快的掌握了育马的基本知识。

    我24来年的人生深深体会到只要善于调理自己,在自己心中先勾勒出想要的模式,你再坚忍不拔的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发展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有完美的结果。

    1970年4月5rì首次领到的月工资是33.28元,我们大家都戏称自己是3328部队首长(记得在部队当兵时首次领到的月津贴是8元)。我在工作上高要求,而在生活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省吃俭用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也不去和别人攀比。除必须的伙食费以外,再就是买点香皂、肥皂、牙膏等之类的rì用品和一月一条两元钱的香烟,其余的钱全部存放在箱子里(当时我们那里没有银行)。到了年底,从箱子里拿出来一盘点,总共已经存有人民币现金150元之多。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