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我的生活实录 > 正文 第十章 三十八 生活消费录(一)

正文 第十章 三十八 生活消费录(一)

书名:我的生活实录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佑祥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我来到这个人世间已经生存了整整52个chūn夏秋冬,我好象还从来没有过用笔这样的方式,来非常详细的记录过我自己生活消费的情况。

    但是有了,这几天在我脑海里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将自己家庭一段时间的消费情况用笔把它详细的记录下来,看看我的家庭生活消费现在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其实,我在想一个国家也不就是通过《统计报表》的形式来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做出下一步计划吗?一个家要过得好也是同样。

    于是我思考选择了一个时间段,从1998年9月1rì我就开始详细记载我家庭消费的点点滴滴,而且一直坚持记录到1999年2月28rì止,记录长达6个月的时间。

    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来做记录,那是因为这个时间段里面它有消费的旺季和淡季,比如说元旦、chūn节就是消费的旺季;而每年的9、10、11三个月它就是消费的淡季。选择这样的时间段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我想也比较的科学一点。

    我这人做事的个xìng,要么不做,即便要做就一定要认真去做好,所以说我的这份《生活消费记录统计表》记的非常之细致,而且也非常之真实。可以说它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那个小城镇里面一家五口居民的其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经济实力等等的基本情况。

    我的这份统计资料从其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它不仅仅是反映了一个小家庭情况,其实也反映出了那个年代里整个中国社会平民百姓,或者更确切地说,反映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大西北人民群体的生活水准。更有甚者反映出了那个年代全中国人民群体的生活水准。

    也说不定也许我的这份统计资料在若干年之后,很有可能是份很有研究价值的比较珍贵的资料呢。

    我虽然从来没有过这种记录自己生活消费情况而过rì子的习惯,但是我也不是那种心中无数湖里糊涂过rì子的人。我有我自己管家理财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以收定支,量力而出,量力而为,尽力而为;不苛扣,不攀比,该支的万元不吝啬,不该支的一分不付;留有余地,节俭有度,以防急用。

    也许可能对一般的人来说,都会有着钱多钱少都不够用这样的一种思想,也存在钱的花法上各有所不同方式。在我想,作为一个理智的人来说,钱多了按钱多去用途,钱少了按钱少去安排。

    香港作家张立他对钱多钱少的苦与乐有一段名言,“口袋里没钱,心里也没有钱的人不算苦”,这一类人我觉得像我;“口袋里没钱,存折里也没钱,但心里装着钱的最苦”,这是我老婆,她一辈子后悔嫁给了我这个穷鬼;“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更多的钱,但心中却没有钱的人最幸福”,这应该是比尔·盖茨了。张立说的很深刻让人很受启发。

    尤其是在我的思想上很不理解的,是那些**的贪官们,应该说他们的头脑是最聪明的头脑,人是人里面活的最清楚最jīng灵的人吧?就他们的经济收入来说不少,待遇又是那么的高,放着阳光明媚的富裕rì子不享受,却偏爱再要去弄些见不得人,如同yīn间冥票子一样的钱,而且风险又极高,一旦被查出轻的判刑,重的可要掉头。就算是万幸能逃避组织的处理,可是人民群众的道德法庭不也判你个“昏官王八蛋”呀?你说他们这些人究竟是聪明呢还是笨蛋呢?

    钱这东西有多少都不够花,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有个度。不过来说够一个人快乐活着的钱,其实也用不了多少,如果我们在这够与不够之间寻找到了平衡,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快乐和平安。我在想连平安都没着落的人,就是你有再多的钱也是不会幸福的,比如说就那些被捕入狱的贪官们吧。

    毫无疑问“节俭”它是一个褒义词。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节俭视为美德,深信不疑。我想说的是,节俭应该有个度,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概念,超过了这个“度”字,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

    节俭是美德,但如果节俭过分过头就会走向极端,那必然滑向其反面,就像人们常说地一句话“你是个吝啬小抠”。我认为那样的过rì子的确是不幸福的。

    节俭变了味,就不是节俭。就像海鲜变了味就不是海鲜了一个样。应该说,合理消费才是促进生产的有效方法,这是经济学常识毋庸饶舌。如果变成了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不仅可悲,而且可怕。

    《儒林外史》中的那个严监生,家里有十万多两银子,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他悭吝成xìng,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平时连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吃,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我想啊,人如果活到这个份上,那真是悲惨极了。

    以我的观点看来,我们今天应该把千百年来一味提倡节俭的观念改为“合理消费”的理念才是。这样,我们的消费行为才能真正与经济规律运行相同步。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一到了老了就变成几千年流传下来骂老年人的那一句话“老财迷”。要说他们这些老年人的收入与在岗时的收入并没少多少钱,其实在他们的心里也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来rì不多,可就是无法改变花起钱来吝啬,抠门的心态。这也许包括以后到了60岁的我在内吧,到那个年龄的时候我也可能有这种通病吧。

    来回顾一下正直有了属于我自己可支配收入的历史,那要准确的说,应该是从公元二十世纪的1965年1月1rì开始算起,因为从这一天起我就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有了属于我自己可支配的每月领到的人民币8元津贴。到了公元二十世纪未的1999年2月,我月可支配收入是1257.50元。这1257.50元,其中:基础工资110元,职务工资156元,级别工资193元,工龄工资36(一年增1元)元,区内差18.50元,知老补15元,高寒补20元,福利补106元,生活补200元,医药费补118元,液化气补50元,出勤补100元,月均奖金约135元。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