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穿越的机修师 > 正文 第四十一章全民扫盲

正文 第四十一章全民扫盲

书名:穿越的机修师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柳一枝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悬崖上的士兵将物资拉上去之后,就继续遵照何惜生的命令,在上面寻找位置搭建帐篷。帐篷是从雪里挖出来的蒙匈敌人的。这个时空的百姓以及百姓出身的士兵基本不会有是死人的东西而产生忌讳的想法。生存是最基础的。讲究太多,首先就活不下去。帐篷搭好后,继续平整地面,不好平整的地方可以留上空缺,要尽可能平整多一些。可是服徭役的人都还不时望向鸡公吊的方向,干起活来也不用心。何惜生就告诉大家,只要把虎跳峡清除完了,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去体验一下。如果干活不用心,清除完了也不能体验。这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速度也加快了。

    在役期结束前两天,何惜生了解了几个工地的进度,基本上都完成了,扫雪是多点少点都可以的。何惜生就叫人传话给张志祥,这次役期结束后暂时停止组织徭役。另外,通知刘智升,再派一千滑雪兵来轮值。

    役期结束那天,虎跳峡还没彻底清理好。何惜生还是让大家去体验了一把鸡公吊的乐趣。你可以将竹筐里装上石头拉上去,还可以自己坐在竹筐里,把自己拉上去。但是,在大家结束徭役回家时,何惜生把所有尸体上的钱分给了大家(一共才十多两银子,出去抢劫谁还带钱啊),最后对所有的人下了封口令:除清理虎跳峡外,有关鸡公吊等事情离开虎跳峡就忘记,一律不得告诉任何人,违者当事人砍头,其家人做一辈子劳役!大家都搞不懂,不过没人认为何爵爷是在开玩笑,也不敢舀自己的生命、亲人的自由开玩笑。他们怎么知道,何惜生并不是怕消息传出去,只是嫌给人解释麻烦,尤其不希望有人好奇来到虎跳峡看到他的布置,甚至敌人来时来不及离开白白丧命。

    服徭役的人离开了,何惜生组织士兵继续清理,又用了两天,才清理完毕。何惜生要辎重兵运送大量的石灰前来。小水库早就建设好了,石灰多的是。何惜生要士兵把峡谷里的石头,小到钵大,大到一百斤全部拉上悬崖,在悬崖边码好,石灰也完全拉上去堆好。

    这时,已经是三月初了积雪开始融化。何惜生交代士兵:每天注意蒙匈方向的情况,一有异动立刻飞鸽传书通知太平关,虎跳峡以内到葫芦峡的百姓不需撤离,不过要组织上山暂时避开。所有士兵都要练习从悬崖利用鸡公吊上下。

    何惜生又设计了口罩,要求武库令组织制作后送到虎跳峡。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敌人前来。然后,何惜生也回到了太平关。

    何惜生回到太平关,首先和政王爷、刘智升进行了商议安排,在葫芦峡建一个大的军营,可容纳一万兵马操练。

    何惜生回到男爵府已是三月十一傍晚了。晚上,水仙无休止地索取,害得何惜生精疲力尽。本来何惜生憋久了应该是战力雄厚的,可是毕竟太劳累了,真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后来才知道梁氏竟然真的老蚌含珠,有了身孕。估计是年前腊月底中标的,二月初何惜生回来时还不敢确定,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水仙心里有点急,也想早点让肚子大起来。

    三月十二,何惜生去拜访文献中。文献中十几天前就留下话,何爵爷回家后有空去一趟。见到何惜生,文献中讲了当前字典编纂的情况。已经完成了一万多字的排序和注音,一字多音也有标注,可是越往后,就越困难。先还可以凭空想有什么字,几天后就不容易想到了,后来就把历代典籍舀出来一本一本地翻,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哪些字是已经排序的,哪些字还没有。要想完全查完,不知道还要多久。释义进行也不太顺利,一个字有多种意思,要想完整准确很不容易。文献中想起何爵爷过,可以先编一本常用字读音字典,也就想先做一本出来,印刷交付使用,促进不识字的百姓先尽快认识一些字。可是去书坊去联系,问题又出来了。书坊的人部分服徭役去了,人手不足,这还只是暂时情况。书编出来了,印多少?好卖吗?印少了,刻版就是一个大问题,太不值。按一般书价,印书低于一千本,刻版比请人抄书都贵;两千本基本够刻版以及纸墨成本;三千本能保证印刷人员的薪水,以及书商的经营费用,以上才能有点利润。读音字典除了识字,可以是毫无用处。不懂拼音,也无用处。目前太平关的儒生只要愿学的差不多都学会了拼音,也在教学中教了,对象主要是有家底的童子,舀到字典也无大用。本来文献中还想自己出钱印刷来送人,听人这么一,心就凉了半截。不过文献中还是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没有立即派人把何爵爷找回来商议。

    新识字课本也有进展。在众多儒生的建言献策下,已经编出了近四千生字的常用字识字课本。基本按照何爵爷的思路进行的,可是在试用中发现,对成年人效果较好,对童子较差。还好都是很有限地试用,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何惜生看了书生们编的识字课本,哑然失笑。何惜生当然明白,童子见识少,联想不及成人丰富,自我约束力较差,对缺乏联系和意义的单字接受和记忆力也就较差。

    何惜生知道,大华也有官学,最高为国子监,下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称为“六学”。起是六学,还是以诗词经传为重。六学之中,国子学地位最高,吸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太学吸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其他则吸收低级官员子弟,还可吸收一定数量的庶民子弟,也基本限于京都范围。省学也只招收取得秀才资格的人进一步研习经典,练习文章,参加全国的进士考试。府县是负责教化,实际上只是组织童生参加省级会考,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儿童发蒙都是私学,一家人或几家人请一个儒生来教学。可是百姓贫困,子女读书要交给老师的学费,要消耗纸墨,家里的事还帮不上忙,学有所成的人太少,随着时间发展,百姓子女读书的就越来越少了。

    水仙教人识字是义务,自然很多人都想学。可是一般的秀才要去义务教学,实在不太现实。秀才本身没有经济来源,很多还要靠家人养活,前期的义务实践,基本是对亲友、家人和下人进行的,是为了检测这种方法是不是行得通。

    何惜生就对文献中分析了这种现状,要真正开启民智,必要全民读书识字,形成有组织的集中教育,而不是零散的个别教育。

    普通成年百姓要想学有所成难度太大,以识字为主,兼学简单算术,目的在于能看懂官府布告,以及能写简单书信、算账记账,如果有头脑聪明且勤奋好学者也可能有所成。时间不长,可以利用农闲,夜晚等。场地可以借用省学院、祠堂、寺庙、城隍庙等。组织可以每次几十近百人同时学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那几种识字法学习识字,形成一定的识字基础,内容以儒生们编写的课本为主,算术方面学会数数、读数、记数;第二阶段,主要学习拼音,结合识字,算术方面学会加减计算;第三阶段,巩固拼音,学会查字典以后自主识字,学习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学习乘除法计算。每个过程五天到十天,每天一至三个时辰。

    童子要求更高,还要学习经传典籍,吟诗作文,或是以后学习其他学科技术,所以识字不能是内容毫无联系的单字。识字还可以看图识字,对比识字,随文识字等等,以前的那几种对童子来只应该是辅助方法,而不是主要方法。也就是,在新课本编出来之前,还是按以前的所教,《三字经》《百家姓》等,适当渗透那几种识字方法。

    百姓贫困无力上学,这就需要:一、官府出钱;二、有钱人捐资;三、个人义务付出。目前,官府出钱不可能,连买米都是半价赊购;何惜生没什么钱,计划每月捐资二十两——文献中听了吓了一跳:何爵爷哪里来那么多钱,听是专利费才放了心,自己也提出一次性捐资二百两,另外由文献中出面,广泛募捐;有个人愿意义务付出的提请官府表彰。按每个老师每月五百文计算,请人当老师,帮助百姓识字。钱多就多请一些老师,钱少就少请一些,尽量保证有一定的持续性。请来的老师加上自愿义教的人,划定区域,分片负责进行教学。成年百姓识字时间不会太长,所以是用不了多少钱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是初次写作,期待着你们的支持!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