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50章:重练神机营

正文 第50章:重练神机营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    徐辉祖刚才说过,火铳最佳使用距离就是三十步到五十步,超出五十步杀伤力就会减弱。沐晟演练的火铳使用方法,就是战前神机营在火铳中装好火药铁砂,等敌人进入五十步距离时发shè,对敌人造成第一波伤害。以后火铳的弊端就显示出来,神机营发shè完火铳以后,再次压线、装药、装砂、夯药、引火发shè,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时间,不要说骑兵,就算是步卒,都已经进攻到神机营面前。

    如此一来,火铳就失去有效的使用距离,面对敌人的砍杀,神机营只能变成待宰的羔羊。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就只能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战法,在三十步到五十步距离,形成持续不间断的火铳shè击,让敌人没有机会靠近神机营时间和机会,而这个方法就是三行火铳战法。

    在黔国公沐英曾经给朝廷的奏折中,有三行火铳战法的简单介绍,三行火铳战法就是把神机营分为三队,第一队shè击之后,退回到队尾,第二队前行shè击,shè击完成以后退到队尾;第三队前行shè击。等到第三队退回队尾时,刚才第一队已经从容的装好火药铁砂,再次前行shè击。如此一来,三行相继不绝,就可以形成持续不间断的shè击,完全封锁敌军前行,敌军混乱或者溃退时,以步骑冲击,就可以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朱允炆娓娓道出三行火铳战法,其他文臣还没有想明白,而徐辉祖、沐晟、杨荣等人,心里泛起惊涛骇浪,在以步骑兵为主,靠刀枪弓箭拼杀的时代,如此使用火铳,真是太逆天!沐英真可谓天纵奇才,皇上久在深宫,能在前朝奏章中发现这个逆天战法,用人识人能力那就更逆天。难怪刚才沐晟说不懂三行火铳战法,皇上会如此生气。

    其实,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也不乏一些非常有用的实用先进技术,可是总是无法实现真实的推广使用。一部《论语》,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灭掉,延续几千年还在。而一些实用的用兵之法,技术创新就会很快被遗忘,远的不说,南宋岳飞的练兵之法,现在有几个将领会?宋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到现在还没有被接受推广。

    整个中国总是在生死存亡之际,几个天才式的人物灵光一现,形成非常有用的方式方法,危机过后,总是被遗忘。前世的岳飞练兵之法、现在沐英的三行火铳战法、后世戚继光练兵之法等等,都是这样的际遇,可悲可叹呀!

    朱允炆说完,喝一杯茶,润润嗓子,看着下边或迷糊或惊讶的臣子。沐晟一脸羞愧的坐在徐辉祖身侧,心里懊悔不已,当rì徐增寿让他带着沐英所有的手札之类的东西来京,他还以为皇上只是想查什么前朝隐事,他把父亲手札看过几遍,都没有注意到三行火铳战法,或者说他没有重视没有思考朱允炆为何千里迢迢把云南火铳兵调回京城。

    朱允炆不理会沐晟的羞愧,突然就问:“沐晟,你现在可知道三行火铳战法的重要xìng了吗?”

    沐晟站起身来,恭敬而又羞愧的回答:“臣知道,请皇上治臣渎职之罪?”

    “褫夺沐晟黔国公爵位,改封西平侯,率领神机营。”

    “臣谢主隆恩。”

    “沐晟,黔宁王的手札笔记中可有三行火铳战法的记录,你带来的云南火器营兵卒,可有会三行战法的老卒?”

    “启奏皇上,臣父所遗手札中确实有三行火铳战法的记录,臣会用心训练士卒,一定学会此战法。微臣带来的兵卒,均是经过赛选之后的jīng壮,没有先父当年的老卒在军中,请皇上恕罪。”

    “唉,真是难办。”朱允炆一声哀叹,略作思考之后,对在座诸官员下令。

    “徐辉祖!”

    “臣在。”徐辉祖站起身来,按照他的经验,现在的朱允炆会有一些决断命令下发。

    “即令兵部调孝陵卫中的jīng壮,再从在京各军中遴选jīng壮军卒,调入神机营。神机营编员三万,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杨士奇!”

    “臣在。”

    “即可拟旨,发云南徐增寿,让他在云南查找黔宁王麾下老卒,遴选身体尚可懂得三行火铳战法的老卒,以千户俸禄即刻来京。”

    “臣遵旨。”

    “卓敬。”

    “臣在。”

    “户部必须保证神机营各项供给,确保兵部火器制造局有足够的人员制造所需之物,如有耽误,朕严惩不贷。”

    “臣遵旨。”

    “沐晟、杨荣!”

    “臣在。”

    “命你二人,沐晟为主,杨荣为辅,在六个月内,给朕训练出三万人的神机营,如有耽误,严惩不贷。”

    “臣遵旨。”

    朱允炆一系列命令发布完,每个人都有职司,众人也觉得有了目标,浑身充满力气。这时,在门外等待很久的沐晟幕僚,把朱允炆刚才要的火铳、引线、火药、铁砂都呈送进来。

    仪銮卫指挥使廖镛,把各种东西详细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任何危险,一一呈放在朱允炆的桌案上。

    朱允炆把火铳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火铳,神机营的主要配置兵器。从朱允炆的眼光看来,太粗糙太简陋。说白了,和烧火棍没啥区别。一个大约有三尺长的曲尾木柄,木柄上固定一个铸铁管,后端封死,比木柄长出大概三寸,铁管后部有一个小孔,用于装入引线,铁管的前边,有一个类似准星的装置。shè击时,一手抓住弯曲的木柄尾端,一手托着木柄中部,略作瞄准之后,火铳对着正前方,就可以发shè。

    引线使用麻纸包裹火药搓成,这东西最易受cháo,影响火铳内火药的点燃,另外因为手工搓成,难免造成火药不连续,也会影响使用。

    一个小盘子里,盛放这一些黑sè的粉末,发出很浓的硝石硫磺味道,这种火药就是把硝石、硫磺、木炭粉碎成粉以后,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是最简单的黑火药,做爆竹效果不错,用于火器,就有点勉强。

    另外一个小盘里,盛放着一些黑乎乎的铁砂,大小不一,非常的不规则,大的如红豆大小,小的如谷粒,形状有圆的、方的、尖的,一个个奇形怪状。

    火铳在使用是,先装入引线,在分别填入火药、铁砂,用铁棍夯实之后,点燃引线,引线燃烧进入铁管,引燃火药,火药发生爆炸,把铁砂推出铁管,铁砂高速飞shè杀伤敌人。

    火铳原理简单,制作原始粗糙,使用程序复杂,杀伤效果不佳。另外shè击时用双手抓持,爆炸时产生冲力,准头就更差,铁管铸造水平不高,经常炸膛误伤使用者甚至是周边的战友。在朱允炆眼中,这就是个垃圾,不过在现有技术条件之下,这依然是神器。只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朱允炆用心看完呈送上来的火铳,也算和大明火器零距离接触,看过之后也是茫然没有头绪,知道弊端所在,可是受现有技术限制,也没有多大的改良空间。例如煤炭没有广泛使用,就不能冶炼出高品质的铁,没有高品质的铁,就不能铸造高品质耐用的铁管,当然也就不能造出更好的火铳。

    朱允炆看完,问徐辉祖:“徐辉祖,听你说过,火器制造局就在神机营附近,和朕一同去哪里看看。”

    “臣遵旨。”

    朱允炆在徐辉祖带领下,和其他大臣,穿过神机营,到大营后边的山脚下,山谷口建有一个营门,门口有军士守卫,门上挂着牌匾,上写“大明御赐火器制造局”,两旁的山顶上,也有守卫巡逻军士,火器制造局的防卫级别还很高。

    走进山谷,顺着修筑平整的石子路前行,向前不到一里多地,山谷豁然开朗,一个百亩大的盆地出现在眼前,盆地北侧有很多破败的茅屋,应该是制造局工匠们的住地;盆地南侧向阳位置,建有一排排夯土瓦房,应该是火器仓库。谷口一座青砖瓦房,应该是制造局官员办公兼住地。

    朱允炆刚到,一个白白胖胖肥头大耳的吏员就迎上来,后边跟着一个白头老者,还有一个书办摸样的人。

    那个吏员快跑几步,脸sè涨红,喘着粗气,带着身后两个人跪倒在路边就磕头,嘴里高喊:“大明御赐火器制造局监造孔方亿,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看那个吏员的身形就有点心里不舒畅,在听那名字,他爹还真是会取名。朱允炆淡淡的说:“平身。”

    孔方亿站起来,白胖的脸上堆着笑容,眯着小眼睛,弓着腰,在一旁给每一个进来的官员都作揖行礼。

    朱允炆没有停留,也没有进制造局的办公楼,直接向盆地zhōng yāng走去,哪里应该是火器制造场所。

    制造场地占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八成,分成南北两块,北边一侧大,属于各种火器铸造场所,里边的工人在露天场地,或者在简易的棚屋中做工,有人熔铁铸造火器,有人做沙模,有人在装配火器,有人在搬运,叮叮咚咚、人声鼎沸,总之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估计也是兵部官员故意如此安排。

    盆地北侧,占地面积小点,相对比较安静,是火药制造场地。朱允炆走进火药制造场,很多工匠在哪里粉碎矿物,用筛子筛,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石硫磺味道,工匠们没有任何防护,一个个干的是满头大汗。

    朱允炆强忍着鼻腔的不适,问一直陪在身边孔方亿:“你是这里的监造,给朕说说,这火药是怎么制造的。”

    身高矮了三寸的孔方亿,额头上直往外冒汗,用非常不动听的声音给朱允炆介绍:“皇上,这里是硝石,这里是硫磺,这里是木炭。把这些东西研磨成粉状,就可以制造火药。”

    朱允炆一听,就知道这货是个外行,心里更加不舒服,继续问:“那么他们如何配置,才能制造出火药?”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