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正文 第102章:朱橚承命

正文 第102章:朱橚承命

书名: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風滴皈迹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朱允炆放下茶杯,面带笑容,看着正襟危坐的周王朱橚,徐徐的问道:“王叔,去年朕让宫内送去的一应居家用品可还好用?”

    “臣谢过皇上御赐,一应用品都很好,臣阖府上下都感念皇上恩情。”朱橚拱手施礼,恭敬的道谢回答。

    “王叔在京城王府住的可曾习惯?”

    “回皇上,臣自小在京城长大,以前常常怀念居住京中的rì子,现在能在京居住,随时祭拜太祖,聆听皇上训谕,倍感荣幸。臣就想长居京城再也不到别的地方去,做一个吟诗作画笑傲风月的逍遥王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大侄子皇上要圈养他这位王叔,那就顺着他的意思自愿做一个享受圈养的花架子王爷。

    “太祖诸子中,王叔你最有仁心才华,以前你在开封就jīng研医术,整理前人医书典籍,校勘正误,还尝试各种花草,寻找可以食用的东西,这都是莫大的功德。”

    “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身为皇家子孙,为天下万民略尽绵薄之力,乃是臣的本分。”

    “王叔心系百姓庶民,实属难得。王叔如此忠义朕心甚慰,愿朱氏皇族子嗣都能以王叔为楷模,心系天下苍生万民,上忠于朝廷下爱庶民百姓,则大明幸甚万民幸甚!”

    “皇上仁德广布天下,雨露之恩臣民铭记在心。臣愿做皇上仁德宣扬使,让皇上仁德传遍大明天下。”这个马屁拍的有点过分,有点恶心。

    “王叔过誉,朕何德何能,能受王叔如此推崇。以朕看来,王叔还是多点时间约束朱氏后人,时至今rì皇族后裔众多,才能xìng情良莠不齐,身为皇家贵胄作jiān犯科漠视朝廷律令的大有人在,王叔掌管宗人府一定要对这些人多做训教和约束,莫要等到国法临身才来怨恨朕薄情寡义,国法如山愿皇家子孙自重自爱。”说道此处,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已经消退,神情显得异常严肃。

    朱橚听着也是心里一阵发凉,皇上那些话,明着是期盼提醒,可是怎么听着都是杀气冲天。朱橚带着几分惶恐和惧怕低声回答:“臣谨遵圣谕,一定严加约束朱氏子孙,让他们爱民忠君,体念皇上一番仁孝之心。”

    “有王叔这样说,朕也就放心了。”朱允炆脸上再现笑容,浅尝一口香茶,接着说:“王叔,朕前些rì子翻看大明宝钞司的发放账册,洪武朝太祖大量印刷宝钞,而且大部分都赏赐给诸位王叔以及勋贵皇亲,这些都是太祖恩惠本无可厚非。然而户部上奏,天下宝钞印刷数量过大,造成宝钞和铜钱兑换rì益下滑。洪武朝太祖定钞法,初定宝钞一贯抵钱一千文,官银一两,值米一石。时至今rì宝钞一贯抵钱不到四百文,部分商贾百姓买卖交易都不愿意接收宝钞,或者以物易物或者银货交讫。王叔可曾知道?”

    朱橚微微一愣,不知如何回答。他知道洪武时太祖对众多儿子赏赐大度,多给宝钞田地珍奇珠玉,也知道现在天下宝钞贬值的事情。可是他一时半会没有搞明白朱允炆这样问到底是何用意,难道皇上要在这关键时刻,废除太祖钞法?带着满腹不解,缓缓的回答:“这些臣知道一些,洪武太祖赏赐过厚,现在天下钞法废弛都都有耳闻。”

    “王叔以为朝廷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朝廷应下严旨重振洪武钞法,有使用银两、货物交易者依律处罚,让各地官府强制以钞法规定实施宝钞铜钱兑换数量,如此一来就可以重振钞法。”既然搞不明白你的用意,就老调重弹,先应付几句。

    “朝廷钞法疲惫,跟宝钞印刷流通数量过多有极大的关系,若是强行让臣民以钞法兑换铜钱,实属夺利于民。此等做法圣人所不为,太祖重礼教倡圣人教化,若是现在如此为之,是在有悖太祖旧制。”朱允炆立即否定朱橚的建议。

    “臣愚钝,请皇上示下。”朱橚应付不过去,只好装傻应对。

    “太祖严面慈心,对藩王赏赐颇丰,诸位藩王有朝廷俸禄,还有大量田产庄园,这些宝钞也着实用不上。朕意,由王叔劝谏诸位藩王,把太祖曾经赏赐的宝钞交付户部府库,有各位藩王带头以后,其他勋贵皇亲自会效仿。如此一来天下减少宝钞数量,钞法大振就指rì可待,王叔以为如何?”

    装腔作势假询问,朱橚敢说不可以吗,能说不可以吗?人在京城,在皇帝侄子的眼皮底下活着,平安活下去都是奢望,还能对这么重大的国策问题说不?

    朱橚咽下一口唾液,润一润发干发痒的嗓子,说道:“臣领旨,一定劝谏各位藩王,将太祖赏赐宝钞交付户部府库,助朝廷重振钞法。臣以为诸位藩王都是太祖血脉,定当会竭力为皇上分忧解难。”朱橚心里一阵叫苦,这事能那么容易吗。

    朱允炆绝对不会相信那些藩王会老老实实的把那些宝钞交付给朝廷,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些皇家贵胄的贪婪常人无法想象和理解,宁愿钱遭虫蛀也不愿意拔一毛而利天下。这事要办成还不知道还要使用多少肮脏的手段,见不得人的方式。

    “这差事不急于一时,王叔慢慢筹划。”朱允炆随后有又补充一句。

    不带这么玩人的,会出人命滴。听罢朱允炆的补充,朱橚放心不少,回答道:“臣谨遵圣谕。”

    “让诸位藩王拿出宝钞的事可以先缓一缓,现在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王叔出面,望王叔能一力承担。”

    朱橚意识到这才是今天的重点,就恭敬的直身挺背行礼回答:“请皇上下旨,臣万死不辞,一定完成皇上交付的差事。”

    “王叔能接下这件差事,朕心里也放心不少。原本这件事不用劳烦王叔,可是让其他大臣办理有可能没法圆满完成。”朱允炆含糊再说几句,还是没有说到底什么事要朱橚出面。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辜负皇上厚望,请皇上示下。”朱橚也感觉事关重大,只能再次表示会全力以赴。

    “这件事,朕思虑很久,总觉得有点棘手。今rì朕下旨让燕王儿子朱高煦、朱高燧来京代替燕王守灵尽孝三年,还改封宁王为滇王,封地由大宁迁往云南。本意都是对他们不行孝道的过错略作惩戒,若是派普通臣子往北平宣旨,又会让燕王、宁王两位王叔误解,说是朝中有jiān佞之臣离间皇家骨肉亲情,使得事情再生波折。故而朕意由王叔你往北平走一趟,对燕王、宁王两位王爷宣旨,让两位王叔能遵旨行事。小惩大诫,也是朕对太祖,对天下臣民的一个交代,王叔您一定要转达朕对两位王叔的敬意,并且劝谏两位王叔能遵旨行事。到北平宣旨,以朕看来,王叔您是最合适的人选,朕知道王叔一定不会推辞,就有劳你往北平走一趟。”朱允炆慢慢的把事情给朱橚说一遍,端起茶杯等待朱橚的回答和反应。

    朱橚听朱允炆说事,越说心里越惊讶,也觉得皇上这样说是别有用心。今rì祭祀以后,朱允炆在众大臣藩王面前做出对燕王、宁王的惩戒决定,若是真的让普通的大臣往北平宣旨,就有可能发生朱允炆担心那种情况,让那位两位王爷的jiān佞名单上再增加一个名字,朱允炆的惩戒决定被燕王、宁王两人不理不睬。若是让朱橚去北平宣旨,就会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可是,真的就是朱允炆说的那些原因吗?绝对不是,不管谁去北平宣旨,无论是其他大臣还是他这位王爷,效果一样,燕王和宁王绝对不会奉旨,如果真的奉旨的话,他们两年多的抗争就没有任何合理、合情的成分,就成为彻彻底底的不臣之人。

    无论谁去宣旨,效果一样,那么特意让周王朱橚走一趟,就是别有用心。给周王一个机会依附燕王、宁王,然后在大军剿杀下灰飞烟灭。或者是让周王出面,彻底割裂藩王之间的那一份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兄弟情分,让燕王、宁王失去被同情的悲情sè彩。而朱橚就是朱允炆选出的割裂燕王、宁王和藩王情分的一把刀。

    事情异常棘手,不过朱橚没有推辞的可能,也就是说打一开始朱允炆没有给他推辞的机会,送出那么多的好处,还诱出‘万死不辞’的承诺,这个时候再装病推辞,估计那天真的就会被‘暴毙’。

    朱橚硬着头皮拱手说道:“臣领旨。”

    朱允炆看着朱橚接受到北平宣旨的差事,夸张的大笑几声,说道:“还是王叔忠心体国,朕心甚慰!甚慰!朕让礼部准备一下,估计月底就可以启程,希望王叔能给朕带回来好消息。”

    “臣一定不辱使命。”朱橚面带恭敬,可是心中就如同吃过十斤黄连一样发苦。

    “王叔,听说你在开封的时候,找到一种可以食用也可以泡茶的藤条叶子,你给朕详细说一说。”

    “回皇上,臣确实找到这种叶子,臣命名为‘绞股蓝’,民间也称为‘五叶参’、‘七叶胆’,其叶子形状类似禽爪模样,有的五叶并生,有的七叶同存,故得此名称。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花,黄sè,亦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sè,熟则紫黑sè,叶味甜。经臣多方调查验证,这种叶子蒸煮之后都可以食用,对人无毒有益,若是做成茶叶,对养生也大有裨益。”

    “世间竟有这样的叶子,真是罕见。若是可以食用,在灾荒之年也能让百姓活命,王叔功德无量呀!”

    “臣不敢当,这都是太祖佑护,皇上仁德臣才找到这种有用的藤条叶子。”

    “朕听说王叔还找出其他一些草木可以食用,都给朕讲讲。”朱允炆非常真诚的继续询问。

    “皇上,臣考核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证实其花朵、果实、根茎、枝干、外皮、嫩叶等可以食用的植物,分类成草、木、谷、果、菜五部,证实以后逐一绘图说明。现在还只完成一部分,这里边都包含这些东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