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后门,靠近湖边的地方就是军工厂的靶场。近岸的湖水里立着几十个圆环靶和稻草人,几个技术员把机枪架在一个沙包围成的射位,刘澜季目测大约有一百米的距离。
一个技术员拿出供弹器,开始装填子弹。这种供弹器成圆柱形,由八条弹槽围着圆心,每条弹槽装弹三十发。供弹器装上机枪后,一条弹槽正好对准供弹口,子弹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落进供弹口,当一条弹槽的子弹打光后,供弹器自动旋转到下一条弹槽。“为什么不用漏斗式的供弹器?就象歪把那样的。”在刘澜季看来这种供弹器结构太复杂了。
“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就是个悲剧,看起来由副射手装弹可以一直连续射击,不过那只存在于理论上,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卡壳。虽然我们这个也有卡壳的毛病,不过比小鬼子那玩意就要强太多了。”
说话的时候几名技术员已经完成了射击的准备,一名技术员拿着摄影机站在一旁,准备把射击的过程拍摄下来。余允武冲他们做了一个“可以开始”的手势,负责射击的技术员半跪在机枪后面,打开保险然后开始顺时针摇动摇把。
很快,正下方的那根枪管喷吐出火焰。随着枪管的旋转,枪声象爆豆一样响起,刘澜季发现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烟尘,便问道:“不是用的黑火药?”
余允武点点头,“黑火药虽然从英国人那里缴获了一些,不过我们自己没有生产经验,而且原材料也不好找,所以就没有选择使用黑火药。”黑火药燃烧时烟尘又大,还有残渣,实在让幸存者深恶痛绝,有更好的选择谁还用这种落后的东西。
射手加快了速度,铅弹呼啸着形成了一片弹雨,打得标靶木屑横飞,威力虽然远逊于马克沁,不过绝对能把没见自动武器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射速是多少?”刘澜季问道。
“射速完全由射手控制,理论上最快能达到一分钟300发。”余允武一直盯着机枪,今天的射击一直没有卡壳,供弹器也工作正常,这让他得满意。而这挺机枪的参数他也已经烂熟于胸,“不过保持这个速度的话,枪管很快就会发红,会影响使用寿命。最正确的做法是保持一分钟150发到180发的速度。”
当兵的在战场上打红了眼,哪里还顾得了这些,要是他一次不停手,这枪不是会炸膛?刘澜季有些担心,如果卖出的商品经常发生故障,那是会影响自己的商誉的。
“我们会将正确的使用方法教给他们,随机随送操作说明,如果因为他们违规操作发生故障,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余允武表情轻松的说道,这让刘澜季觉得这位余总经理比自己还象奸商。余允武接着说道:“其实加特林很快就会被淘汰,最多五六年时间,我们就有能力向市场推出马克沁机枪。”余允武说这话其实是打了埋伏,按照他的预计,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内就能完成这个目标。
“五六年的时间就推出换代产品是不是太快了?而且列强装备了机枪,不是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在刘澜季的计划里,这个时间至少要十年,才能保障利益的最大化。
“按照原来的历史,我们确实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我们也要考虑到蝴蝶效应的影响,这个年头已经有金属定装弹了,只是还没能推广。当年马克沁也是看到英国士兵在射击时被步枪的后坐力震伤肩膀,才想到借用这股力量让枪械完成上膛,从而达到连续射击的效果。这个过程他也只花了几年时间。现在因为我们的出现,英国人在机枪上吃了大亏,难保不会让英国人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机枪的研发。虽然现在没有马克沁,但难保不出个牛克沁、羊克沁,很可能五六年后他们就能把机枪搞出来。我们只有提早抢占市场,才能争取更大的份额。”
余允武的话让刘澜季茅塞顿开,殊不知前者这段时间有空就在琢磨这事,里里外外都想得很通透。只是这事他们都只有建议权,最后的决策还要看管委会。这时机枪已经停止了射击,二人走到射击位,刘澜季伸手摸了一下枪机,即使隔着十几厘米也能感受到枪管散发的热气。负责射击的技术员轻喘着,说明当机枪射手也是体能活。远处的靶子上布满了弹痕,说明这件武器对集群目标效果明显,地上也洒满了弹壳,不过正如余允武说的那样,大多已经变形,没有复装的可能。总经理同志基本上已经认可了这件商品,他转头问道:“还有个问题,这家伙的正式名称叫什么?总不能还叫加特林吧?”
“出口型号为58式转管机枪,内销就叫迅雷快铳。”余允武倒是早就想好了名字,而且为武器命名也是军工的权力。不过军工口的人也没有脸皮厚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口的型号名称倒也算中规中矩,刘澜季也就没有另外的意见,只是这个内销的名字让他莫名其妙。等余允武用小木棍在地上写出来,才明白是哪四个字。乍看到这个名字,他首先想到是那个下载工具,于是问道:“怎么想到用这个名字?”
“中国人在清末以前都没有用人名来为武器命名的习惯,而是习惯用形制来命名,也爱讲个意头。在原时空这个叫格林快炮,这个名字肯定不能用,所以我们才从赛电快炮这个名字联想出这个新名字,又形象又好听。”余允武又做了一次武器历史知识普及。
“赛电快炮又是什么?”刘澜季不知道该不该说军工口的人缺乏想象力,不过转头一想,对那些还生活在中世纪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更形象,类似于大将军炮这样的名字也更能让他们理解。
“当然是马克沁机枪咯。这个名字可是李中堂取的,我们不用岂不是太浪费了。”余允武认为借用古人的智慧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
巴夏礼觉得自己快被人遗忘了。自从与光复军达成以资源换战俘的协议,他基本就无所事事了。包令给他的指令是留在原地,负责与光复军的联络。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暗中刺探光复军的情报才是他的工作。巴夏礼在这里已经住了一个多月,除了期间两次坐光复军的快艇回广州汇报工作,其余的时间就是与光复军的外交人员耍嘴皮子。
吕不文做为外交部欧洲司的司长,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英国客人的陪同,管委会给他的指示是除了不能让巴夏礼知道幸存者来自未来以外,其他的东西都可以让他看,目的就是要让英国人明白光复军是他们无法战胜的,平等贸易才是正途。这也是对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的运用。至于有些人担心的泄露技术的问题,大部分常委都觉得无须在意,就是一个高学历的幸存者在这种走马观花的情况下都看不出个所以然,遑论一个十九世纪的连中学都没上过的英国人。
所以这段时间吕不文就带着几个英国人四处参观,连正在进行武装改造的海监船都让他们上甲板看了一下,当然船舱是不会让他们进的。不过光前甲板上的100mm高射炮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与这个时代的火炮又短又粗的形象相比,高射炮50倍径的炮管就显得又细又长,而且精致的炮闩、高低机、瞄准器、液压止退器无不显示出这件杀人利器的精密。虽然几名外交官不是军人,也能看出这炮比西方人铸造的那些铁疙瘩先进。
再看了赤湾炮台的152神教之后,巴夏礼也终于明白,在珠江口这片地域,没人能击败光复军,哪怕是联合王国也不行。而包令和额尔金在看过他的报告后,虽然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但也明白使用武力的路是走不通了。
除了参观国防建设以外,吕不文还请英国外交官观看了了几部以反帝为主题的电影,其中就包括《鸦片战争》。
在照相技术都还没发明多久的年代,电影无疑是很科幻的事情。而通过电影再现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几位“啥是b呀”的同乡叹为观止。电影以史实出发,真实地反映了18年前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讴歌了中国民族不屈外国列强欺压、奋勇抗争的英雄气概。该片气势恢弘,并且突破了国产片面谱化的弱点,将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得再现于荧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没有如《林则徐》里那样过份丑化英国人,从英国政府到普通鸦片商人都是活生生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当电影里出现伦敦,甚至国会大厦内部的场景,让几个英国人大吃一惊。银幕上的景物是那么真实,泰唔士河、大本钟、街上的行人和马车,让他们真的仿佛置身于伦敦街头。巴夏礼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向吕不文询问,“吕先生,你们去过伦敦?”
“这我就不知道了,电影是文化部下属的电影厂拍的,也许他们去过伦敦。”吕不文早知道英国人会有此问,已经准备好了答案。无视对方一副完全不信的表情,反问道:“巴夏礼先生,你对这部电影观感如何?”
巴夏礼虽然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要发明movie这个单词来命名这种会动的画片,但还是跟着使用这个单词,因为他也不可能马上想到一个合适的名字。“这个电影很神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内容却让人无法忍受,这是严重的歪曲事实!”
“是嘛?请问是哪些事实被歪曲了?”吕不文微笑着问道,仿佛他是在虚心的向对方请教问题。“是说英国商人没向中国倾销鸦片呢?还是战争不是英国挑起的?”
世界已经进入十九世纪,西方已经脱离了蒙昧的中世纪,进入了文明社会,列强就算当强盗也还是要脸的。巴夏礼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指控,“事实是中国政府迫害我国商人,让我国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我国政府是被迫使用武力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合乎国际惯例的。”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是一名外交官的必备技能,这方面吕不文就比不上几个老油条了。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势,毕竟他是胜利的一方,说话也可以大声一点儿。“巴夏礼先生,按照你的说法,英国政府就是正义的一方咯。不知你们的正义是包庇鸦片贩子呢?还是抢占他国的土地?你说如果其他人看了这部电影,会不会和你一个想法?”
通过电影包装宣传光复军,正是管委会下达给外交部和文化部的任务。原时空的米帝正是通过好莱坞大片,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光复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今天让英国人看《鸦片战争》只是试探一下英国人可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