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大计划
艾静和夏林一起在录音室听歌琢磨的时候,毕文谦正在黎华的办公室里。
万鹏坐在客位,仰靠在柔软的沙发上,脸半朝着天花板,眼睛却对着毕文谦。
“你坐她的位置,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干部。”
“我就没想过去当干部。”
毕文谦盯着办公桌上的玻璃杯,以及另一边属于黎华的白搪瓷杯,上面一行表彰先进个人的蓝字,写着一九八0年,虽然没有姓名,正中的红色“奖”字却是鲜艳。
顺着毕文谦的视线看去,万鹏笑了笑:“那是华华她妈送给她的。华华大学一直用着,没有换过。”
“搬进来这么久,这办公室她几乎没有好好坐过。”
“你还让她跑日本去。”
或许是俯视的视角太累,万鹏叹了一口气,整个人松弛下来,望向了天花板。
如果有长辈在,约莫会数落他没有正行,但办公室里只有毕文谦,他那半趴在办公桌上的姿势……也是不雅。
安静了一会儿,毕文谦一使劲儿,坐正了。
“后天就要直播了,我明天得去一趟电视台。”
“我通知京云明早带你去。”
“首都体育馆那场演唱会之后,我基本没出过门。有什么需要我注意的没?”
“……说起那演唱会……”万鹏想了一会儿,也稍微坐直了一点儿,“华华很忙,销售的事情都交给了我。有个事儿,你大概不知道,也许,你会有兴趣。”
“什么?”
“八一厂拍的《牵手》虽然只有5分钟,但也勉强可以算作是电影。演唱会过后,先在京城的电影院里试着放了,票价一分钱。结果,看的人非常多。接着,又试着在其他城市播,反响都非常不错。这个月,开始在农村播了……”
“你是说……电影队?”
“不是电影队还能是什么?”万鹏笑了笑,“连乡镇都没有完全普及电影院,更别说偏远地区的农村了。华华和我聊过一些你的想法,所以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太远的地方我不知道,但京津周边的郊区,群众都很喜欢,把《牵手》叫成小电影,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不少平常不看电影的,都看了不止一遍。这和别的电影很不一样。所以,我估摸着,等青歌赛磁带这一茬过去了,找个时候把《牵手》也录成磁带。”
“你想得不错。”
“呵呵,我就是猜你会这么想。”万鹏拿起茶几上的玻璃杯,浅浅喝了口水,润润喉咙,“不过这里面有问题——我们只是唱片公司,《牵手》只是你写的词曲。整个电影的创作,是由中唱申城分公司牵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主。如果申城分公司那边要录,我们怎么处理?你提的分成方案,中唱不见得会答应。还有一个,电影票虽然只是一分钱,农村的电影队播放更是不用买票,但终究是有收入的。这一块儿,按你的规划,是不是要分成?如果是,怎么分?把手伸进电影那一角里,牵扯的不仅仅是钱。”
毕文谦琢磨着万鹏的话,也浅浅啜了口水。
“你是告诫我,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不是告诫。而是告诉你存在困难。”万鹏又喝了口水,“我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如果你有办法呢?”
“别说得我好像是万能的一样。”毕文谦笑了起来,“录歌的事情,不如由你主动和申城分公司沟通。虽然黎华把我当初和他们的合同买断了,但说道起来,总有我欠一个情的分说……就当是还情好了。只要他们不傻,肯定会录磁带的。不过,录是由他们去录,但规矩得按我们的来。”
“万一他们死活不同意呢?”
“那我也不同意。我一不是他们编制里的人,二没因为这歌收过他们的钱,除非他们录出来的磁带免费向社会发放,不然,和他们打官司我准有理。”
“这种官司……不见得有理就能赢的。”万鹏摇摇头,“也不见得赢了就解决了问题。”
毕文谦直直地看着他:“不是有你在吗?”
“我?”万鹏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这样真的好吗?你不是想建立制度吗?”
“上帝归上帝,恺撒归恺撒。”毕文谦把玻璃杯不轻不重地往办公桌上一放,“守制度的,就在制度内解决;不守制度的,那就不必守制度了。”
万鹏认真地观察了毕文谦一会儿,忽然说:“原来你没想当君子。”
“赤子比君子有用多了。”
“赤子?”万鹏忍俊不禁道,“你总是这么自信。”
“其实,就我估计,申城分公司那边应该不会不同意我们的方案。毕竟,我创作《牵手》出来,首先是和长者一起商量剧本儿的,拍小电影的想法,也是我对长者提出的。他们只要没吃错药,不会明着反对。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销售过程。分成的模式,磁带卖了多少,信息需要透明。如果销售渠道和我们无关,就难以保证销售信息对参与创作的所有人透明,分成模式也就没有办法长期成立了。明明卖了100万盘,唱片公司告诉你只卖了1万盘,普通人找谁说理去?”
“你说得很有道理。”万鹏思考了一阵,彻底正坐了,“你有解决的思路吗?”“办法有一个。”毕文谦闭了闭眼,然后目光炯炯地看着万鹏,“但不是我能做到的。即使是黎华,再加上你,现在的你们,也不一定推动得了。”
万鹏微微前倾:“说出来听听。”
毕文谦手指敲着办公桌,一下一下:“这个办法,我没有对黎华说过。你听了,也只能慢慢做准备,在真正有条件去做之前,你也不要告诉她。”
“知道了。”
“如果你从黎华那边听过我们的完整分配方案,那你应该知道,唱片收入,有10%是划在销售保障的名义下的。”
“嗯,我知道。”
“现在,我来假设一个模型:一盘磁带的利润,肯定不止我们现在的块钱。如果我们能够掌握销售渠道,并且磁带生产线不止在少数主要城市。那么一盘利润5块钱都是可能的,保守一点,现在算1盘4块钱利润。”
“就像以前我们估计的,十亿人,平均下来有1亿人每个月买1盘磁带,那么一年下来,就是48亿的利润,取个整数,50亿好了——比某些人的上百亿的估计保守多了。”
“50亿的10%,就是5亿。那么另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公安系统,有多少人?”
毕文谦的话题转得有些突兀,万鹏明显愣了一下:“这个我不太清楚。”
“现在也不需要太过清楚。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数据——100多万,不超过00万。这些公安干警里,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和一般群众在一个等级,并没有几倍以上的差距。”
“那么,如果把这5亿利润,以每月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公安们,考虑到不同职务等级的差异以及单位截留,就当是100万人分一半,亿——平均1个人1年有50块奖金,也就是每个月起码0多块钱。”
“你觉得,为此,公安系统,能够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万鹏没有答话,深深思索着。
“对于基层干警来说,几十块一个月的奖金,值得在乎。更关键的是,需要让他们明白,这奖金,是如何而来,奖金的数目,是和什么挂钩的。”
“黎华和我提过,来自香港的盗版磁带。如果要打击,如何调动干警们的主观能动性?卖我们的磁带,有一份他们的奖金,纵容盗版泛滥,他们不仅失职,而且一分钱也没有。”
“有唱片公司试图隐瞒销售数据,靠我们,甚至靠音协来监督,都只是笑话。但如果公安系统知道,他们瞒报了销售额,就是在偷他们的奖金,干警们会怎么做?公安系统会不会强调信息透明?”
万鹏脑门儿上渗出汗来。
“毕文谦,这牵扯太大了!”
“所以我说了,现在做不到。”毕文谦摊开了双手。
“不只是现在。”万鹏端起杯子,紧紧握着,“往好了说,政策只要公开,公安系统的干部还不至于截留50%,基层干警的奖金很可能不止半个月工资,如果按某些人的乐观估计,奖金比工资多都是有可能的。他们肯定会有维护分配模式的强烈想法。我甚至可以想像,公安系统会专门成立相应的办公室。”
“如果真的做到了,这必定是了不起的成绩。可正因如此,这绝不是一个唱片公司能统筹的事情,我们不行,即使是中唱也不行,哪怕是文化部,也不见得能行。”
“你强调了,信息透明。这已经是极大的难题了。没有哪个系统会愿意把自己的弯弯绕绕公开得门儿清。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地方保护主义——磁带卖得多的地方,基本都是城镇,而盗版的集散运输,甚至生产,既可以在城市,也可以在乡镇——如果公安系统奖金的分配是全国平均一刀切,城市的干警会觉得不公平。如果奖金分配的政策是以各自地区的磁带销量为基础,那乡镇的干警就有可能对这些事情不太在乎,甚至对眼皮子底下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说不定当地公安和唱片公司勾结,卖了磁带二八开,三七开,了不得了五五开,10%的利润算得了什么?这真有人做得出来。”
“总不可能为了监督地方,把军队系统也扯进来吧。”
万鹏一口气说完,狠狠把大半杯水喝了干净。
“果然,这不现实。”毕文谦默默看着他,一边叹气,又一边点头,“我本就只是说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可是,万鹏,你应该知道,前段时间,中央才提过一句话。”
“什么?”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毕文谦前倾着身子,双手按在办公桌上,“你也知道,磁带的销售主要是在城镇。只要既得利益群体还没有盘根错节,越是相对发达的地区,问题越容易暴露。虽然国家因为财政困难,允许了军队经商,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军队我们不找,我们可以找纪委。唱片公司的领导不一定党员,公安系统的干部呢?现在国内的文艺圈,党员不少,那些单位在编制内的更多,把一部分属于他们的利润交成党费,也不是不可以。我彭姐姐好像就有这样的觉悟。一开始抓大放小就好,城镇的各种问题一定要扫清,外面流入的盗版更要扫清!在国内的硬件技术赶上来之前,我们的磁带还没有品质优势,这才是被动的危险,才是真正的敌我矛盾。”
“毕文谦……”
“我知道,这很功利。”毕文谦摆了摆手,起身给万鹏续了一杯水,“功利一点儿,没错。你在经手销售,你应该比我更明白,这个行业有多暴利。这几年办,阻力才是最小的。要是等将来,普通工资普遍上涨、唱片业盘根错节了,那时候……想做也做不成了。”
(ps:这样的手笔,如果是今天……也许得是正国级的主导,才有可能……可能办到吧……而且还得有太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以及流血斗争。但如果是80年代,那个普遍比较穷的时代,做起来却容易一些,难点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