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们现在去那刘员外家?”
江聆帆问。
翠玉楼自出事后因为“晦气”之说,街坊邻居都远着她们,消息反而不甚灵通。那妇人虽然叫人不喜,但说的话倒是十足可信的。
那三个红牌姑娘是出了命案之后才投靠的,在那之前,她们也深受夺命阵法之害,死掉的那个叫玥娇的,恐怕也是与寿数被古奥窃取有关。
“去吧,正巧她们二人也需要丹药来调养身体。”
江九月也想起了这一桩事。
不管怎么说,这几位姑娘都是受害者。
至于所谓的“过河拆桥”、“攀高枝”,不过是为了生计,他们身为护道使,对此没什么旁的想法。
“不过那刘员外,倒是淮陵一霸,咱们的府衙腰牌未必管用,最好还是得找一个淮陵县衙的捕头带路。”
江南的县城里,最为横行霸道的永远都不会是县太爷家中之人,而往往都是当地的豪强乡绅。
他们把控了当地的商会贸易,来往的船只车马,有时候连县太爷都不得不向他们低头。
这个刘员外,便是这样的人物。
“要不我说那对姐妹花傻呢,翠玉楼就是出事了,那也是张家的产业,淮陵县唯一能同刘员外抗衡的一方豪绅,偏偏就投奔了,这下可不就是给刘员外得手的机会么。”
在去县衙的路上,江聆帆跟虞夏几人说起了这个刘员外的一些闲事。
江聆帆喋喋不休一路,江九月与陈傕自不必说,连句话也不会接。而虞夏虽然看似认真听着,但似乎也没什么兴趣的模样。
“对了虞夏,这个张家,跟你们金坛还有些渊源。”
江聆帆正自觉没趣,忽然想到了这件事,见虞夏果然露出好奇之色,顿时又来了兴致。
“这个张家呀,算不得真正的淮陵本地人呢。现在的张家家主,是你们淮陵县那个第一大户张家老爷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虞夏闻言一愣,金坛张家老爷的亲弟弟?那岂不是原来那个陈家大少奶奶张婉的亲叔叔?
他们张家在淮陵县生意做得那般大,怎么这张二爷却来淮陵县自立一户了?
“这个张家家主啊,在你们淮陵县当张二爷的时候,便跟自己的亲哥哥不对付,认为他行事过于保守,不然张家的生意还能更大。”
“这不,后来他就闹着要分家了,自己带了张家二成家产,来淮陵自立门户了。”
说到这里江聆帆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张二爷可真是个人物,来淮陵短短二十载,便把控了淮陵县所有青楼赌坊的生意,先前你救的那个算命的小骗子,那几个捉她的地痞流氓,就可以说是在为他们张家做事。”
“不仅如此,他还同江上的水匪头目称兄道弟的,但凡是他们张家的货船,水匪自动放行,丝毫不为难。”
听江聆帆这么一说,虞夏便明白了过来。
敢情这个张二爷,做的是黑道生意?
倒是同先前那个乐昌的付友彪是类似的人。
素有仁心德善之称的金坛张家,竟然出了这么个手段豪强之辈,还真不知张婉的父亲张老爷是怎么想的。
虞夏又想到在金坛时听到的传言,说如今张家后继无人,张家的大少爷才能平庸,不堪大任,几个小少爷年岁尚幼,心性未定,还没到顶事的时候。
正是因为这样,张家才会同陈家联姻,指望名声还不错的陈家大少爷陈岱能够帮岳家一把。
谁能料到,人们口中做生意讲诚信、做人老实本分的陈家大少爷,内里竟然是那种心狠手辣贪花好色的伪君子呢?
想起张婉,虞夏心中对她总是有一丝愧意,当初若不是她做事不周全,也不会害她小产,损伤了她的身体,也不知自她和离以后,她会过得如何。
虞夏又想起先前在鹤颐楼前对张婉的匆匆一瞥,以及那个与她相撞的有孕女子,当时两人身上的气息,那种古怪之感又浮上了虞夏的心头。
“你们知道,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个人会有一丝气息想通,仿佛出自同一本源吗?”
虞夏的问题让道远堂三人一愣。
“一般气息想通者都是血脉相连的人,毫不相干的人,怎么可能气息想通?要不就是也许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其实两人已经有了极其紧密的联系?”
说着江聆帆又自己乐了起来,玩笑道:
“又或者他们其实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总而言之,毫不相干和气息想通,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
江聆帆摇了摇头,坚定地认为虞夏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可是,我确实见到了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身上有一丝气息给我的感觉一模一样。”
虞夏皱眉道,这个问题她想了许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见她凝重的模样,坚定认为自己没有看错,几人神色也不由认真了起来。
“你说的这个情况,或许也不是没有,但是极为罕见。”
江九月沉吟道。
“比如有人给他们结了血契。”
血契,便是以血做契。通常都是用在灵兽与玄师之间,起到认主的作用。
像陈傕那只训练有素的雪鹰,便是与他结过血契的。
而人与人之间的血契又有些不同,并不是谁向谁认主,而是将两个人从血液的根本上联系起来,从此血脉相亲,休戚与共。
结这种血契,就表明了将自己的性命同另一个人联系了起来,倘若对方出了意外,那么自己也难以独活。
所以玄门中有人将血契称之为“同生共死契”。
但是张婉同那名女子显然不是这个情况。
“玄门奇术,占了‘玄’、‘奇’二字,本就变化多端,难寻其迹。并不是所有现象都能以常理来解释的,倘若什么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这世间便不会有那么多风水谜局无人可解了。”
陈傕见虞夏依旧愁眉不展,低声道。
“很多事一时想不通,便先不要过度深究,将自己束缚起来。不如暂且放下,多去接触旁的事物,开阔自己的心境,总有一天能够豁然开朗。”
“修道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