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许肯中文网 > 华夏大同 >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魏源进京(四)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魏源进京(四)

书名:华夏大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九哲 || 错误/举报 更新/提醒 投票推荐

    虽然这本书终于等来了起点的推荐,不过推荐和收藏还是迫切需要地,兄弟们如果还喜欢九哲的书,就看着办吧。^_^

    ………………………………………………………………………………………………………………

    咸丰元年六月二十九rì下午,养心殿。

    “原高邮知州臣魏源恭请皇上圣安。”

    “魏爱卿一路辛苦,赐座。”

    魏源虽然还不算太老,但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兆华估计他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来觐见,所以赶忙赐座,省得因为谈话时间长,再把这位“国宝”累出点毛病来。

    当魏源抬起头来的时候,兆华终于看清楚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庞。

    只见他皮肤白而有光泽,脸庞消瘦。虽然额头布满皱纹但jīng神极佳,所以并不显老。他眉毛乌黑、细长而浓密,眼睛不大不小,双目炯炯有神;颧骨高耸,鼻梁挺拔,胡须浓密,双唇饱满。这显然是一张较为典型的江南汉人的脸。

    魏源虽说也是经过大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人,但被皇帝召见还是第一次,所以双腿并拢,挺身端坐,颇有些拘谨,生怕一不注意会犯了禁忌似的。

    “爱卿此来,可知道朕要和爱卿商议何事?”兆华微笑着,先用一句轻松的问话开头。

    “微臣接旨时听阮大人所述,皇上是要问微臣有关夷务之事,不知确否。”魏源小心地回答道。

    “爱卿编著《海国图志》一书不仅有功于朝廷而且有功于后世,rì后必将因此书而名垂史册。”

    “皇上缪夸微臣了,若无林文忠公相助,微臣实难编成此书。”

    “朕也曾略读过此书,又经阮大人介绍,知道爱卿jīng通夷务,所以想问问爱卿,夷务之事当从何入手?”兆华开始入正题了。

    “西洋夷人本为互市而来,若仅就互市而论,则于我天朝有益而无害。但夷商来华多裹挟夷烟,以夷烟换我白银,故我白银rì少而吸食夷烟者rì众。此国之大患,所以微臣以为夷务之事当以限制夷烟为要紧,也理当从此入手。”魏源道。

    “朕不是已于上月下令各地禁吸了吗,难道爱卿还不知道?”

    “回皇上话,皇上下旨让各地三个月之后开始严刑禁吸,但却只针对官员、士子和旗人。而自古官官相互,微臣担心皇上的旨意不能落到实处。”魏源一语道破了兆华的心事。

    其实“效果不好”兆华心里自然有数,这道旨意的要点不在于立竿见影地禁烟,而在于形成一种风气,使得吸烟者有所收敛并控制鸦片的总流入量不再增加。

    其次,兆华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那就是看看地方zhèng fǔ到底滥成什么样了,还有多少执行力。以为rì后的改革进度提供依据。

    “哦,爱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道光二十仈jiǔ年时,皇考曾yù用黄爵滋之策,全面禁吸夷烟,但似乎并不可行。所以此次朕才改用前大理寺卿许乃济之法,从上而下慢慢推行,不知爱卿有何其他良策否。”兆华平和地问了一句。

    “请恕微臣斗胆直言,我大清但凡死刑均要由刑部最后定夺,往来卷宗极其繁琐,所以黄爵滋之法难以在地方推行。若想要行黄爵滋之策,只能修改律例,使州县有权处死因吸食夷烟获罪之人。”

    兆华心里暗叫一个够狠,道光朝之所以禁烟不利,除了沿海贪官收受贿赂包庇走私贩子之外,黄爵滋的办法遭到地方抵制,最后不了了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黄爵滋那道历史上有名的《禁烟议疏》大体是这样说的:没人抽鸦片,就不会有批发贩卖鸦片,若没有人贩卖,那么英国人也就不会大老远把鸦片运到中国来。所以禁烟的关键在于严惩抽鸦片的人。若皇上准给一年期限戒烟

    ,那么无论烟瘾多大,估计到时候都能戒掉。如果还有不愿戒的,那就属于恶民,即便斩首示众都没什么不可以。砍上几个人的脑袋以后,剩下的人肯定要权衡一下,是抽烟要紧还是保命要紧,最后自然就会乖乖的去戒烟了。

    这道奏折在发给道光帝之后,全国展开大讨论。全国有十八位督抚发表了看法,其中有十六人反对,原因很简单:想法虽然好,但不具备可行xìng。

    有句俗话叫做法不责众,全国那么多人吸鸦片,就是一个一个抓,那少得可怜的衙役根本忙不过来,而浩繁的卷宗文书,书吏们肯定也抄写不过来。

    按照黄爵滋的意思,是要用相互揭发,保甲连坐的办法来把抽烟的人纠出来。可由此产生的诬陷和司法权力的下放,后果是极其可怕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历史上林则徐用了这种办法,结果造成地方司法混乱不说。从此之后,zhèng fǔ再也没能有效的控制广东基层的局面。)

    更何况清朝要处死一个人,比现在要走的程序一点不少,以当时的条件如果真有成千上万人被同时处死,估计驿站的马匹会累死一半。所以历史上清朝“病死”在监狱里的人比执行死刑的人多得多,但抽大烟的人如此之多,估计现有监狱是肯定招不下的。

    兆华也知道这个办法很难行得通,而且真把死刑的执行权下放地方,弄不好还会激起民变,于是把魏源的这句话顶了回去。

    “以县令全权定死罪恐察查不详,冤枉好人,再者律例不可轻改,此事万不可行。”兆华果断地说道。

    “皇上所言极是,所以臣也不是主张黄爵滋‘先重治吸食’之策。微臣以为若能从根子上断绝夷烟供应,则吸烟之人,自然而然便会戒除。所以限制夷烟入口才是根本之法。”魏源见兆华态度坚决,便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按照他提前准备好的套路把话头引到“限制夷烟入口”上来。

    “此办法朝中大人们曾提起过,不过如今粤西会匪猖獗,朕担心若因此招惹逆夷,恐得不偿失啊。”兆华叹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皇上所虑诚然有理,但夷烟一rì不绝,则国朝祸患一rì难平。今各省匪乱多因百姓生计难觅而起,生计难觅则因银价飞涨所致,银价飞涨则实由夷烟泛滥而来。”魏源逻辑严密,步步为营地说道。

    听到魏源说出“夷烟一rì不绝,则国朝祸患一rì难平”这样的话,兆华心中暗暗赞许,看来魏源对鸦片烟的祸害确实看透了,甚至把它视为比匪患还要严重的关系国家命脉的问题。

    “若果真限制夷烟入口,爱卿可有何万全之策。”兆华道。

    “回皇上话,微臣并无万全之策,窃以为若限制夷烟入口则以英夷豺狼之xìng必不肯善罢甘休,早晚要再起战端。若天朝能打败英夷则夷烟之祸方能根治。”

    “继续说下去。”兆华道。

    “当年林文忠公为筹办海防,四处搜集西洋情报,后编成《四国志》一书,(道光)二十二年北上之时,将书稿送于微臣。微臣受文忠公重托,又在镇江家中亲眼目睹逆夷之祸,遂下定决心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是为以夷款夷而作,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然以夷攻夷、以夷款不过战略之一端,根本之图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已经不复开始时候那样紧张,就着他熟悉的话题款款道来。

    “爱卿见解好得很,继续往下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具体该怎么办。”兆华聚jīng会神地听着,希望能从魏源的话里搞出些新路子。

    “逆夷之长技在于兵船、在于火炮,两相比较尤以兵船胜我最多。我天朝水师以闽、粤两省为最强,然则最大之战船竟不敌逆夷最小之战船,文忠公督粤期间曾计划以多艘快蟹、扒龙等快船攻敌一艘,但夷船火炮猛烈、转舵灵活,使我兵船尚未近前便被击毁击沉于水中。侥幸近前者又因夷船太高而无法攀爬,且包有铜皮难以火攻。终无计可施。”

    以兆华对鸦片战争的了解,自然知道英国人坚船利炮的厉害,而林则徐确实曾计划用八艘快船攻击敌人一艘大船,但后来的实战表明即便在狭窄的河道中都难以靠近,更别说在风大浪大的海上了。

    魏源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水师无法歼敌于海面,则只能靠陆军用沿岸炮台攻敌。夷人火炮多能打到四里以外,而我最大之铁炮不过才能打三里多,普通之炮则只能打不到二里。

    英夷多有开花飞炮,击中一发便可毙伤我数十人,前番定海、虎门皆因中了开花弹才使兵勇心生惧意,溃散逃跑。

    既然没有利炮,则沿岸炮台也指望不上。而炮台既不可恃,则只能退守内陆。我天朝海疆近五万余里,敌人的兵船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兵船与海上攻于无形,易动而难测;我军于陆上调动,守者有形,易见而难周所守。所以说,英夷总能集中兵力攻我于不备,以多打少,因此陆战亦不足恃。”

    当听到魏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兆华的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魏源知道了清朝陆军根本指望不上,惊的是这种观点和其在《海国图志》中所表述的根本不符。

    魏源作为鸦片战争亲历者,虽然在镇江老家目睹过英军陆战的实力,但却并不认为清军在陆地上打不过英军。他当时的核心观点就是清军只要专守内河则必能打败英军。

    能认识到清军“陆战不可恃”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兆华心里虽然非常纳闷魏源“思想觉悟”是如何提高的,但并没有表现出来。继续平静地问道:“按照爱卿所说,海战必败,炮台难守,陆战也不足恃,难道我军便无制敌之策吗?”

    兆华心道,既然你魏源都说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心里肯定揣着“可行”的办法。到底魏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且看下回分解。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